漫步濱江公園
今天的天氣真好。吃過晚飯,我決定,照往常一樣出去散步。散步的路線是,從鄉干樓出發,經金竹山煤礦家屬區,走過集中加油站然后達到濱江公園。在濱江公園漫步一小時,最后乘公交車回家。
濱江公園以前是沒有的,是去年才正式建成使用的。全體市民都認為濱江公園是本屆市委政府的一大政績,一項民心工程。現在濱江公園成了冷水江的一張名片。
從集中加油站過去五百米,有一個水泵房,是原來金竹山老電廠用的,為了充分發揮這廢水的作用,當時市政府利用這水泵房又建成了一個微型水電站。隨著城市的發展,這水泵房地段成了市區的交通瓶頸。這里一年四季都堵車。一堵就是大半天。給市民進出城區帶來極大麻煩。從水泵房再過去五百米就是我讀初中時的向東中學,資江河一到漲水季節,我們學校就有許多地方被淹,被淹的地方自來水也不能用,有一次淹到了我們的食堂和操坪,為了學生的安全,學校不得不停課,這嚴重地影響了我們學校教學的正常程序。因為漲水造成我們學校停水停課,成了家常便飯。還有我們學校附近的數百居民,他們比我們更麻煩,更困苦。一到漲水季節,他們就整日里提心吊膽,擔驚受怕,有家不敢住,有床不能睡,把被子從一樓搬到二樓,從二樓搬到三樓,或者,有必要時從自家搬到別人家去睡,怕半夜里漲水,睡夢里被水卷走。就這樣他們整日里過著誠惶誠恐的日子。
早有人大代表建議,廢了這水泵房,移走這里的居民,搬遷向東學校。但由于工程量太大,幾屆政府都只是想想沒有行動。
幾年前,政府終于下了決心。首先將金竹山電廠從顏家沖遷往沙塘灣,廢了水泵房和這微型水電站,然后搬走向東學校移走這里的所有居民,把這塊地空出來,將洼地進行填埋,從河中攔腰筑壩建一壩橋兩用橋梁,從水泵房到資江大橋建成一座本市最大的公園。這屆政府學到做到,經過幾年的奮斗,濱江公園現在以靚麗的容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現在,我走在了通往濱江公園的人行道上,傍晚的天空是那么的藍,河面吹過來的河風是那么的涼爽,讓人心曠神怡。我來到了水泵房地段,這里,s312省道車如流水,人行道上人行如織,過去那種車堵人擠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了。
天慢慢的黑了下來。天空上的星星一個一個地爭先恐后的鉆出頭來,一顆,倆顆,三顆,四顆……很多顆,誰也數不過來,誰也數不清楚。今晚的星星實在是太多了,抬頭望去,就好像無數發亮的珍珠點綴著這蒼茫的天空,構成一副美麗的圖畫。
走過了水泵房就算是走進了濱江公園。濱江公園是開放式的,沒有門檻不需要門票。資江河面在燈光的照射下波光點點,陣陣河風吹來,格外清涼。前面傳來了陣陣歌聲,聽得出來是一位男人的聲音。我很快就走到了那唱歌的地方,發現是一位年輕的男青年在放著音響彈著吉他忘我的歌唱,看他那情形,他已經進入佳境,自我陶醉,旁若無人,他唱得如癡如醉。我在那站了片刻,他竟手舞足蹈邊唱邊跳起來。我笑了,我也喜歡音樂,但從來沒有像他這樣如癡如醉。
我還是繼續走吧,我想,不要去打擾人家的興致。我于是繼續向前走,發現不遠處有一對情侶正卿卿我我的聊著,他們親密地擁抱在一起,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也許是彼此欣賞與好感讓他們如此幸福的喜笑顏開;也許是在談論他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美滿,而感慨生活的美好;或者是在講笑話和有趣的事,才讓他們如此開心,時不時那女孩忍不住笑出聲來。好了,祝你們幸福吧。
河堤上的柳樹,在輕風吹拂下,柳絮緩緩飄動,忽高忽低,宛如一位古代的年輕女子在揮舞著長袖翩翩起舞,也仿佛是在向我招手,歡迎我的到來呢。
新建的水電站坐落在濱江公園的靠上游的地方,一座壩橋兩用的橋水壩橫跨資江兩岸,將河水裁為兩段。上段河水在大壩的攔截下水位上漲,下段河水則下降,使壩兩邊的河水形成落差,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服務市民。壩橋兩用的橋梁,小車可以通過,大型貨車不可以通過。資江兩岸的居民因為有了這座大橋,往來也就更方便了。
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這里是最熱鬧的地方。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三五成群,非常熱鬧。有的在放著輕音樂跳著廣場舞,這些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的在追逐嬉戲,這些都是七歲左右歡蹦亂跳的小朋友,快樂的小朋友們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歡快的叫著,互相地追逐打鬧著;有的借助路邊的燈光在打著羽毛球,他們一般是以一個小家庭組合的。看他們一個個身輕如燕的身姿,一個個臉上寫滿笑意,一個個精神抖擻,一片歡歌笑語,就知道他們的生活過的是多么的有滋有味。漸漸的,跳廣場舞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慢慢的,形成了一小撮人海,在節奏的伴隨下,宛如一條條洶涌翻滾的浪潮,一浪接過一浪,形成了濱江公園一道靚麗的風景。
行人道上的樟樹、梧桐樹在七彩燈的照射下,一下綠,一下紅,一下藍,變化萬千,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好一棵棵變化莫測的迷魂樹。
河岸上往往還有在垂釣的人兒,看起來他們在那里耐心的等待,等待著魚兒的上鉤。夜晚也來垂釣,魚是釣不到的,釣的是那種感覺。我這樣認為,不知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