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海外博物館里,那些令人矚目的“開年第一展”
    來源:文匯報 | 范昕 錢雨彤  2018年01月19日15:45

    新的一年,全球值得到訪的博物館名單里,多了阿布扎比盧浮宮

    文藝復興時期的淺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淺杯:文藝復興時代的珍寶”特展展品

    約公元前1-2世紀的青銅男性雕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阿拉伯之路:沙特阿拉伯考古寶藏”特展展品

    畢加索作品,巴黎畢加索博物館“畢加索1947: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畢加索畫作展”展品

    愛德華·蒙克《日落下的黯然:絕望》,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愛德華·蒙克:在時鐘與床之間”特展展品

    保羅·高更《跳輪舞的布列塔尼小女孩》,巴黎大皇宮“高更作品展:煉金術士”展品

    邁入新的一年,海外博物館都在展什么? 于藝術愛好者們而言,有哪些必赴之約?

    從阿布扎比盧浮宮首個特展“從一個盧浮宮到另一個”,到大英博物館的跨年特展“與神同在:人物、地點和超自然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正成為全球博物館關注的一大焦點,呈現出開放包容的視野。

    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辦的“米開朗基羅———非凡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特展,到登陸巴黎大皇宮的“高更作品展:煉金術士”,開啟的是對于藝術大師的再度發現,讓人們感嘆經典永遠經得起一再品讀。

    聚焦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

    人類文明的智慧,總是博物館永恒的展示主題。新的一年,海外多個博物館的開年展不約而同聚焦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呈現出開放包容的視野,平等看待人類曾經存在和當代仍然存在的各種文明,也啟迪人們發現且珍視每種文明自身的價值以及對人類歷史的貢獻。

    新的一年,全球值得到訪的博物館名單里,多了阿布扎比盧浮宮。近日,歷時10年于沙漠之中海水之上建造完工的這又一座盧浮宮終于迎來首個特展———“從一個盧浮宮到另一個”。由巴黎盧浮宮館長讓-盧克·馬丁內斯策展的此次展覽,以約150件展品追溯盧浮宮這一全球最大博物館的詳盡歷史。阿布扎比盧浮宮的建立,其實正可被視為盧浮宮既往理念的延續———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供不同的文明開展對話、不同的藝術形式盡情展示。

    展覽從17世紀的凡爾賽宮開始講起,呈現路易十四的皇家收藏如何在花園、國家公寓和國王的私人公寓中展出。18世紀,隨著王室中心轉移到凡爾賽宮,盧浮宮逐步成為藝術品的存放和展示之所,甚至可謂藝術的大蜂巢:在這里,藝術家擁有工作室,皇家繪畫和雕塑出現了,藝術沙龍時常舉辦,更不用說那些陳列著的令人驚嘆的藝術品。法國大革命的爆發造就了真正的盧浮宮博物館,它于1793年面向公眾開放,成為一座公共博物館。自此,盧浮宮也開啟了成為世界博物館的過程,不僅以藏品發現了當時在歐洲并不為人熟悉的歷史,也廣泛匯集、展示多樣化的藝術,范圍遍布全球。此次展覽中,路易十四的肖像畫、戴安娜雕塑、古羅馬雕像等一大批珍品一一亮相,它們之中有的是首次離開法國。

    大英博物館的跨年特展,是“與神同在:人物、地點和超自然世界”。“與神同在”中的“神”泛指所有不可見的信仰,包括超自然的創造和日常之物所被賦予的特殊意義。從遠古到當代、涵蓋東西方文明的眾多展品,共同繪就這樣一道光譜:數萬年來人類是如何對待信仰的。以此為主題,展覽聚焦不同時空下不同信仰的行為與表達方式,讓物品自己訴說故事,探究人類面對信仰的共同行為,他們是如何透過信仰來解決恐懼與未知的。

    展覽中年代距今最遙遠的展品,是四萬年前冰河時代的獅面人身象牙雕刻。“獅子人”高約30厘米,頭部是獅子,身軀是人類,面朝前方,耳朵豎立,以足尖站立,充滿警惕地準備向前猛撲。科學研究人員利用石器模擬雕塑的制作過程發現,“獅子人”的制作時間超過400小時。到底是什么讓尚處于惡劣自然環境中掙扎求存的人們,愿意花費長時間來制造這樣的雕塑? 專家經考證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獅子人”可謂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非自然生物的記載,也是人類擁有信仰、崇拜的最早的證明。正是通過這樣的物品,人類得以表露遠古時期已擁有的想象能力以及對于自然的洞察能力,也進一步實現與自己心靈的溝通。

