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2017年度好書致敬
“經典沉深,載籍浩瀚。”如果把每年出版的新書比做浩渺星空的話,總歸有那么一些,當我們仰望天空的時候,發現它們,能夠比其他星球發出更璀璨的光芒。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每年梳理、推薦年度好書,旨在向好書致敬,向創作者致敬,向出版人致敬,向讀者致敬。
既然是2017年度好書,那注定有著鮮明的年度烙印。家國情懷、人文傳統、思想底蘊、現實關懷、求真務實、探索精神,是《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度好書的顯著特點。
《習近平講故事》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體悟到故事背后的改革發展之道、大國外交之道、修身為人之道;《良訓傳家》能夠令我們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不單是蘇東坡的個人傳記,更書寫了整個宋代的精神文化風貌;《那山,那水》彰顯了“兩山”重要思想給美麗中國建設帶來的強大生命力;《國粹:人文傳承書》體現了國粹的雅韻和氣度,既是一部中國傳統人文史,也是一部中國人的心靈史;《花兒與歌聲》是一部以農村留守兒童為主題的長篇小說,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對愛與希望的向往;《給孩子講宇宙》啟迪孩子們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探索浩渺的宇宙……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度好書,依托本報優秀暢銷書排行榜,同時參考在全社會中形成廣泛影響力的好書,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讀者的熱愛和檢驗。希望每一本好書都能擁有廣泛的讀者群,這樣才不會辜負作者創作時的艱辛。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這些年度好書中,諸多作者在各自領域深耕多年,例如,執著于故宮題材的祝勇、將廣闊平原當作自己領地的李佩甫、帶我們探索奇妙宇宙的李淼……專注,讓他們的書寫更具深度和力度。
“文學應當有力量驚醒生命的生機,彈撥沉睡在我們胸中尚未響起的琴弦;文學更應當有勇氣凸顯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扉,呵護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在讀《飛行釀酒師》時,我強烈地感受到,一位作家對文字的敬畏,對職業的敬畏,對個人名字的敬畏,對讀者的敬畏。雖然講述的大多是普通百姓的冷暖人生,但文字舒緩、從容,篇篇走心。就像鐵凝本人所說的:“進步何其難,我惟有老老實實努力。”是的,進步何其難,惟有老老實實努力。
不管是筆耕多年還是小荷初露,對寫作無比熱愛、虔誠,這就是所謂的初心;認真雕琢筆下的每一行字,將最極致的作品奉獻給讀者,這就是所謂的匠人。
時代是出卷人,創作者是答卷人,讀者是閱卷人。每一位創作者都是播種者,于他們而言,作品就像撒播到泥土中的種子,總是滿心期待,能夠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更或者,可以“映日荷花別樣紅”,創作出無愧于讀者的優秀作品。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度好書,從準備到公布,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然而,終究會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20本年度好書,如果能夠有幾本在您2017年的閱讀坐標中留下印記,并對您有所啟迪,我們的勞動便沒有白費。
長期堅持閱讀與不閱讀,肯定會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當我們獲取的知識越多時,便愈發感覺自己無知。在探求知識和進步的過程中,人類總是堅定不移、無可阻擋的。感謝這些好書,讓我們永懷謙卑、敬畏之心,步履不停,向著更高的山峰攀登,向著更遠的征途行進。
于愛書人而言,真正的好書是那些,當你鄭重地整理書架時,發現雖然已是汗牛充棟,但仍然舍不得丟棄,愿意長時間收藏的書。我們真心希望,這20本書中能夠出現幾本你愿意收藏多年的心愛之物。
■作者寄語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品質與追求。中國已進入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強盛時代,我們民族與國家的品質和價值追求,更需要向兩個方向發展與提升:一是自己的人民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二是世界水平的目標與要求。作為文學創作者,我們的任務,毫無疑問也應當按這兩個方向去努力。一句話:寫好自己民族的、國家的、人民的、現實的,并使其更精彩、更生動、更能提升大眾閱讀興趣與情操和素質的作品,便是我們的事兒……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是文學界的摯友,我們都尊敬它。2018年,我會更加努力!
