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不是我們前面一直移動的現在 ——評劉廣迎所著《撞見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命,放到整個人類發展進步的總體背景下,體現我們黨和民族使命的深刻認識和總體謀劃。那么,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人工智能、量子力學等等,為我們從物質概念來認識人類命運提供了新的角度。面對“未來”這個命題,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成果,也代表著人類和整個世界發展的全新模式。劉廣迎所著《撞見未來》(2017年3月新華出版社出版)對“未來”進行了深入的闡釋,給“未來”賦予了新的內涵,將人類置于未來的場域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撞見未來》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廣泛反響。數萬冊的發行量,冉永平、趙曙光、陳也清、許元榮、蕭然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的廣泛贊譽,人民日報、新華社、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新京報、上海證劵報、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界面等數十家媒體的全面報道,廣大讀者的熱烈反響,使《撞見未來》一時成為一種現象。更讓大家大開腦洞,躲在“未來”背后,去認識未來,使自己更好走向未來的一點點燭光。《撞見未來》正如冉永平先生所說的那樣,將是一本長銷書。的確是,隨著我們追趕未來的步伐越來越快,這本書給予的啟示將逐漸照進現實,為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物質化和科學技術上的認識支撐,其價值還將在今后逐步顯現。
《撞見未來》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于把握現代科技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從科技發展總體趨勢出發,就人類未來命運提出了大膽設想設問和有力解構與重構,是腳踏實地,又勇于探索的一種思考和寫作模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了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發展的自信,那么,這種對未來的理性分析,必然會逐漸撥開眾人眼前的迷霧,使大家真實地見到物質化的“未來”的血肉。這當然不是一本《撞見未來》可以解決的,但只要眾多奔向未來的人帶著這份自信,赴湯蹈火地探索不息,我們的未來就一定更美好,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必將早日成為現實。
通過眾多思想者和實踐者的持續努力,以及《撞見未來》這樣一批成果的廣泛影響,為大家思考未來、認識未來,更好走向未來提供了借鑒。《撞見未來》一書受到了廣泛的重視,被有些機關團體列為推薦書目,登上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熱銷書排行榜前列。這些認可,一方面基于大家對于未來話題的關注,一方面也是對作者劉廣迎的思考成果的認可。這些成果的涌現,說明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大潮的強大推動力,讓我們無法止步,不能忽視。“未來”擺在每一個人面前,必須有這樣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堅持正確的方向,高唱凱歌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因為這個共同體必須是高度文明、高度發達、高度融合的智能時代。
《撞見未來》是關于“未來”的中國聲音。這本書出版八個月來,作者依然對這個專題進行著深入學習和思考。作為中國電力作家協會主席,劉廣迎在媒體開設了專欄,及時把自己的學習和思考成果呈現出來,為大家研討科技發展和人工智能等重大命題,探討“未來”和人類命運提供參考。說是參考,有劉廣迎自謙的成分,但終歸是這個命題太大,想牢牢抓在手里并不容易。不管怎么說,“未來”是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必將實現的共同愿景。讓我們用《撞見未來》這本書為自己打開一扇窗,看見,再走進,最終敞開胸懷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