    “淺杯:文藝復興時代的珍寶”特展登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折射出的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明的一個剖面。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不僅僅只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遠赴美國的這個展覽,通過一組銀質鍍金的高腳淺杯帶領人們走進那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時代。淺杯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出色的金銀制品之一。這一組杯子總共有12只,杯子的主題取材于古羅馬歷史學家蘇埃托尼烏斯的作品 《羅馬十二帝王傳》,每只淺杯的中心立有一位古羅馬皇帝的雕像,在杯壁上則可以看到書中所載和這位皇帝有關的場景。由于杯子曾被拆開,分散各處,部分杯壁和雕像不相匹配,自19世紀中葉以來,這是第一次重組展出。受到這組淺杯的啟發,誕生于18、19世紀的一些作品也出現在了展覽中,包括古代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硬幣和獎章,文藝復興時期的版畫、書籍和繪畫等。提供新視野之外,展覽還探究了這組淺杯神秘至極的名聲,沿著這條線索,觀眾能對這件文藝復興時代的珍寶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即將拉開帷幕的是“阿拉伯之路:沙特阿拉伯考古寶藏”特展,以約400件 (組)考古寶藏,為人們掀開阿拉伯文明的神秘面紗,展示遙遠的阿拉伯半島上充滿活力的歷史與文化傳統。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卻早早地留下了人類活動的足跡。不同的文明在這里碰撞、融合,為東西方世界架起溝通的橋梁。絡繹不絕的朝圣者更是使得人們對于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想象。此次展覽是沙特文物首次在日本展出,展出文物包括一百萬年以前在石器時代使用過的工具,五千年前在沙漠豎起的人形石柱,希臘和羅馬時期古代城邦中出土的文物,17世紀伊斯蘭教圣地麥加神殿中的門扉,以及20世紀沙特阿拉伯第一個君主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的個人物品。從史前時期到近代阿拉伯王國,從宗教朝圣到日常生活,在這全景式的展覽中,人們將體味到阿拉伯半島豐富而迷人的歷史。

    開啟藝術大師的再度發現

    一位位藝術大師,總是藝術史浩瀚星空中最亮的星。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館,圍繞某位藝術大師的特展從來不鮮見。今年開年的這類展覽中,卻流露出這樣一種值得關注的趨勢:很多展覽不再停留在對藝術大師作品的簡單集結,而是致力于開啟一種新的發現,并且以館際合作的方式夯實這種發現的基礎。經典也永遠經得起一再品讀。

    米開朗基羅對西方藝術史的貢獻毋庸置疑,他是一位杰出的天才,精通繪畫、設計、雕塑、繪畫和建筑,與達·芬奇、拉斐爾并稱“文藝復興三杰”。他新奇的構思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精湛技術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他的作品充滿了驚人的力量,至今仍令我們著迷。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近期在舉辦“米開朗基羅———非凡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特展,重現這位文藝復興巨匠成為不朽神話的傳奇之路。展品匯集了來自盧浮宮、烏菲齊和阿爾貝提納等在內的50個藝術機構及私人的收藏。

    此次展覽讓人們看到米開朗基羅驚人的創作數量和創作領域:133幅素描,3座大理石雕塑,早期的油畫作品,木質建筑模型,等等。尤其備受關注的是他在1533年繪制的壁畫手稿 《弓箭手正在向赫爾墨斯石柱射擊》和被公認為其第一件繪畫作品的 《圣安東尼的苦難》。前者是他為梵蒂岡宮殿繪制的最后一幅壁畫。后者創作于1487年,當時米開朗基羅只有12歲。此外,展覽還以1:4的比例還原了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大教堂壁畫。

    同樣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辦的“愛德華·蒙克:在時鐘與床之間”特展是與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蒙克博物館聯手策劃的,以蒙克最后一件重要的自畫像作為重新評定其整個藝術生涯的起點。這正是蒙克在80歲時完成的作品 《在時鐘與床之間》,描繪了自己面無表情站在時鐘和床之間的場景。

