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上燈圓子落燈面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程濟威  2018年03月01日11:24

    兒時,有一段耳熟能詳的順口溜:“十三上燈、十四新春、十五元宵、十六牙召、十七請客、十八落燈、十九準備、二十動身。意思是說,一般情況下,正月20以后,年就真正過去了,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就得開始起程上路,種田的也開始忙碌田間的農活,以至,上燈圓子落燈面的文化便應運而生。人們特別重視這年后的又一個重要節日,試圖將已經淡去的年味挽留,讓出外的人們戀家眷口,不為外面的景色所迷。

    元宵節一般在五九尾六九頭。沒有特殊的氣候變化,應當是春意盎然了,人們不再縮手縮腳。因此,從上燈開始,大人小孩陸續地拎著、拉著、推著紙扎的燈籠走出家門,將原本黑暗的小街、小巷點綴。有些別特別頑皮的小孩,還專門躲藏在黑暗的角落,用磚頭襲擊燈籠,然而,少有人惱怒。說來也怪,這個燈節也只有與那時老式的房屋相映,才能顯出傳統節日的韻味。

    以往揚州基本年年都會搞一次燈展,先是東關街、皮市街,羅灣街,后來就發展到在國慶路、廣陵路等。記憶中,最大的一次燈展,是在剛剛開辟但還沒有完全通行的瓊花路與三元路兩旁進行的。從解放橋下來一直到文昌樓,兩旁盡是花燈,各單位部門各顯神通、盡顯其能,當然,也想借機展示自己。后來由于發生了轟動全國的江都事件,政府開始謹慎小心了,從而,元宵節再也沒有搞過大規模的燈展。

    元宵節是必定吃湯圓的,我最喜歡吃湯圓了,特別是那些有著各種各樣餡的湯圓。可是兒時吃一頓湯圓是多么的期待。三年自然災害時,家里人口多,元宵節只是在菜燙飯里面下了幾個實心圓子,而且是個人個份,還沒有吃出滋味,鍋里已經沒有了。

    一次隨姐到三汊河外公家過節,就是高昊寺對面的三汊河。原指望到了外公家可以放開緊縮一年的小肚皮飽吃一頓了,因為小腦袋里,總覺得農村是長糧食的地方,既然出糧食,還能沒有吃的,況且還是元宵節。那知,到了外公家,也就是將大年初一都舍不得吃的一直珍藏的粘玉米面取出當作糯米面搓成圓子,但極珍貴的卻是破例拿出積攢多時計劃供應的白綿糖,給我們蘸著吃,當時美得,好像幾個世紀沒有過甜味似的。

    下放后,就再也享受不到全家團聚共度元宵的溫馨了。農場雖有探親假,僅僅只有倆星期,也就是十四天。除去來回途中耽擱兩天,實際在家的時間只有十二天。剛剛下放不久的前兩次探親,誰也不敢超假。因此,初十一過就得動身,刮風下雨也得動身。一次返場時,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知青們依然相約準時動身。家里知道我喜歡吃糯米面圓子,特地為我留了一些糯米粉,讓我帶到農場慢慢吃。那時三年自然災害已經過去,糧食稍許有點放松了,因此,家里就為我多備了一些并用那種裝紅葡萄酒的圓筒子,滿滿地灌了一筒子。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到了農場后,所有知青從家里帶去的食品必須與未能回家探親的知青共享,另外,我也不會搓圓子,吃時,只有將糯米粉用水調和,煎成油糍粑,非常香,一個個都喜歡吃,所以,沒有多久,糯米粉就完了。

    農場空蕩蕩一片,沒有賣燈的商人也沒有玩燈的場所,所以,元宵佳節在農場沒有絲毫的節日景象。老農工壓根也沒有把元宵節當回事,因而糯米面的市場需求也不大,再加上,食用糯米面費計劃,食量大的人,一頓能吃一二斤,因此,除了婚姻大事,喜慶招待,平時根本吃不到糯米面的食品。當蘇州知青、揚州知青,尤其是大批的新知青涌入農場后,不同食品的制作、加工方式,在農場也悄悄地改變著。不少農場老農工家開始使用味精、辦酒開始添加冷盤,也有開始吃粘食甜食,文明習慣在潛移默化的進入尋常農家。農場的糧站在重要節日也開始出售糯米,春節時期家家戶戶也磨起了糯米面。當然全是那種原始的加工方法:如石磨、石沖,非常的辛苦。

