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好書榜11月榜發布(20本好書)
文學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
作者: 劉震云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1
頁數: 304
定價: 48.00元
裝幀: 精裝
?
劉震云,1958年5月生,漢族,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創作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手機》《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是著名作家劉震云暌違五年的又一力作。四個素不相識的人,農村姑娘牛小麗,省長李安邦,縣公路局長楊開拓,市環保局副局長馬忠誠,四人不一個縣,不一個市,也不一個省,更不是一個階層;但他們之間,卻發生了極為可笑和生死攸關的聯系。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穿越大半個中國打著了。于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人之彼岸
作者: 郝景芳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342
定價: 39.00元
裝幀: 精裝
?
郝景芳,1984年生,小說作家,經濟研究員。2002年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2013年獲得清華經濟學博士學位。2016年8月,第74屆世界科幻大會,憑短篇小說《北京折疊》獲最佳中短篇小說獎。曾出版長篇小說《流浪蒼穹》《生于一九八四》,短篇小說集《去遠方》《孤獨深處》,文化散文集《時光里的歐洲》。創立兒童通識教育項目“童行計劃”。
郝景芳構思了六個中短篇科幻故事,它們的主角無疑都是人與AI。人與AI隔岸而望,作為理性的AI,是否一定能把人類非理性的一套心理表征學個差不多?在物理環境變成了智能產品的天下之后,人又該如何自處?六篇科幻故事之后,郝景芳用兩篇非科幻思考回答了我們關于AI的所有困惑。
中國奇譚
作者: 劉汀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261
定價: 35.00元
裝幀: 精裝
?
劉汀,1981生于內蒙古赤峰市,青年作家,《人民文學》雜志編輯,現居北京。出版有長篇小說《布克村信札》《青春簡史》,散文集《別人的生活》《老家》。文學作品多發表于《人民文學》《十月》《鐘山》《山花》《青年文學》《詩刊》等雜志。曾獲新小說家大賽新銳獎、第39屆香港文學獎小說組亞軍、第二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提名獎等。
《中國奇譚》的12部短篇小說中,以當代中國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入手,著力描寫了他們的掙扎與妥協,揭示出當代人深刻的精神困境與道德困惑。文字有尖銳的觸覺與冷靜的剖析。讀來令人震撼。
升職無望、賺錢無能的自卑的男人夢想著擺脫身邊的瑣碎去聽一場德云社的相聲,而真的實現愿望時發現自己笑不出來,卻哭了出來;詩人沉迷于詩歌的世界,在現實中屢屢碰壁,跑到火葬場工作,工作內容就是按一個紅色按鈕。面對家人和現實的壓力,他偷了骨灰盒給妻子買營養品并進了監獄,終于扛不住壓力的他,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自愿放棄了自己的身份,與另外一個人互換了靈魂。放棄詩歌之后他的日子越過越好,卻走向了最終的墮落;夜班公交車老司機受到一位年輕女性乘客的影響,對自己按部就班的日子產生了逃離心理,然而最后他導致的車禍,讓女乘客精心整容過的臉龐毀于一旦,也宣告了老司機注定無法逃離的宿命……
最簡單的人類動作入門
作者: 臧棣
出版社: 廣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2-1
頁數: 328
定價: 49.80
裝幀: 精裝
叢書: 大雅詩叢·中國卷
?
