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做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訪湖北省美術院院長肖豐
野草江南(油畫) 130×60厘米 2017年 肖豐
杏花村(國畫) 180×98厘米 2017年 謝曉虹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18年1月1日,湖北省美術院院長肖豐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消息《2018·開篇語》,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這是湖北省美術院在新年之際,面向未來走出的新的一步——開通官方微信平臺。前幾天,該畫院12位黨員藝術家冒雨來到湖北恩施龍鳳鎮龍鳳村,開展了一次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惠民送年畫寫春聯活動。雖然下著小雨,天氣也比較冷,但是藝術家和鄉親都熱情高漲。書法家們寫了300多副對聯,畫院的退休老書法家程明在寒風中寫了3個小時,水都沒顧得上喝一口,湖北省文化廳藝術處調研員肖華慧和湖北省美術院院長肖豐、副院長謝曉虹給大家分發了兩個小時的年畫。鄉親們捧著自己滿意的春聯和年畫,問大家“明年還來不來”,藝術家們深受感染。老百姓需要美術文化的滋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更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湖北省美術院作為湖北省文化廳直屬的專業畫院,成立于1965年,至今已經走過了50多個年頭,是繼北京、廣東、上海、江蘇之后成立的全國第五家畫院。進入了新時代的湖北省美術院,會有什么樣的發展大計?《美術文化周刊》專訪了履新半年的湖北省美術院院長肖豐,請他暢談湖北省美術院未來的專業化建設。
管理出效益:定編定崗定責
美術文化周刊:湖北省美術院目前的發展狀態是什么樣的?
肖豐:湖北省美術院1965年10月5日經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成立,50多年來先后舉辦了一系列重要的學術展覽,確立了湖北省美術院“全省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全省美術創作主力軍”的地位。比如,去年,我們院有1人入選了文化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國國家畫院研究班”,有兩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結項,其中1個獲滾動資助;5件作品入選第五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3件作品入選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1件作品參加建軍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并在《解放軍美術》發表;1件作品入選第九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并被中國奧委會收藏。我院共有33件作品參加國家級展覽,496件作品參加省級展覽。目前,湖北省美術院已成長為全國畫院中專業力量雄厚,傳統現代兼容并舉,具有理想的人文環境和學術氛圍的美術創作研究機構之一,是許多享譽國內外的藝術家成長的搖籃。
美術文化周刊:您去年5月起擔任湖北省美術院院長一職,雖然時間不長,對畫院的人才管理有哪些思考?
肖豐:湖北省美術院現有事業編制65個,各類在崗人員43人,其中專業創作人員24人,下設有4個副處級內設機構,辦公室、創作交流部、典藏研究部、美術館,其中創作交流部下設中國畫、油畫、雕塑與新媒體、版畫與水彩四個專業創作室。畫院的首要目的是出人才出作品。我來到院里以后發現,我們的編制不飽和,崗位職責也不夠明確。比如,畫院有的行政人員有專業能力,有的專業人員兼了行政職務,這一特點對于工作的展開有利也有弊。
為了優化管理水平,我們會在畫院內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定編制,然后按照編制來定崗位,確定行政人員和專業人員數量,最后對不同級別、不同崗位的人員提出不同的工作指標。這樣做是希望我們的行政人員和專業管理人員都有嚴格的崗位職責,用專業的管理機制來更好地為創作研究服務。目前這一系列工作還在進行中。
抓人才雙管齊下:內培外引
美術文化周刊:任何工作要有成效,必須要有人才的支撐。湖北省美術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什么計劃?
肖豐:畫院要發展,僅僅依靠院里現有的力量還不夠。一方面,目前專業人員的編制約40人,數量不少、力量有限,針對編制空缺的部分,我們計劃通過國家事業編制考試來進行招聘。另一方面就是人才引進,這是我們引進專業畫家和研究人員的主要途徑,在省里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藝術家和研究員是重點。如何最大限度地壯大我院的創作研究力量?我們不會貪大求全,而是在崗位配置上向國畫、油畫、雕塑和新媒體藝術傾斜并作為湖北省美術院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此外,我們還將加強理論研究方面的工作,專門成立了典藏研究部(包括畫院美術館的策劃人員),人數增加到5至7人。
對于畫院創作和研究人員的整體隊伍打造,畫院會本著“內培外引”的原則,對內盡快培養更多優秀的畫家,代表畫院的水平;對外開闊視野,吸引省內外美術人才,整合力量,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提高湖北地區的美術建設水平貢獻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內培”,只有把畫院建設好了,內部資源盤活了,才有可能吸引外面藝術家的加入。為此,我們會給畫家定一些標準,比如每兩年舉辦一次高水平高規格的學術性個人匯報展,完成政府要求的任務,鼓勵院內畫家參加全國美展、北京雙年展、上海雙年展等有影響力的展覽,并將其列入藝術家業務考核范圍。總之,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讓藝術家們盡快成長成熟。
為政府文化事業出謀劃策:美術年鑒+白皮書
美術文化周刊:湖北省美術院有自己的美術館,您如何看待美術館在畫院發展中的作用?
肖豐:目前我們省內的湖北省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合美術館等都做得有聲有色,我們要把自己的美術館做好,就不能完全重復老路,而是要想方設法展現自己的特色。比如做小型的學術展覽,強調學術含量,注重錯位發展,以補充其他美術館的不足。這個美術館也是我們畫院展示自我的舞臺,小型個展和群體創作展是我們的展覽定位。在發展好自身的前提下,再考慮與社會力量合作,以更大限度發揮美術館的力量。
美術文化周刊:2018年,湖北省美術院在創作研究方面有什么具體的計劃?
肖豐:今年湖北省美術院將以培養創作人才為重點工作,以項目為抓手,通過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齊頭并進,提升藝術家的學術修養和創造能力,完善藝術創作服務體系。計劃在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舉辦4個主題展和12個學術性系列個展,尤其是定期重點推出學術性個展,注重內涵式發展,打造小而精的美術館品牌形象,也為畫院畫家提供開放的、前沿性的高端交流平臺,為湖北省營建具有荊楚文化特色的高雅藝術空間。同時,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深入的藝術實踐。
現在正在展出的“柳學智山水畫作品學術展暨《傅抱石山水畫法研究》專著出版·高峰論藝”,是2018年開年我院推出的6位藝術家的中國畫學術系列個展之一。畫院不僅參與主辦,還特別邀請了業內人士參與策劃、主持和批評,通過這一系列展覽呈現畫院創作和研究實力。
美術文化周刊:進入新時代的湖北省美術院更加強調學術研究,還有什么更深的考量?
肖豐:我們美術院作為公益性美術事業單位,不應該僅僅關注作品產生,還應該對湖北當代的美術發展有建樹、有引領作用,在我看來,要對湖北的美術發展歷史進行梳理、對20世紀湖北美術大家深入研究,為政府文化事業發展出謀劃策、提供咨詢。具體來說,就是每年做一本美術年鑒,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再向省委宣傳部提供一本湖北的美術白皮書。湖北的經濟在不斷發展,對文化軟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整合湖北乃至全國的力量來提升湖北美術的話語權,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