    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曾憑借對人性焦慮面的精準描繪而廣為人知。縱觀他的藝術生涯,蒙克常常會回顧自己早年作品中的內容,并用新的感受和筆觸去探索它們。在他那一代,他是最負盛名也最有爭議的藝術家之一。眾說紛紜,那么蒙克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在他的自畫像中,可以看到蒙克對自我的審查。幾乎沒有一個藝術家像蒙克這樣在自畫像中如此無情地揭露自己。此次展覽展出了蒙克在60多年里創作的43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包括16幅自畫像。他是第一個用藝術全面分析情感狀態的畫家。除了 《在時鐘與床之間》,其他重要展品還包括 《日落下的黯然:絕望》,這幅畫也是其代表作 《吶喊》 最早的創作原型。這些作品共同探討了蒙克創作生涯中不斷重現的特定主題:愛情、死亡、疾病、情緒波動和死亡命運。

    若論全世界人們最熟悉的藝術家,畢加索定在其列。最近,巴黎畢加索博物館的兩個畢加索主題展,卻以畢加索的一年折射一生,彼此印證,又互為補充,為人們呈現畢加索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其中,“畢加索1932”特展是巴黎畢加索博物館與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合辦的。這是迄今為止第一次專門為一名藝術家在一年內創作的作品舉辦的展覽。1932年對于畢加索來說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畢加索在喬治·珀蒂畫廊舉辦個人回顧展,創作了 《夢》 等廣為人知的經典作品。也在這一年,法國媒體刊載畢加索專訪,稱其作品“不僅體現了一名畫家的思想,更代表了人類”。這次展覽通過時間順序回顧了這位聞名遐邇的藝術家在這一年中的藝術創作、展覽活動、媒體互動,和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件,形形色色的人物。“畢加索1947: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畢加索畫作展”展出的則是畢加索為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1947年開館而贈送的十件藝術作品。展覽借由紀念巴黎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歷史中兩個重要時刻———東京宮的開館和其收藏品向蓬皮杜藝術中心遷移,再次開啟對藝術珍品的探索。

    保羅·高更也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是19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也是當代藝術最具影響力的先驅者之一。他畫作中大膽的色彩,別致的景色,他對原始形態的追求,對藝術創作的革新,以及他和梵高打賭的故事,都廣為人知。毛姆的作品 《月亮與六便士》 便是以他為主人公原型。但這并不是高更的全部。巴黎大皇宮正在展出“高更作品展:煉金術士”,與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奧賽博物館等知名藝術機構“強強聯手”,展出的高更不同階段超過200件作品,不僅僅限于人們熟悉的高更的繪畫作品。從最初的印象派到后期在大溪地尋找野蠻的原始的美與純真,高更的創作生涯,如同煉金一般充滿著轉變。此次展覽讓人們看到,雕塑、版畫也是高更藝術創作中的重要部分,還有柜子、門牌這樣的家具和自己建造的屋子。不同媒介的藝術實驗相輔相成,又互相延伸,展現出高更創作生涯的現代性和不斷挑戰每種媒介極限的能力。除了 《歡喜》 《布道后的視覺》 等大眾較為熟知的作品,這次展覽還提供專門的展廳,展示很少對外公開展出的高更的塔希提手記,帶大家更為深入地了解高更創作的心路歷程。

    在日本,人們看到的,是中國藝術家如何在異鄉聲名遠播。新年伊始,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道博物館、朝倉雕塑館聯合舉辦“吳昌碩和他的時代”大展,以前后兩期,展出吳昌碩作品78件,以及他和日本友人的交往,全面呈現吳昌碩從前或許為人們所忽視的巨大成就。

    清末民初,在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中,吳昌碩堅守文人傳統,在繪畫、書法、篆刻、詩文和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20世紀20年代中期,《缶翁墨戲》 和 《缶翁墨戲二集》 的出版,掀起了日本對吳昌碩追捧的高潮。可以說,吳昌碩是在日本影響最大作品流傳最多的書畫家。吳昌碩在日本的影響,和王一亭的推廣有密切關系。王一亭身為資本家,在日本為其招徠訂單,在六三園為其辦展,經過王一亭的介紹,求吳作書作畫的訂單有如漫天飛雪。

    在此次展出中,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不少展品來自日本書法大家青山杉雨的收藏。在日本,收藏吳昌碩的作品是很普遍的事情。但不同于很多收藏家只收藏吳昌碩巔峰時期的作品,青山杉雨的收藏極具系統性,包括吳昌碩年輕時的一些習作。青山杉雨60歲的時候還策劃了一個吳昌碩作品展,并且出版了一本吳昌碩作品的圖錄,這本圖錄收集和網羅了關于吳昌碩的所有資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黑人巨大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99re热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xxx国产精品视频|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