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
《音畫玉樹》中展示青稞打攆片段。資料圖片
舞蹈詩《永遠的麥西來甫》。 資料圖片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文化將為億萬中華兒女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當前,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品位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文化人”肩負著“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的重大責任和重要使命。
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走出去
研讀政府工作報告的過程中,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文聯主席歐陽黔森在涉及文化的論述下都劃上了醒目的標記。
“優秀的傳統文化滋養著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守護住文化傳統,就是守護住了民族的根和魂。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既要有敬畏之心,也要學會與時俱進,對其實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睔W陽黔森說。
肩負“文化人”的使命,歐陽黔森一直為貴州文化鼓與呼。“貴州擁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文化,這都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當下視覺創造和傳播方式的豐富,對文化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在繼承的同時更好地創新,通過跨媒體、新媒體的藝術創造,借助新興的傳播方式和渠道,培育出更新、更豐富的文化形態,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走出去?!睔W陽黔森說。
“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國家的發展日新月異,每天都發生很多動人的故事。作為文藝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深入到火熱的生活中,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呈現、見證、書寫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要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要以優秀的作品來鼓舞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說。
吉狄馬加是一位詩人,從他的詩作中不難看出,中國古典詩歌傳統和彝族史詩傳統,滋養了他的詩歌創作。他曾多次強調,中國傳統詩歌藝術是自己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吉狄馬加深有感觸地說:“中華民族文明史是我們一筆很厚重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很好地去傳承。”
“玉樹是我的根,民族文化是我們的魂,藝術創作不能脫離根和魂?!痹谌珖舜蟠?、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團長扎西多杰眼中,各族語言、文字、服飾、飲食習慣、風俗禮節雖各有不同,但都值得挖掘保護。
“舉個例子來說,藏族歌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民俗研究價值,但很多都在民間流傳,倘若這個傳承人離世,這段歌舞也就從此離開了我們。如果我們把這些保護、傳承下來,不僅有助于守住我們的根和魂,而且能為文化的創新提供源頭活水?!?/p>
2016年,大型非遺民俗音樂劇《音畫玉樹》首次跟觀眾見面。這部以反映康巴地區民族風俗等傳統文化為主的作品,從萌生念頭到成功搬上舞臺,扎西多杰和他的團隊用了近10年之久。創作中,扎西多杰邀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指導演員學習,曲風融合了現代音樂與藏族傳統民歌的特色,在舞臺上還原了當地的民俗,演出收到了很好的反響。
讓藝術根植生活并回饋生活
“我覺得文化藝術者需要植根生活,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全國人大代表彭祁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糧”感觸很深。
彭祁來自湖南婁底市藝術館,在公共文化館免費開放政策實施后,她開辦了合唱、少兒歌曲、戲曲植根生活、古典聲韻等培訓班,還積極參與戲曲進校園、戲曲廣播體操推廣、輔導民間花鼓戲社團等活動。她說,現在很多鄉鎮都已經建起基層文化站,可是“硬件”到位了,“軟件”卻比較缺乏,導致基層文化站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文藝工作者應轉變思路、深入基層,充分發揮基層工作站的作用,讓更多人能享受到文化大餐、精神食糧。
當下,全國上下都在獻計精準脫貧。在“精準脫貧”方面,文藝工作者可以有什么作為呢?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認為,為貧困落后地區提供精神食糧,補齊貧困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短板,文藝創作是大有可為的。“人有了精神,才能發憤圖強,勇于改變現狀。所以,主流媒體應多生產正能量產品,為時代高歌。”曹可凡說。
在東方衛視擔任主持人的曹可凡舉例說,東方衛視最近推出的精準扶貧真人秀《我們在行動》,由主持人帶著明星、企業家,深入到貧窮地區幫村民研發、策劃、包裝農產品,并通過網絡銷售。在最近一期節目里,不到半小時的時間,一千多份產品就被銷售一空,并被陸續預定。制作節目只是扶貧的開端,后續項目還會完善產業鏈??深A見的是,這個農產品將改變整個地區的生存狀態。這就是電視媒體服務性的生動體現,也是文藝回饋生活的生動例證。
文藝植根生活并回饋生活,這一點,全國政協委員、維吾爾族舞蹈家迪麗娜爾·阿布拉感受很深。這幾年,她幾乎每個月都要到基層去演出。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6年9月,隨中國文聯下基層到帕米爾高原,到祖國最西端的紅其拉甫口岸演出。那里海拔很高,很多演員都出現了高原反應,領導擔心演員的安全,就決定舞蹈演員暫停演出?!霸跅l件那么艱苦的地方,邊防戰士經年累月地為祖國守護邊防,保衛著人民,比起他們的辛苦付出,我們身體上的一點不適又算什么呢?”迪麗娜爾說。于是,她忍著高原反應帶來的痛苦,為邊防戰士表演了獨舞《想念》,能以這樣的方式回饋生活,回饋觀眾,她很欣慰。
好作品必須深入基層
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家要創作出好作品必須深入基層。全國政協委員、滿族作家趙玫說,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這些年,中國作協不斷組織作家深入基層體驗生活。2017年,趙玫到云南騰沖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新農村建設采風,這對她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經歷。住在老百姓家里,她感受到當地的農民尤其是年輕農民的活力。他們傳承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如藤編、土陶、騰宣、油紙傘制作等,又發展著旅游業,這樣的生活方式既傳統又現代。趙玫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那種美好的氛圍中,覺得每天都很快樂。
采風回來后,趙玫就著手用紀實和散文創作相結合的筆法,來表現騰沖新農村的變化和那里人們的精神風貌。她感慨地說:“生活,總是會源源不斷地為藝術創作提供靈感?!?/p>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勉勵他們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這封回信給予烏蘭牧騎隊員巨大的鼓舞,激發他們進一步扎根基層、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現在,交通條件改善,烏蘭牧騎下鄉更方便了,不再像過去那樣,在老百姓家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但露天演出仍然是常態?!比珖f委員、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哈斯塔娜說,進入新時代后,老百姓對文化的需求更高了。他們除了欣賞傳統節目,也喜歡看貼近他們時代和生活的作品,比如語言類的小品、小戲等,這就要求烏蘭牧騎不斷創作出新的喜聞樂見的作品。
2017年底,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編創了歌舞劇《朱日和情》,表現“軍民一家親”的主題,哈斯塔娜是這個節目的編導。節目演出后很受群眾歡迎。他們還新創作了現實題材節目《喜鵲為什么喳喳叫》,批評扶貧過程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讓農牧民群眾知道這種懶漢思想要不得。
哈斯塔娜說,接下來,他們要把新時代黨的方針、政策融入新編節目之中。正如蒙古族好來寶《勉勵》所唱:“烏蘭牧騎是我一生所愛,主席的回信使我無比榮耀,每字每句都溫暖著我的心,此時此刻我的琴聲更悠揚……”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烏蘭牧騎將努力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