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中的啟迪
《逍遙游》是《莊子》的名篇,多數人知道這篇寓言中的名句“扶搖直上九萬里”,以及成語“鵬程萬里”“扶搖直上”“塵垢秕糠”“飲河滿腹”“不近人情”“大有徑庭”“大而無當”“中規中矩”“越俎代庖”。而很少人知道其中一節故事,包含著法治精神。
其文的最后第二段說: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則所用之異也。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
宋國有一善于調制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游客聽說了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游客得到藥方,來游說吳王。正巧越國發難,吳王派他統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讀之,你知道其中彰顯著什么,啟迪著什么嗎,也許你從來就沒想過,也許你已想過。
它告訴我們,中國古人就懂得保護知識產權。因為他發明了治療皸裂的方法,即多年實踐,他制成治皸秘方,所以盡管冬天在水里洗絲,手也不會被皸裂。而其他人就不懂此方法,他也不傳授給外人。只有他才有此專利,這與現代的知識產權法《專利權法》聯系起來,確實說明這一宋人有先見之明。此其一也。
它也讓我們知道,要通過平等交易,才能轉讓知識產權即專利權。所以,當游客愿意用百金高價收購其藥方時,宋人以為賺了大筆錢,于是一拍即合成交,把這專利的使用權,就賣給了十分聰明的商人。因為商人看到的發展前景可觀,并非買來束之高閣,而是再使之成倍翻番賺大錢。當今,一些人為牟取暴利,剽竊他人的專利權,不通過正規轉讓,實在是為富不仁,不擇手段。此二也。
之三,讀罷此故事,讓我們懂得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首先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曹操重視人才“唯才是舉”,唯才是用。今天講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社會發展,科技進步,考的就是人才。但為何要以德為先呢?因為有才無德,就會盡搞歪門邪道,不依法辦事,社會不穩定,人民就難以安居樂業。如有德無才,則就是庸人。只有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在此基礎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切實保護和利用好知識產權,才會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家的富強繁榮,大有裨益。
中華民族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是國學的經典。但讀這經典,只有把健康的、精華的東西與現今實際聯系起來,才會有用。如讀了就讀了,不聯系實際,也不去深思,那讀這國學經典還有何用呢?難道僅僅就是欣賞而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