臧棣,著名詩人、評論家。1964年4月生于北京。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97年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出版詩集《燕園紀事》《宇宙是扁的》《空城計》《未名湖》《慧根叢書》《小挽歌叢書》《騎手和豆漿》《必要的天使》《仙鶴叢書》《就地神游》等多種。曾獲“1979—2005中國十大先鋒詩人”(2006)、第三屆“珠江國際詩歌節大獎”(2007)、“中國十大新銳詩歌批評家”(2007)、“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8年度詩人獎”(2009)、2015星星年度詩人獎(2015)等榮譽和獎項。
詩集精選臧棣近作近兩百首,共五卷,是詩人繼“叢書”和“協會”詩系列之后,精心打造的又一個重要系列。這些冠以“入門”之名的詩,充滿了“對事物和生存本身的同情”,以及詩人試圖重構人和世界的秘密關系的努力。它們展示了詩人近年來的新探索,一方面,在一個極具包容性和形式感的詩歌“裝置”中,在語言的彈性和生殖力的充分釋放中,通過“和自我爭辯”,借助靈動的詩歌智性和鮮活犀利的審美洞察力,奮力開辟新的看待世界的眼光,重新演繹生存的真相。另一方面,詩人專注于語言的歡樂,努力刷新既有的詩歌表達,完成了對詩歌傳統的拆解以及對流行詩歌時尚的大膽偏離。這樣的詩歌實踐,既觸及生命的自我關懷,又顧及新的詩歌語言的探究;既為讀者帶來新的沖擊和挑戰,又是對詩歌閱讀的激活。它們構筑了當代詩歌的一道新的風景。
遙遠的向日葵地
作者: 李娟
出版社: 廣東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1
頁數: 264
定價: 38.00
裝幀: 平裝
?
李娟: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成長時期輾轉于四川新疆兩地,有過一段阿勒泰牧場上的生活經歷。1999年開始發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匯報》等開設專欄,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記一忘三二》等,長篇散文《冬牧場》及《羊道》三部曲,詩集《火車快開》。在讀者中產生巨大反響。曾獲“人民文學獎”“上海文學獎”“天山文藝獎”“朱自清散文獎”等,其中《阿勒泰的角落》在海外有法語版和韓語版發行。
此書為李娟近兩年開始寫作并發表在《文匯報》筆會的專欄——“遙遠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結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是李娟母親多年前承包耕種的一片貧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細膩、明亮的筆調,記錄了勞作在這里的人和他們樸素而迥異的生活細節:她勤勞樂觀的母親、高齡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賽虎,雞鴨鵝,以及日漸華盛,卻被鵝喉羚毀了再種,種了又毀的九十畝葵花地……
在孟溪那邊
作者: 胡桑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1
頁數: 204
定價: 48
?
胡桑,詩人、學者、辛波斯卡譯者。1981年生于浙江省北部德清縣新市鎮。2007至2008年任教于泰國宋卡王子大學。2012至2013年在德國波恩大學任訪問學者。2014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15年參加太平洋國際詩歌節(臺北花蓮)。著有詩集《賦形者》(2014)。詩學論文集《 隔淵望著人們》(2016)。譯著有《我曾這樣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詩選》(2014)、《鮑勃?迪倫詩歌集》(2017,合譯)、《染匠之手》(奧登散文集)等。現任教于同濟大學中文系。
年輕詩人、學者胡桑的首部個人自傳性散文。他用一種綿密、緊湊又縱橫交錯的行文方式描摹、追憶、還原甚至重構了一個故鄉,一個位于江南腹地的村莊,一個正在消逝的村莊。胡桑以對事物的極度熟悉以及近乎宇宙論的雄心提供了一部關于八十年代江南鄉村的全景圖,但是,他對內心的迷戀、對幻覺的執著,又展現出一幅通常意義上的鄉村并不具備的心靈圖景,以詩人的筆觸在時間的進程中凝視這個村莊,開掘出一個內心深處的源初故鄉。
傳家之物 : 艾麗絲·門羅自選集
作者: [加拿大] 艾麗絲·門羅
出版社: 理想國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副標題: 艾麗絲·門羅自選集
原作名: Family Furnishings
譯者: 李玉瑤
出版年: 2017-11-1
頁數: 842
定價: 88.00元
?
作者 | 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1931— ),加拿大女作家,畢生專注于中短篇小說創作,被譽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出版有14部短篇小說集,曾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加拿大吉勒文學獎、加拿大書商獎、英聯邦作家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布克國際獎等等,201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 | 李玉瑤,編輯,譯者。《外國文藝》執行副主編,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翻譯作品有《島上書店》《房間》《激情》《與狼共舞》等二十余部。
2013年,艾麗絲?門羅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次年,她親自挑選1995—2014年間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說,集結成此書,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離》《好女人的愛情》《親愛的生活》《幸福過了頭》《憎恨、友情、追求、愛情、婚姻》等等。書中故事多以加拿大小鎮和鄉村生活為背景,或帶有自傳色彩,或涉及歷史人物,或講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透過種種微妙的關系、轉瞬即逝的情緒和不可逆轉的選擇,給人以莫大震撼。
與絕跡之鳥的短暫邂逅
作者: [美] 本·方登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經典文化
原作名: Brief encounters with Che Guevara
譯者: 徐佳雨
出版年: 2017-10
頁數: 240
定價: 45.00
?
