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深圳商報》月度好書榜
    來源:深圳商報  | 成轉鵬  2017年12月11日10:47

    《梁光正的光》

    中國土地上的堂吉訶德

    ●上榜理由:從未見過這樣的“農民”:他是圣徒、阿Q、傻瓜、夢想家,他是父親也是頑劣的孩童,他是一個農民,也是個斗士。一直寫非虛構的梁鴻,在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里,為我們貢獻了一個如此令人驚喜的形象。

    梁光正在一個充滿饑餓和動亂的年代里,擁有癱瘓在床的妻子、年幼的四子、一兩個情人、四五個繼子和用不完的熱情。他一相情愿地將這些“家人”捏合在一起,并全力愛他們,在養家糊口的路上意氣風發地狂奔、頭破血流地栽倒、不知休止地反復。故事以他老年執意尋親報恩為起點,子女們得以回顧父親如西西弗般屢戰屢敗、永不言棄的奮斗史和愛情史。隨著記憶的深入,一件塵封多年的可怕往事浮出水面,子女們不得不重新面對自己的良心和對父親愛恨難明的情感糾葛。

    非虛構作家這個身份給梁鴻的虛構創作帶來了什么?李敬澤說,“在現代性的農民形象譜系中,這是個‘新人’,其意義頗費參詳,不必急于界定他。”這個看似“新”的農民角色在我們的經驗里一點也不陌生,作者行文中也有意指明梁光正身份的來源:一個中國土地上的堂吉訶德,手持長矛,刺向現實的風車。梁莊,是每個人的梁莊。梁光正,是每個人的父輩。我們一再回到故鄉,一再閱讀這個失敗者的故事,是因為他能讓我們生活的暗處,生出光來。

    《人之彼岸》

    郝景芳的AI故事集

    ●上榜理由:探索科技進步對人類未來的影響,除了科學家,科幻作家永遠是最前衛的思考者。郝景芳在她更早期的、獲得“雨果獎”的作品中,就提出了人工智能來臨對人類的挑戰。《人之彼岸》是郝景芳最新的短篇科幻小說集,書中六個故事,它們的主角都是人與AI。

    這部集子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六篇中短篇科幻故事,從不同的視角描繪人工智能世界的未來圖景。這些故事的可讀性很強,讓人一旦開始閱讀就會被牢牢抓住。后半部分是非科幻思考,是兩篇關于人工智能的科普文章,分別探討了人工智能目前的能力和缺陷,以及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應該如何學習。

    郝景芳在書中塑造了很多個超級智慧體,它們擁有跨領域的能力,懂得使用策略解決問題,擁有欲望、感情、好勝心,以及人類的“意識”。它們不僅是可以勝任人類所有工作的智能助手,更是凌駕于人類之上的宇宙神明。人與AI隔岸而望,作為理性的AI,是否一定能把人類非理性的一套心理表征學個差不多?在物理環境變成了智能產品的天下之后,人又該如何自處?所謂“人之彼岸”,即人與人工智能彼此映照。郝景芳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人工智能與人類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不懂情感,缺乏對世界的常識和創造力。

    《遙遠的向日葵地》

    李娟最新隨筆集

    ●上榜理由:“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是李娟母親多年前承包耕種的一片貧瘠土地。兩年前,李娟在《文匯報》筆會開始寫她的新專欄——“遙遠的向日葵地”,講述自己的小家庭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一片貧瘠土地之中勞作與生活的故事。這本書,就是這個專欄的結集。

    和《羊道》系列、《冬牧場》不同,主角從“他們”變成了“我們”。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細膩、明亮的筆調,記錄了勞作在這里的人和他們樸素而迥異的生活細節:她勤勞樂觀的母親、高齡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賽虎,雞鴨鵝,以及日漸華盛,卻被鵝喉羚毀了再種,種了又毀的九十畝葵花地……刻畫的不只是母親和邊地人民的堅韌辛勞,更是他們內心的期冀與執著,也表達了對環境的擔憂和對生存的疑慮。

    原本看似一成不變的枯燥艱苦生活,在李娟的筆下,充滿了斑斕的色彩與各種各樣的情趣,就連她們身邊的動物、植物與整個大自然,也變得生動鮮活起來。而在執著與希望之外,對于環境的擔憂和未來生存前景的疑慮,也時不時出現在書中的字里行間。整本書的時間線和整體性沒有李娟以前的作品密集,詞句更精煉了,呈現出一種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時又富于樂趣和尊嚴的生存體驗。

    《在孟溪那邊》

    追尋這一代人的故鄉

    ●上榜理由:胡桑,詩人,1981年生于浙江省北部德清縣新市鎮,2014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哲學系。詩人深情,哲人宏觀,因此我們能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豐盛而又闊大的江南紀事,從而意識到江南不僅僅是淫逸山水的世外桃源,它更是真實的歷史,參與到中華文明沿襲演變的每一個重要階段。

    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不斷地指向江南,胡桑的考據不僅是在追尋他自己的故鄉,更深遠地來看,也是追尋我們這一代人的故鄉。從現代文明起始,世界打碎穩定的根基走向動蕩,人們就踏上了尋根的旅途,故鄉母題歷久彌新。我們在追尋什么?

