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學》2017年福建長篇小說專號
卷首語
這是《福建文學》編輯出版的第二本“福建長篇小說專號”,是推進落實“福建長篇精品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2016年福建長篇小說專號》出版之后,受到讀者、作者和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贊譽。乘此東風,《福建文學》在2017年繼續向全國征集反映福建紅色文化、海絲文化、生態文明和當代改革開放重大現實題材的原創長篇小說。征稿結束,共收到長篇小說78 部,其中省內42部,省外36部。
經過一個月嚴格的初審,從78部長篇小說里遴選出10部進入終審,經專家、編輯采取推薦與投票并舉的形式最終選出三部長篇小說入選“專號”,這三部是:林為攀的《萬物春生》、張漫青的《隱身書》、高寒的《海風拂面》。盡管不免有遺珠之憾,但對這三部小說我們甚為滿意。
十九大報告指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這是切中文學命脈的觀點,文學原創力和文學創新是文學存在的價值所在。這三部長篇小說能從78部里脫穎而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們具備了某些方面的原創力和創新。《萬物春生》探討的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融合和裂變,題旨深刻獨到,在寫法上也有追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表達聲音;《隱身書》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寫法,把一樁案件寫得撲朔迷離,小說呈現一種詭秘的味道,好似意大利小說家艾科的神秘風格;《海風拂面》雖然寫法上較為傳統,但有著對歷史和現實全景式的敘寫能力,寫出了人物的命運感。
三位作者均是福建省近幾年來較為活躍的年輕小說家。林為攀,90后,已在全國有了一定的聲名,被譽為新一代先鋒小說家,創作成果頗豐。張漫青,80后,寫詩,寫小說,文字以敏感和敏銳著稱,是福建近年來有個性的小說家之一。高寒,寫作多年,扎根現實,以現實主義的方式持續寫作閩南家族故事,出版多部長篇小說。他們三位代表了福建年輕小說家的努力和勤奮、激情和才華,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以及一批年輕的福建小說家一定會創作出更多的原創力與表現力十足、創新性與文學性俱佳的長篇小說力作來。這本《2017年福建長篇小說專號》便是最好的例證。
目 錄
萬物春生 林為攀
【故事梗概】
《萬物春生》以一個十歲傻子“我”的視角展開,講述倪家在大年三十那天,由一件瑣事引發家庭糾紛,從而讓“我”意外得知,原來父親倪云洲本姓黃,叫黃紅兵,在二十出頭時入贅到倪家,“嫁”給“我” 母親,從而生下姐姐和“我”。原以為已經完全融入倪家生活,沒想到爺爺的一席話讓父親驚訝地發現,倪家一直將他當個外人看待。父親與母親之間、 父親與爺爺之間、父親與舅舅之間某種融合的平衡被微妙地打破,生活的摩擦和裂痕也在日常當中產生,無形之中時時刻刻在傷害一個十歲的傻子“我”。 故事發生在兩天內,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傻子“我”在兩天之內的感受和思想,過年是個分界點——辭舊迎新:辭掉人們心里過往堆積的矛盾,讓人們迎來春暖花開的美好時光。但從母親和舅舅、“我”和姐姐、父親和爺爺的關系來看,這只是一個烏托邦似的美好期許,或許心里的裂痕才是眾人活著的根基。
一個關于裂痕記憶的故事 / 石華鵬
隱身書 張漫青
【故事梗概】
風馬鎮年輕姑娘譚幽突然失蹤,警方也一籌莫展。她青梅竹馬的戀人秦非,七年后已是一名成功的房地產富商,秦非花巨額酬金雇用落魄記者顏一釋替他尋人,而線索僅僅是一本怪書《此處死去幾頁》和一個即將正法的殺人犯張天意。
怪書《此處死去幾頁》里是各自獨立、不同體裁的短篇故事,顏一釋一邊在書里尋找蛛絲馬跡,一非派來監督他的女助手蔡小魚周旋。采訪殺人犯張天意后,顏一釋獲得的線索是一個叫“懸空寺”的地方,他順藤摸瓜卻撲了一場空。顏一釋體驗著人性的無限張力,一步步從“好人”嬗變為“壞人”,與此同時,《此處死去幾頁》里的人物也滲透進他的生活。他不但沒有找回失蹤的譚幽,自己也漸漸從妻兒的生活里消失……
多年以后,顏一釋出現在開往風馬鎮的火車上,之后在秦非的葬禮上,發現了一份秦非一直未能竣工的房地產項目“地下童年王國”的草圖。時空仿佛重疊,真相越發迷離,空虛與恐懼的氣息彌散在顏一釋的荒唐旅程中……
文學關注的是自我之謎 / 楊靜南
海風拂面 高 寒
【故事梗概】
小說以獅城、鰲村、錦村三個為故事據點,以王氏(還有蔡氏、陳氏)祖孫內外三代人為主要對象,通過他們的生活經歷、奮斗過程、事業沉浮,以小見大,描寫閩南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特別是改革開放春風激蕩下,三四十年走過的艱難坎河路程,展示閩南人的生存哲學、人生信念與創業的毅力,歌頌他們拼搏的精神、堅軔的性格和開拓勇敢的意志。這是閩南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縮影,是閩南濱海小鎮崛起的歷史,是特定歷史時期平凡百姓命運的寫照。
虛構而真實的吟唱 / 林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