本·方登,美國作家,1958年生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現居得克薩斯州達拉斯。作品獲得過諸多文學獎項,其中短篇小說集《與絕跡之鳥的短暫邂逅》獲海明威獎,長篇小說《漫長的中場休息》獲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入選BBC本世紀必讀12本小說。
鳥類學家、國際義工、平民,高爾夫球員……八個身份各異的人,懷揣著不同的夢想來到異國他鄉,卻紛紛身陷困境,不得解脫。八個荒謬的迷你劇,從海地、緬甸到塞拉利昂,在時代的巨變之中,滿懷善意、心懷希望的人們,終究被卷入他們無力抵抗的風暴中。
中國科學幻想文學史(上、下卷)
作者: [日] 武田雅哉 [日] 林久之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啟真館
譯者: 李重民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650
定價: 88.00
?
武田雅哉,1958 年生于日本北海道函館,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文學部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文學藝術研究工作,專門研究中國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說,著作有《飛翔吧!大清帝國》《蒼頡們的盛宴:漢字的神話與烏托邦》《桃源鄉的機械學》《新千年圖像晚會》《豬八戒大冒險:會說話的豬的怪物志》等。
林久之,1944 年生于日本巖手縣,日本中國 SF 研究會會長,畢業于東洋大學大學院研究科,專攻中國哲學。以同人雜志為主,從事中國科幻小說的翻譯和介紹,譯著有《雪山飛狐》(金庸著)、《倚天屠龍記》(金庸著)等。
《中國科學幻想文學史》是日本學者武田雅哉和林久之合著的有關中國科學幻想文學(Science Fiction)的專著。上半部分由武田雅哉撰寫,回顧了中國數千年以來神話、傳奇、小說、戲劇中的科學幻想萌芽,從《山海經》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末真正意義上科幻作品的引進,著重爬梳了清 末、民國時期中國科幻小說的譯介和創作情況。下半部分由林久之撰寫,講述了1949年以來“科學文藝”這一文學類型在中國大陸的確立,旁及了港臺科幻小說的創作情況,更對日文原版中所未遑涉及的近年來中國科幻文學的再次繁榮進行了跟蹤,展望了中國科幻文學未來發展的前景。全書資料翔實,作者筆觸風趣,既是一本嚴謹的學術力作,也可足休閑閱讀之樂,可視作研究中國科幻文學史的必讀之書。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
作者: (日) 水上勉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土を喰う日々
譯者: 鄭民欽
出版年: 2017-10
頁數: 240
定價: 45.00元
?
水上勉(1919—2004),日本作家,生于福井縣,少年時代曾當過禪寺侍者,肄業于立命館大學文學系,后師事作家宇野浩二。1959年發表《霧與影》,正式登上文壇。1960年以《大海獠牙》獲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獎,1961年以《雁寺》獲直木三十五獎,1971年以《宇野浩二傳》獲菊池寬獎,1973年以《一個北國女人的故事》和《士兵的胡須》獲吉川英治文學獎,1975年以《一休》獲谷崎潤一郎獎,1977年以《寺泊》獲川端康成文學獎,1983年以《良寬》獲每日藝術獎。1998年獲“文化功勞者”稱號。另有《火燒金閣》《文娜啊,從樹上下來吧》等多部作品。
★文學大師水上勉,十二個月山居生活隨筆集
★關于食材、關于料理、關于如何“精進”
★輕井澤山野逸趣躍然紙上,質樸風味別具禪意
★多幅插圖妙趣橫生,老牌譯者鄭民欽獻譯
非文學
哲學起步
作者: 鄧曉芒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392
定價: 45
?
