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書”(2017年12月)
1.《黨章內外的故事》,李忠杰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年11月
【推薦理由】這是學者李忠杰研究黨章的一部專著。分上編“黨章之路”和下編“梳史釋義”兩個部分,以講故事作為切入點,再現了黨章發展史上的真實細節,闡釋了黨章的內容演化及意義,資料翔實,視野開闊,通俗易懂,是一部權威而又生動的黨章學習輔導讀本。
2.《天塹:西藏和平解放紀實》,盧一萍著,現代出版社,2017年12月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莊嚴而宏大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礎上,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展現了一段塵封已久的西藏解放史,揭密了諸多撲朔迷離的歷史細節,熱情地謳歌了“老西藏精神”。資料翔實,態度嚴謹,文筆流暢,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
3.《哲學起步》,鄧曉芒著,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
【推薦理由】本書是鄧曉芒先生構建個性化哲學體系的嘗試。以“人的本質”為起點,以“自我意識的本質”為過渡,以“自由的本質”為歸宿,中西互鏡,史哲相彰,抽絲剝繭,窮幽極微,對哲學根本問題進行了古典而現代、樸素又深入的系統思考。語言簡明流暢,論證旁征博引,分析鞭辟入里,為關注哲學的讀者,既提供了初學起步的門徑,也提供了一窺堂奧的方法。
4.《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黃興濤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
【推薦理由】本書以思想史研究為骨骼,結合“新文化史”的某些方法,對近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孕育、形成、發展及內涵,作了系統深入的整體性考察和闡釋。通過典型文本的發掘解讀、重要概念的透視剖析,分析了國家體制、關鍵人物和重大事件對“中華民族”觀念的塑造作用,揭示了此一觀念演變的歷史脈絡和多維面向。堅實的史學功底,敏銳的問題意識,濃厚的民族情感,成就了這部概念史研究力作。
5.《鑒若長河: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霍宏偉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10月
【推薦理由】本書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銅鏡的學術專著。以考古學為基礎,以漢至唐代的銅鏡為例證,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銅鏡的外觀、特點、磨鏡工藝和它的制造者——制鏡工匠。結合當時的社會生活,盡可能復原古人使用銅鏡的場景和方式,以求達到“透鏡見人”的目的。視角獨特,資料權威,圖文并茂,雅俗共賞,堪稱一部沉博絕麗又通曉暢達的佳作。
6.《遙遠的向日葵地》,李娟著,花城出版社,2017年11月
【推薦理由】本書是作家李娟的長篇散文。講述了全家在新疆阿勒泰戈壁的烏倫古河南岸,以種植向日葵為生的經歷。用細膩而明亮的筆調,刻畫了農場勞作的細節,突出了母親及邊地人民的堅韌,呈現出富于樂趣和尊嚴的生存體驗。貧瘠的土地與艱辛樂觀的生活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樣本。
7.《大森林》,徐剛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5月
【推薦理由】本書是一本關于森林文化的報告文學。全書共分二十三章,綜合運用植物、地理、氣象、歷史等多學科知識,細致梳理了史前、歷朝歷代,直至當下的森林概況以及森林管理體制的沿革,意在喚起人們對森林的敬畏和熱愛。學養深厚,文字靈動,具有較高的資料和文學價值。
8.《中國三十大發明》,華覺明、馮立昇主編,大象出版社,2017年12月
【推薦理由】本書介紹了由華覺明、馮立昇等科技史專家遴選出的具有原創性、對世界文明進程有突出貢獻的三十項重大科技發明。以簡明通俗的語言,逐一論述其產生、發展,并探討與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是一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民眾科技創新力,增強文化自信的力作。
9.《老土豆》,周公度著,希望出版社,2017年8月
【推薦理由】本書是“希望樹·成長書系”中的一本童話,既描寫了無奈之下離家出走的小狗土豆獨自冒險的經歷,又隱喻了人類精神成長的軌跡。作品著重刻畫了面對廣闊天地和未知命運時,小狗土豆逐漸彰顯出的勇敢與堅強。語言溫暖細膩,情節跌宕起伏,是一本情感飽滿、意味深長的少兒文學佳作。
10.《陳土豆的紅燈籠》,謝華良著,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6月
【推薦理由】這是一本以鄉村留守兒童為主人公的兒童小說。作者用充滿愛、理解與關懷的情感塑造了一個普通的鄉村少年形象——陳土豆,他“留守”著千百年來中國民間最美好的道德傳統。真實細膩的心理描寫,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平凡曲折的故事情節,讓作品散發著迷人的色彩,充盈著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