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榮耀的那一天——訪歌曲《那一天》詞曲作者石順義、張偉
【第五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一個被無數人寫過的題材還能寫出新意嗎?石順義提出一種思路:“寫它不提它,確實又是它。”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首次提出中國夢概念以來,以此為題的音樂作品層出不窮。創作之前,石順義就篤定了一點——不在歌詞中出現“中國夢”字樣。在我國傳統詠物詩中,吟詠某物但只字不提它的并不少見。司空圖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雖然并不是指這種創作手法,但確實揭示了運用好這種手法所能達到的一種藝術境界。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清晰標示了實現中國夢的戰略步驟。石順義想,不妨以此為切入點,設想在未來,新中國成立100年之時,天安門廣場上會出現如何激動人心的歷史性場面?那真是“無上榮耀的那一天”。這樣就把“兩個一百年”“中國夢”這樣宏大的名詞具體化、形象化了。
“一群白鴿銜來朝霞滿天,萬朵鮮花捧起無數笑臉。親愛的朋友,你可曾想見,當人們來到天安門前,歡慶祖國百年盛典的動人場面。”思路打開后,歌詞就如泉涌一般汩汩而出了。
好的文藝作品往往是“取法乎上”的結果。在石順義和張偉的腦海中,喬羽、劉熾的經典曲目《我的祖國》一直是他們“取法”的對象。《我的祖國》運用了領唱加合唱的方式,具有穿透歲月的感染力。這種演唱方式在最近的主旋律歌曲中不太常見。《那一天》接續了《我的祖國》創立的演唱方式,領唱優美抒情,合唱恢宏有力。
此外,張偉采取了傳統的五聲調式,這是我國傳統的音樂調式。從主歌過渡到副歌,水到渠成、不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