鄧曉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人。1964年初中畢業即下放農村當知青,10年后回城當搬運工。1979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西方哲學史碩士研究生,1982年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評為教授,2010年起改任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現為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德國哲學》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德國古典哲學的翻譯和研究,又旁及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中西哲學和文化比較、文藝理論和文學評論等,并積極介入社會批判和熱點問題,創立了“新實踐美學”和“新批判主義”。已出版著作29部,譯著7部。
《哲學起步》是著名學者鄧曉芒先生構建個性化哲學體系的嘗試,也是一種古典而現代、樸素又深入的智慧思考。
作者用“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三個問題來描述哲學的根本問題,并將自己多年的哲學研究所得融會其中,中西互鏡,史哲相彰,抽絲剝繭,窮幽極微。有助于初入哲學門徑者領略思想魅力,一窺哲學堂奧,亦可使讀者感到,哲學之于今天的我們并不遙遠,它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梁漱溟往來書信集
作者: 梁培寬 編注
出版社: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1080
定價: 128.00元
?
梁漱溟(1893—1988)
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改造運動者。生于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后投身農村,從事鄉村建設運動。終其一生用心于兩大問題: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為此而思考而行動。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與《東方學術概觀》等。
梁培寬(1925—)
梁漱溟長子,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編輯部主任,退休后從事梁漱溟文稿的編輯出版和研究工作。
《梁漱溟往來書信集》輯錄了梁漱溟先生往來書信七百余封,時間跨度從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歷七十余年。涉及人物眾多,既有政壇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飽學鴻儒,又有莘莘學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啟超、張申府、馮友蘭、胡適、熊十力、馬一浮、胡蘭成……這是迄今至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書信整理,其中許多書信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鑒若長河: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
作者: 霍宏偉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
出版年: 2017-10
頁數: 347
定價: 79.00
?
霍宏偉,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考古學、 古錢學。著有 《古錢極品》,合著《洛陽兩漢彩畫》《洛陽錢幣發現與研究》《洛陽泉志》《中國錢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吉金萃影》。主編《洛鏡銅華:洛陽銅鏡發現與研究》 。
鏡子,從古至今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鏡,不僅以之映照妝容、裝飾居所,還用它來寄托相思、辟邪祈福,更用它來比擬人物、譬喻德行。古人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可見,鏡子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具有精神層面的特殊意義。本書挑選漢至唐代的銅鏡,復原古人使用銅鏡的方式和環境,將考古發現、古代文獻、詩詞、圖像中的鏡子融合在一起,為讀者展現精妙的鏡中世界。
從大都到上都 : 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
作者: 羅新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標題: 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
出版年: 2017-10-1
頁數: 356
定價: 45.00元
?
羅新,1963年生,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史和中國古代邊疆民族史。專業代表作是《中古北族名號研究》與《黑氈上的北魏皇帝》。曾在哈佛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土耳其中東技術大學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研究。性喜旅行,興趣廣泛。
北大教授羅新,一位中國中古史和中國古代邊疆民族史的專家,在華發之年,自北京健德門啟程,沿著古代輦路北行,經龍虎臺,過居庸關,行黑谷,越沙嶺,背著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疊山谷,進入內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塵土飛揚、山路艱辛,穿行于田壟與山谷間,一步一步走完了從健德門到明德門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達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柬埔寨旅人
作者: 劉紹華
出版社: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品方: 三輝圖書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168
定價: 38.00元
?
劉紹華,人類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其著作《我的涼山兄弟》英文版獲2012年第一屆臺灣“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中文繁體版獲2013年《南方都市報》年度十大港臺好書、2014年臺北國際書展“年度之書”大獎,中文簡體版入選2015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新京報》年度好書與年度社科類好書、“騰訊·商報華文好書”年度評委會特別獎。
1998年,劉紹華加入“臺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提著一只皮箱便來到柬埔寨,在那里生活了兩年。之后,她以人類學家的視角、散文家的筆法寫下自己的柬埔寨記憶:這是一個迅速變化的社會,走向全球化的同時仍有美麗的“非現代性”殘存。這里是“天堂與地獄的寫實,就如同吳哥窟的石雕故事一般,上演著人世歷史中的喜怒哀樂、罪與罰、墮落與超脫”。
理解戈達爾
作者: [法] 米歇爾·瑪利
出版社: 理想國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副標題: 聚焦《筋疲力盡》與《輕蔑》
譯者: 胡敵 龔金丹
出版年: 2017-9-1
頁數: 372
定價: 55.00元
?