——《那山,那水》作者 何建明
我個人認為,過程是不可超越的。我們有幸活在這個三千年未有的急劇變化的時代,惟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夠豐富自己,清洗自己。
——《平原客》作者 李佩甫
作為一個關切自己民族國家乃至人類前途的中國人,定能強烈感受到那種平等一體的主導型中華民族觀念及其認同的來之不易,從而倍感珍惜。強化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自覺而有效地維護少數民族的權利,努力保持各民族的文化個性和多樣化發展,同樣是迫切而持久的需求——如何在兩者之間保持一種張力與平衡,實在既需要國人平靜的理性、深入的調研,又需要長遠的眼光和智慧的創造。唯有在與歷史不懈的對話之中,自覺求取和保持一種多元一體、團結統一、和諧發展的民族格局,未來才可期。國家的命運與人類的前途,端賴于是。
——《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作者 黃興濤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任重而道遠。前一階段,以綿薄之力做一點嘗試,即獲得學界與新聞出版界的關注、鼓舞,令我衷心感愧。此刻想的是如何為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自覺,做出新的努力。計劃推出《國粹》的姊妹篇《文脈》:按照新時代要求,力求以融入現代社會形態的新蘊涵、新觀念、新形式與現代接軌,適應當代讀者思維特點進行轉化;既充分尊重傳統文化的精神根脈與思維特征,又能讓中華民族的厚重文化資源,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當今生活所面臨的新問題的認知與解決。
——《國粹:人文傳承書》
作者 王充閭
《給孩子講宇宙》入選《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的好書評選,我覺得非常榮幸。這種專業報紙的獎項對我來說是一種激勵,為我寫作提供了動力。我進行科普寫作已經幾十年了,但是我覺得我還是在探索中。未來我希望與出版單位合作,涉足低幼類科普,用創新形式豐富這一類型。
——《給孩子講宇宙》作者 李淼
人們常問:讀書何用?在我看來,閱讀的最大價值,不在于獲取具體的知識。知識固然重要,可如培根所說,“知識就是力量”,但知識并不是最重要的,尤其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上“百度百科”,就可以獲取很多知識。在我看來,讀書的最大價值,在于養成一個成熟的價值觀,讓我們知道生命存在之價值。唯此,才能讓自我卓然而立。因此,讀書是道,不是器。明代徐光啟說:“無用之用,萬用之基”,這話可以用來形容讀書。所以我說,讀書沒有(實際的)用,但這種“沒用”,成就了它最大的“用”。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作者 祝勇
怎樣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呢?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的歷史,證明了家庭教育的成功。針對當代社會的特點,篩選出有益于今日的家訓,用活生生的事例加以闡揚,讓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得到啟發,處處都有智者指路,是我寫作《良訓傳家》的動機。想成為參天大樹,先要守護好根;要開拓未來,必先洞徹過往;傳家黃金萬兩,不如讀書開智。新年伊始,祝福《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與讀者朋友們新年更上一層樓。
——《良訓傳家》作者 韓昇
當今傳統文化已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復興中華、共圓中國夢的重要助力。而啟功先生則是傳承光大傳統文化的一面旗幟。他的人品、學藝都近乎完美,凡與他接觸過的人,無不為其富有人情、堅凈仁愛、親切和藹、風趣幽默而折服;凡欣賞過他的書畫作品、讀過他學術著作的人,又無不為其才華出眾、通學博聞、自成一家而贊嘆。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堪稱當代之蘇東坡。《啟功評傳》就是想為讀者推出一個全的啟功、真的啟功、活的啟功。無論是傳統文化的學者、研究者,或是一般的愛好者、粉絲,讀一讀這本書都會是開卷有益的。
——《啟功評傳》作者 趙仁珪
我覺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的好書評選非常有意義。當前我國每年要出版幾十萬種讀物,其中兒童文學占據很大比例,這為我們選擇優秀兒童作品造成了不小的困擾。這時需要有權威專業機構,按照文學標準,建立合理評價體系,將好書推薦給讀者,《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就承擔這樣的任務。我希望這樣堅持文學思想,引領正能量導向的圖書評選年年都要做,同時讓更多人參與其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花兒與歌聲》作者 孟憲明
非常高興《癌癥·新知:科學終結恐慌》榮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度好書,希望暨由此獎讓更多的讀者看到這本書,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癌癥,都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希望健康者提前預防,患病者不再恐慌。最后祝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多讀書,讀好書。
——《癌癥·新知:科學終結恐慌》作者 李治中(菠蘿)
(本版插畫作者:老樹)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2017年度好書(共20種)
主題出版類(共4種)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習近平講故事》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偉大也要有人懂 小目標 大目標: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
社科類(共6種)
《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
《智能革命》
《良訓傳家》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啟功評傳》
文學類(共4種)
《那山,那水》
《平原客》
《飛行釀酒師》
《國粹:人文傳承書》
少兒類(共3種)
《花兒與歌聲》
《給孩子講宇宙》
《太空日記:景海鵬、陳冬太空全紀實》
生活藝術類(共2種)
《癌癥·新知:科學終結恐慌》
《美在天真》
再版書(共1種)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