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季平: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
日前,大涼山惠民音樂會第300期舉行,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季平參加。
趙季平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2015年6月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屆名譽主席,曾為《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影片作曲。
音樂會開始前,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對大涼山惠民音樂會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趙季平:大概惠民音樂會演出到幾十場的時候,我就來過一次。當時的音樂會很受觀眾喜愛,而且還有忠實的“粉絲”。如今,惠民音樂會已經演出了300場,十分難得,也很不簡單。
幾年來,惠民音樂會不僅為當地文藝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表現機會,也提高了當地觀眾的文化素養。可以這樣說,惠民音樂會見證了涼山的發展。
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隊伍建設十分重要。要讓惠民音樂會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引進人才。此外,還要發展好民族特有的民族音樂文化,以民族音樂為主體,吸收和借鑒其他文化的優良之處取長補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完善創作。要融合本地特有的民族文化進行創新創作,讓涼山音樂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記者:您對涼山本土音樂文化的發展有何建議?
趙季平:涼山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有著十分豐富的民族音樂。最近幾年,涼山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彝族歌手,有的歌手還走出國門。他們的特點就是鄉土味、民族味濃郁。
可以看出,涼山是個可以很好地挖掘、整理和發展民族音樂的地方。這里有獨特的彝族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自身特色的音樂形式,只要把這種特色音樂文化和現代先進的音樂文化形式相融合,才會蛻變出一種獨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作品。
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促進涼山音樂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繁榮,提高本地區的文化影響力,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