米歇爾·瑪利(Michel Marie,1945—),法國電影學者,巴黎第三大學電影歷史與美學教授,并于1970年代創立了電影研究系,是為數眾多的電影參考書的作者。1988年起,先于納唐出版社(éditions Nathan),之后于阿爾芒·柯林出版社(Armand C olin),策劃多種重要電影教學參考書。其中,《現代電影美學》(Esthétique du film,與雅克?奧蒙、馬克·維爾內、阿蘭·貝爾卡拉合著)、《當代電影分析》(L’Analyse des films,與雅克?奧蒙合著)、《電影理論與批評辭典》(Dictionnaire théorique et critique du cinema,與雅克-奧蒙合著),已成法國電影教學經典。
胡敵,畢業于浙江大學中文系,在巴黎第一大學和巴黎第七大學獲得電影研究碩士學位,現為巴黎第三大學電影研究博士候選人。作為影評人、電影學者和錄像藝術家,不僅關心作為學術研究對象的電影,還對電影作為藝術表現形式感興趣,目前的研究和創作集中在這兩個領域的交叉地帶。在2014年參加哈倫·法羅基和安特杰·艾曼的“單鏡頭勞動”工作坊后開始創作,作品已在世界各地多個藝術活動中放映和展出。
龔金丹,畢業于湖南大學英語系,獲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在法期間,在巴黎第十三大學文學、人文與社會學院獲英語國家與法語國家跨文化比較與交流專業(RICE-CARIAF)碩士。
戈達爾之后,電影被永久地改變了。這位法國-瑞士籍導演的影片從不會讓人無動于衷,無論在影評界還是普通觀眾之中,他的頂禮膜拜者與極盡譏諷者總是旗鼓相當。
本書選取兩部最佳入門影片:作為新浪潮“宣言”的《筋疲力盡》,和標志著戈達爾作品及1960年代法國電影巔峰的《輕蔑》。詳盡分析導演在技術和風格上的選擇的同時,關注其電影敘事、段落銜接、演員拍攝及臺詞引導上的獨特方式。對于如何理解戈達爾,給予了極為有力的回答。
穆斯林三賢哲
作者: [美] 納斯爾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副標題: 哈佛大學伊斯蘭哲學講座
原作名: Three Muslim Sages: Avicenna—Suhrawardi—Ibn Arabi
譯者: 周傳斌
出版年: 2017-11-1
頁數: 223
定價: 25
?
《穆斯林三賢哲》是華盛頓大學終身教授納塞爾于1962年在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任訪問學者時所作的一個公開講座,后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出版后非常受歡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穆斯林三賢哲》以伊斯蘭哲學史上最關鍵的三個人物(伊本·西那、蘇赫拉瓦迪、伊本·阿拉比)為貫穿整個伊斯蘭哲學史脈絡的“點”,以敏銳的洞見、立足原典的解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伊斯蘭哲學的歷史圖景。其中貫穿了納塞爾教授對伊斯蘭哲學史的獨特理解方式和研究進路,即強調立足神圣傳統觀的闡釋方法,把伊斯蘭哲學視為與西方哲學傳統并列的另一具有鮮活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人類智識傳統,顛覆了此前占據主導地位的“東方主義”研究進路。
我身在歷史何處
作者: [塞爾維亞]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出版社: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譯者: 苑桂冠
出版年: 2017-11
定價: 69.00元
?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Emir Kusturica),前南斯拉夫電影導演、演員、音樂人。1954年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1971年開始在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學習電影。1993年開始在紐約擔任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學教授。他導演的電影《爸爸出差時》和《地下》,兩度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庫斯圖里卡先后在美國和法國生活了14年后,回到了庫斯騰多爾弗——一個他在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的交界處的山上建造的村莊,現在生活于此。
兩獲金棕櫚獎的前南斯拉夫電影導演、演員、音樂人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1954年出生于薩拉熱窩,是世界上偉大的電影藝術家之一,他的人生正如他的電影:激烈、豐富、不羈,音樂無處不在。在這部回憶錄中,他將個人經歷與南斯拉夫——這個消失的國度、昔日的祖國——的歷史交織在一起。從上世紀50年代他還是個住在薩拉熱窩的塞爾維亞小孩開始講起,回望摧毀祖國的那場戰爭,中間穿插了自己在電影創作中取得的成就、與約翰尼?德普的友誼以及對費里尼的仰慕之情……帶著電影中同樣的真誠與詩意,庫斯圖里卡向我們講述了一切。
美麗與哀愁 : 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
作者: [瑞典] 皮特·恩格倫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副標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
原作名: Stridens Sk?nhet och Sorg
譯者: 陳信宏
出版年: 2017-11
頁數: 694
定價: 128.00
?
