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履生:讓“國寶”有尊嚴地存在
“國寶”通常認為是國家的寶物,具有國家的屬性,有物品與非物品兩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寶”,大都是寶中的無價之品,是國家的驕傲和象征,并受到所在國家的特別尊重與保護,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擁戴和珍重。早在成書于戰國初期(大約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間)的《左傳》“成公二年”就記有:“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于難,其榮多矣。”杜預“注”:“國寶,謂甗磬。”這已經說明“國寶”是國家的寶器。唐白居易《除孔戣等官制》:“渾金璞玉,方圭圓珠,雖性異質珠,皆國寶也。”這是講“國寶”所具有的特別的質地與工藝。唐崔曙《奉試明堂火珠》詩:“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則是講國寶在國家名都的深藏。可是在民間,人們往往也會把一些稀世之珍稱為“國寶”,隨口說說而已,以顯其珍貴。但上升到國家層面,在文博領域,就不能隨便說說。
何謂“國寶”,不能用秤稱,不能用斗量,更不能用具體的貨幣數值來界定。然而,既然是“國寶”,國家就不可能不管,所以,在文博專業內,考量其價值的專業詞匯不是隨便說說的“國寶”,而是由國家認定的等級。所依據的是,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五次修正的版本。其明確規定,受國家保護的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又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這之中又有與價值判斷相關的“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們都是國家認定的一級文物,但高于一級文物,屬于一級文物中的特級。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珍貴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此目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條,即“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禁止出境展覽。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的目錄,由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未曾在國內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覽。”此后,2012年6月26日,國家文物局又發布《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共37件(組)一級文物;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繼續發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共有94件(組),含青銅器、陶瓷、玉器、雜項等四類。
如此,大致可以明確,屬于文物的“國寶”應該在“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中,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新石器時代的鸛魚石斧圖陶缸、商代的后母戊鼎,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戰國中晚期的《人物御龍帛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秦云夢睡虎地秦簡《語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卷、隋展子虔的《游春圖》卷,如此等等。不讓出國(境)展覽,就是為了保護而傳之久遠的國家深藏,是國寶的待遇和禮遇。這里的“國寶”是有著國家認同的。珍貴文物分三等,說明有高下,顯然,不是所有的國家收藏都是“國寶”。如果國家收藏都是“國寶”,那國將不國,寶將不寶。以國家博物館為例,現公布有140余萬件藏品,其中有6000件國家一級文物,但也不乏一般文物,如果把館藏140余萬件藏品都說成“國寶”,顯然是不合適的。
可是,自從商業綁架文化之后,自從將圓明園遺物中的西方人的水龍頭稱為“國寶”開始,“國寶”的稱謂被商業所利用就愈演愈烈,其中還是以那圓明園遺物中的西方人的“水龍頭”的拍賣價格的不斷攀升為代表。現在凡是在市面上能賣高價的幾乎都冠以“國寶”的稱謂,而一說“國寶”又往往立馬抬高了價位。因此,這幾年,出于對部分“專家”在電視上和民間內忽悠的反感,民間又多了一個相關的專業詞匯——“國寶幫”。這個“國寶幫”就是專門說“國寶”、認“國寶”的;這個“國寶幫”肆無忌憚,假的說成真的,一般的說成是“國寶”的,而這之中的多數人是出自文博專業的體制內。顯然,體制內的“專家”也在呼應社會上的“國寶幫”隨便說“國寶”,那“國寶幫”的隊伍將更加擴大。而體制內帶“長”的不談專業、只說“國寶”,那無疑將成為“國寶幫”幫主,這就更可怕。本來“國寶幫”行走在江湖上,現在傳染到體制內,其問題的嚴重性就可想而知。
有了商業的綁架,又有了娛樂的裹挾,則進一步把“國寶”這一“國丑”暴露在公眾面前。對于普通公眾來說,專家或是帶“長”的說是“國寶”,不會提出什么質疑,尤其是在娛樂節目內,因為這個階層的人士看娛樂的節目看得太多了,遠比那些專家看得多,所以,他們知道也就是說笑、搞鬧、娛樂而已。而那些業內的有良知的專家提出質疑,雖然義正詞嚴,但聲音又不可能高于商業和娛樂,甚至專業的質疑攪合在商業和娛樂之中,加上有體制內的呼應,真是秀才遇到兵。話語權現在旁落,已經不在真正的專家手里。如今“國寶”到了體制內都說不清的地步,可想“國寶”在當代的悲劇。有法可以不依,有專業而無專業認同,那怎么辦?退一萬步,如果說法規比較復雜,或者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不好認定,那也可以簡化,至少下列可以說不是中國的“國寶”:一,不是中國人創造,不在中國制作,不表現中國文化精神;二,不辨真假、難辨真假,不明是非、不明來源;三,有價。關于“國寶”的無價,最簡單的解釋是,人們通常稱熊貓為“國寶”,是因為它的珍稀,它受國家保護,所以,沒有哪家拍賣公司拍賣熊貓的,因此,人們也不知道熊貓值多少錢——“國寶”無價。
今天,在國家振興與發展的新時代,在國家文化復興的新時期,更需要全民尊重國寶。只有國寶有尊嚴,國家文化才有尊嚴。因此,通過各種手段讓全民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國寶,并通過專業的研究來豐富和發展國寶的內涵,才能讓國家寶藏越來越富有而爍爍發光。與之相關的引導收藏更要引導全民的眼光盯在收藏的文化內涵上,而不是以價格和增值來稀釋收藏的文化內涵,更不應該在文化復興的“中國夢”中做著自己的“國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