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榜2018第1期10+1
《改革大道行思錄》 吳敬璉 著 商務印書館 2017年10月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集結了寫于2013年至2017年的重要文章,推出此書,反映了他對于影響中國改革和發展的諸多問題的思考。本書收入的文章,既有對改革總體方案、經濟體制轉型、發展模式轉型等基本問題的深入研究,也有對“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產權保護等經濟社會議題的精湛分析。
《當法律遇上經濟: 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 邱澎生 著 啟真館·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 明清時,中國沒有發生歐美“工業革命”那種以機器大規模生產為特征的經濟變化,清末以前也并未出現“民主憲政”之類的法律與政治改革運動,但是仍然出現許多有意義的社會變遷。本書有系統地描述并論證明清中國經濟與法律的發展歷程及其歷史意義,點出探究明清經濟史的重要意義,提出明清時期中國也有商業法律的主張。
《不成問題的問題: 從老舍小說到梅峰電影》 梅峰 著 后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 本書是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工作版定稿劇本,根據老舍發表于1943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劇本基本沿襲了小說的敘事結構,保留了老舍語言的凝練與幽默,用更多細節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的人情世故、社會風貌。除了獨家呈現完整劇本,書中還收錄了原著小說、電影主創成員的創作闡述、導演梅峰的重磅專訪,以及精選的幕后圖稿、分鏡頭表等。讀者可結合上述內容揣摩文學經典的改編之道,了解影片的美學選擇與創作思路,感受“新文人電影”對文學傳統的繼承、對現實的觀照,全方位見證這部電影的誕生。
《也曾酒醉鞭名馬: 中國古代文人的B面》 阿丁 著 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作者從歷史中那些無德無行的文人里挑選出五十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將他們生平的荒唐與丑態,用嬉笑怒罵的方式呈現出來。堪稱一本“無行文人行狀錄”,這部書既記錄了“青詞宰相”“吃屎御史”“蘇模棱”“三旨宰相”等人的荒唐行狀,又在他們值得肯定的地方給予公允的評價。文筆犀利、幽默,文風簡潔輕快,能讓讀者在笑讀之后引發思考。
《鏡像中的歷史》 孫江 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1月 歷史寫作是將不在場的事物呈現給讀者,是一種代理表象行為,因此,書寫者需要時刻叩問自身的有限性。本書收錄了作者近15年22篇長短文,展示了從社會史、心性史(記憶研究)、概念史三個角度切入歷史的可能性,既是作者實踐其“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敘事的實錄,也是了解當代新史學的一面鏡子。
《歐亞皇家狩獵史》 (美)托馬斯·愛爾森 著 馬特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年10月 在中東、印度、亞洲中部和中國,從古代到19世紀,皇家狩獵一直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能夠標榜貴族身份,皇家狩獵還可以起到外出巡查、促進皇室進步和確?;适彝赖淖饔?。本書不僅展現各種皇家狩獵的場景,還一一解答有關歐亞大陸范圍內古代王朝皇室狩獵的相關疑問,充滿故事性、趣味性和探索性。并從軍事創新和國際外交上分別闡述了皇家狩獵的現實意義。
《珍奇屋:收藏的激情》 (法)克里斯蒂娜·達韋納 著 克里斯蒂娜·弗勒朗 攝影 董瑩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年10月 收藏是一架“永恒的蹺蹺板”,是一個既堅固又不斷變化的世界,是為個人定制的宇宙。收藏沒有明確的界限,始終介于充盈與缺失之間。作為現代博物館的前身,珍奇屋以其無限小的空間容納了無限豐富的內容;其主題兼具深度與廣度,全景式地呈現出時代的知識精華?,F代文明又將其發揚光大,建立起一座跨越古今、溝通收藏家與藝術家的橋梁。本書按照不同主題分類講述了珍奇屋的發展歷程,豐富精美的圖片與生動詳實的文字將帶領你感受其神奇與美妙。
《人文學的歷史》 (荷蘭)任博德 著 徐德林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 本書首次全面建構了人文學從古至今的歷史。作者將諸多學科的學科歷史資料加以梳理和匯聚,做了一次融會貫通、條理清晰的敘述。作者的核心議題是,古往今來身處不同文明的學者探尋藝術、音樂、語言、文學和歷史中的原則與模式的方法。盡管內容涵蓋面非常廣,但論據和結論卻絲毫未流于表面與膚淺;另外,明白曉暢的行文風格也使其適合于大眾讀者閱讀。
《另一種美》 (波蘭)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著 李以亮 譯 花城出版社 2017年11月 藍色東歐第五輯作品其一,波蘭著名作家亞當·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隨筆集,書中汲取了成長回憶錄、人物速寫、書摘、沉思性警句、小品文,以及詩辯等多種文學體裁的長處,形式多變。本書以作者生活過的這些城市作為背景,拋開了具體的時間線,讓心靈和感覺與歷史和現實進行對話。
《海灘上的愛因斯坦: 帶上相對論去度假》 (法)馬克·拉謝茲-雷伊 著 龔蕾 譯 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 本書將帶領讀者回到20世紀的物理學界,講述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物理學家提出、完善和驗證相對論的歷史,還原物理學家在面對一些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時,如何提出種種新的解釋,最后怎樣不可避免地跨出革命性的一步,走向更加精妙、簡潔的相對論。書中的20幅精美插畫呈現了相對論關鍵概念和實驗,助讀者輕松脫離日常的時間和空間觀,踏入愛因斯坦的彎曲時空。
特別推薦
《我未盡的苦難:歐洲難民危機全紀實》
(美)帕特里克·金斯利 著
孫文龍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10月
本書是一部帶有人性溫度的紀實作品。那些在大海中、在沙漠中、在森林里不斷艱難前行,只為其子孫后代能有安身立命的家園的使命感,始終會縈繞在讀者腦海中難以揮去。人們常說“此心安處是吾鄉”,但對于這些敘利亞難民而言,他們身體和心靈將永遠漂泊在路上。
彼岸的一端——戰爭、貧困、暴政、壓迫的結果是家園不再,被迫流亡。前行的孤獨、絕望甚至可預見的死亡都無法阻擋人們的腳步;而在另一端——不斷涌來的難民致使歐洲大陸應接不暇。在一邊經歷著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一邊又在全球矚目下焦灼地處理難民問題,歐洲面臨的又是怎樣的挑戰?
作者帕特里克·金斯利跟隨難民一路奔赴歐洲。在他筆下,不愿看到孩子涉險渡海的敘利亞父親、無情盤剝難民的利比亞蛇頭、絞盡腦汁阻攔難民前行的土耳其政客、積極進行救援事業的意大利志愿者的面孔被一一聚焦、放大。在這場關乎理智與情感、政策與道德的叩問中,每個人都無法回避。如果換作是你,又將做出怎樣的選擇?
○伍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