皮特·恩格倫(Peter Englund)1957年生于瑞典布登。作家、歷史學家、烏普薩拉大學教授,作品被譯成15種語言傳播在世界各地。2002年,入選瑞典學院(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機構)院士,2009年至2015年5月31日,擔任瑞典學院常任秘書。他曾經長期在巴爾干地 區、阿富汗、伊朗從事戰地記者工作——他不是在書齋,而是在戰地獲得了更真實的戰爭體驗——他針對波爾塔瓦會戰所寫的突破性著作單在瑞典就售出超過25萬冊。他善于以個體的感受、情緒體現戰爭的復雜性,被稱為“當代講述戰術、殺戮、戰爭心理至為杰出的一位作家”“高超的說書人”。
陳信宏 譯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等多個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好思辨的印度人》《機場里的小旅行》《宗教的慰藉》《1661,決戰熱蘭遮:中國對西方的第一次勝利》等。
萬 之 校 1952年生于江蘇常熟,祖籍湖南湘潭。本名陳邁平,筆名為萬之。為長期居住瑞典的中文作家、文學編輯和翻譯家。曾擔任《今天》文學雜聲編輯。著有小說集《十三歲的足球》、文學評論集《諾貝爾文學獎傳奇》及譯著《阿尼阿拉號》《航空信》等。2015年,獲瑞典學院翻譯獎。
《美麗與哀愁:第—次世界大戰個人史》是瑞典作家皮特?恩格倫的非虛構文學力作,也是一部戰爭史書,它發源于一個問題:戰爭是怎樣的感覺?皮特?恩格倫無意復述將帥們的功績,他將全部目光投向那些被遮蔽的小人物——他選擇23個來自不 同階級、國家、陣營的普通人作為主角,由他們的生命史抵達“真實”的戰爭。
八犬傳(7冊)
作者: [日] 曲亭馬琴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譯者: 李樹果
出版年: 2017-10
?
曲亭馬琴(1767~1848),日本江戶時代著名小說家,本姓瀧澤,名興邦,別號有蓑笠漁隱、著作堂主人等。四十八歲至七十六歲歷時二十八年完成了《八犬傳》的創作,其俊異雄大的構想,艷麗豪壯的辭章,堪稱日本武士文學集大成之作,同時也是日本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小說完結六年后馬琴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李樹果,1923年生,遼寧海城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于東京商科大學(現一橋大學),1947年畢業于東北大學法商學院,后任南開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教授。多年從事日本古典文學研究,著有《日本讀本小說與明清小說: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透視》,譯有《八犬傳》、《日本讀本小說名著選》、《義理與人情》等。
《八犬傳》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作家曲亭馬琴用了二十八年時間寫成的經典文學名著,俊異雄大的構想,艷麗豪壯的文章,堪稱日本武士文學集大成之作,同時也是日本文學史上罕見的史詩巨著。如果說《源氏物語》相當于日本的《紅樓夢》,那么《八犬傳》則相當于日本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八犬傳》是日本傳統文化的大IP,改編、衍生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劇、舞臺劇、動漫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