    我成家后第一次在農場過年就親身經歷了磨糯米面的艱辛。那時孩子剛剛一周歲,還沒有完全會走路,妻在八大隊也就是蔡花崗的地方挑河,其實那些河都是勞而無功的作品,今天挑了明天填,瞎折騰。當時的形勢就是如此,要學大寨、拼命干,什么千里百擔一畝田等。挑啊挑,一直挑到年三十晚上的中午,終于感動老天了,天空落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指揮部終于同意收兵回家過年。

    回到家,妻來不及換下已經濕了的衣服,趕緊找有石磨的人家磨糯米面。看到住在我們后面的老農工梁家的石磨正好閑著,我們將已經泡了一上午的糯米扛了過去,將小孩子用被子裹了也帶去,放在一個搖籃里,我一邊推著磨一邊有腳輕輕地搖著搖籃,讓孩子入睡。妻扶著石磨的搖柄,一把一把地向石磨的洞口投入糯米,粉子便從磨的四周一圈圈落下。糯米磨完了將粉子過篩,篩完了再過一遭細,周而復始接連過了兩三遍方才完成。沒有想到,吃一頓糯米面是那樣的不容易,因而心中一直期待著能有先進的加工方式出現,當然,不久農場糧油加工廠便開始用機器加工糯米粉了,只是沒有土法加工的細膩。

    如今,全家進了城,每遇節日,我不再插手,等著吃現成的圓子了。可今年的燈節,剛好趕著孩子們開學,下午又趕上變天,聽著外面寒風呼號,我蜷縮在暖烘烘的空調房里,就是不想出去,等著妻包的湯圓。這時,妻已經和好面,六點還沒有到,已經整整包出來了兩大筐,為兩個女兒各備了一塑料袋。實際,忙來忙去,忙的就是兒女。隨后,下了幾只不同餡的湯圓,當她把香噴噴的圓子端到跟前時,我早以被香味誘惑。

    以往燈節,天氣雖冷,但節味甚濃。而如今的元宵,雖已有幾分暖意,街上竟然空蕩蕩地看不到燈。這沿襲幾千年的舊時的節日氣氛似乎已經蕩然無存。我吃了湯圓后,風也停了、雨也住了,我們照例還是走上街頭沿著新城河路、秋雨路閑逛,可能是出來的時間還早,終于還是沒有看到燈。

    節日已被平素的生活所掩蔽。元宵的風俗,小城小鎮還有一些遺存:禮拜天地祖先,香火燎繞;人神鬼共過節,社戲舞龍。一到正月十五,到處都是鑼鼓喧天,鄉下玩社火故事的紛紛涌進小鎮,耍大龍,舞獅子,走高蹺,跑旱船,扭秧歌,背撓竿等等,比誰舞得精彩,比誰聚攏人氣。但這些,城區已經難得一見,或只在電視中回放:聽揚劇聲、食維揚圓,摩挲鞭炮碎片,看社區那些個濃妝艷抹,打扮得妖艷入時的老太太組成的秧歌隊、舞蹈隊、合唱隊在表演廣場舞,聽城市頻道主持人的“胡大逸說”,過節的色聲香味尚能觸及,讓人回到過去。

    穿過彩衣街進入東關街,路過一家甜品店,服務員正忙碌著搓四喜湯圓,粒粒個大,一鍋俱滿,各呈姿態的湯圓也如人間百態浮在水面,竟然有口水反應。現在,生活好過,節日的食物一切均不希罕。可是,不知什么緣故,人們的感覺,并不比以前幸福。

    生活平淡得如水,沒有節日時想過節日,其實,如今的日子天天都是過節。快到東關老街時,終于感受了一股燈節的喜慶熱鬧氛圍:熙攘的人群,綻放的禮花,明亮的花燈,各式猜謎紙條。隨著滾滾人流,我們倆亦步亦趨,緩緩向街中心行進。不時,有碩大的禮花在我們的頭頂上燦然開放,用瞬間的美麗,給我們以驚喜和快樂,終于有了元宵節的喜慶,只是,仍然找不回舊日的感覺。

    99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龙口护士门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 在线观看免费精品国产|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国产精品二区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xxx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