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文:用家國情懷創作高品質的作品
我想談談,在創作中我們將本著一種什么樣的態度,什么樣的情懷去創作。
無論我們寫什么,無論是謳歌真善美,還是鞭撻假丑惡,是書寫時代的楷模,還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都需要一個作家的良知與擔當,需要我們懷著一種家國情懷,懷著觀照歷史和現實的眼光,去構筑我們筆下的人物和故事。
最近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觸動我良心的并不是哪位高端人士,而是關押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少年罪犯。當我問那些稚氣未脫的殺人少年:“孩子,那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你小小年紀,怎么就下得了手呢?你不怕被抓嗎?”
他們的回答令我感到震驚。
“不怕!我是看了某某網絡游戲學會殺人的,而且,越看膽子越大!”
“我是看著某某小說開始學壞的,學會殺人的。”
不是幾個人,而是太多的犯罪少年異口同聲,都說出了幾部網絡游戲及小說的名字。顯然,這些作品對青少年的影響已經潛移默化,起到一種教唆的作用。當然,如何阻止這些作品對青少年的副面影響,不僅是作家的責任,更是社會綜合治理的問題。
但作為一位祖母年齡的老作家,我不由得問自己:你寫出來的東西,給社會、給老百姓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是不是一堆廢紙,一堆垃圾?你坐在電腦前敲擊出來的東西,是好文章,還是無形中對人產生教唆作用的壞文章?
采訪中,有四個少年犯對我說想當作家。他們說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家的作品能改變人的靈魂。他說他要寫書,要用自己懺悔的人生來教育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不要像他們這樣走上犯罪道路,從而毀了一生。
一本好書,一部好的作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幾代人的命運。優秀的人往往都是在好書的滋養下成長起來的。
一個人是這樣,一個民族也是這樣。創作出高品質的作品,給社會、給人民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糧,這是我們每一位作家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