    對胡桑而言,“孟溪那邊”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標的,更是起源意義上的故鄉。所以,當他構建一個逝去的故鄉,樹立起來的形象只是一株“剃頭大伯家的桃樹”、家里祖墳邊遍布的桑樹林、雨水泛濫季節逆流而上的魚群、出現在童年生活中的桃花紙或者雪花膏……在胡桑的方言里,“孟溪那邊”意味著遙遠。作者似乎有意模糊掉故鄉的地理意義,為了告訴我們追尋故鄉并不為了棲止于此,而全部意義只在建構一個精神起源。

    城市更迭與技術焦慮的時代,“每個人的故鄉都在陷落”這句俏皮話,其實表達了一種時代的焦慮感,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與之斗爭。

    《柬埔寨旅人》

    對東南亞的人類學打量

    ●上榜理由:在柬埔寨,風光秀麗的巴薩河畔,人們臉上常見神秘的微笑,但人口拐賣、赤貧、文盲,以及內戰的后遺癥亦如影隨形;當地人央求國際組織為其修繕寺廟,年輕的和尚卻對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動;來到這里的外國人,既有國際組織志愿者,也有自我流放者和淘金者……

    1998年,人類學家劉紹華加入“臺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提著一只皮箱便來到柬埔寨,在那里生活了兩年。之后,她以人類學家的視角、散文家的筆法寫下自己的柬埔寨記憶:這是一個迅速變化的社會,走向全球化的同時仍有美麗的“非現代性”殘存。這里是“天堂與地獄的寫實,就如同吳哥窟的石雕故事一般,上演著人世歷史中的喜怒哀樂、罪與罰、墮落與超脫”。

    這是一部精彩的旅行文學,描繪了高腳屋、吳哥窟、祭典、金邊的城市奇景、各種文化差異和旅行趣事;也是一部人類學民族志,記錄了饑餓、疾病和罪惡,敘寫了警察、妓女、乞討者、臺商、異鄉人等各類群體的生存狀況,呈現出一個現代性與傳統相互沖突,歷史負累與宗教力量并存的變化社會。

    在國人的印象中,柬埔寨往往和東南亞幾日游聯系在一起。讀完這本書你可能會發現,柬埔寨需要真正人類學的打量,而不只是抒情與游記。

    《中國奇譚》 青年作家劉汀的荒誕故事集

    ●上榜理由:劉汀是極具探索性和潛力的青年作家。他寫作涉獵廣,寫小說、寫散文、寫詩。單論小說,其風格也是多元化的,一直在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他寫過青春成長題材小說,如已出版的長篇小說《浮的年華》和講述一個鄉村少年的烏托邦理想的《布克村信札》。但他很快就跳出了青春敘事,開始向更具挑戰性的題材進擊。他寫過很多鄉土題材作品,寫過表現都市白領生活的小說《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午飯吃些什么》,寫過極具形式感、敘事非常成熟的純虛構小說《關于一部著名小說的幾個謎團》,寫過挑戰想象力的幻想性小說《顛倒眾生》……這次的《中國奇譚》重在“奇”字,這個“奇”不僅僅是指題材和形式的奇特,如靈魂互換、穿越唐朝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奇譚”的外衣下,所呈現出的荒誕離奇的現實。書中12個短篇小說,以當代中國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入手,著力描寫了他們的掙扎與妥協,揭示出當代人深刻的精神困境與道德困惑,文字有尖銳的觸覺與冷靜的剖析,讀來令人震撼。此外,鄉村生活經歷使得劉汀擁有很多八零后作家不曾有過的鄉土生活經驗,這使得他能輕松地寫出純正優雅、飽滿醇厚的鄉土題材作品,《秋收記》就是這樣一篇難得一見的佳作。

    《萬物歸一》

    君特·格拉斯最后的作品

    ●上榜理由:10月16日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90歲誕辰,他的遺作《萬物歸一》中文版在國內首度出版。這位被譽為德國 “斗士”的偉大作家,用文學表達他的立場,以“嬉戲般的黑色寓言揭露被歷史遺忘的面孔”為世人所熟知。

    美國作家約翰·歐文曾回憶格拉斯,說格拉斯在20世紀80年代就批評歐文,說“你看起來不像以前那么憤怒了”。“憤怒”二字,是對格拉斯個人風格的準確概括。然而,在格拉斯的蓋棺之作《萬物歸一》里,這種“憤怒”已經不那么鋒芒畢露了。

    老年的格拉斯,患有支氣管炎,聽力下降,味覺開始喪失,伴隨著這些的是老年抑郁癥。對于即將告別的世界,格拉斯用寓言來加以表述:“最后的希望被老年擊沉”。這本書是他生命最后十年的寫照,也是他對生與死之間重大問題的思索。全書包括96首詩歌或散文詩、記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格拉斯的雕塑和繪畫作品曾被收藏家高價收藏,書中65幅插圖是他用親自軟鉛筆繪制的素描。格拉斯以小說小說名世,然而少有人知道,他最初是以詩歌登上文壇的,這是國內正式出版的首部格拉斯詩畫集。

    《莫稱之為夜晚》

    阿摩司·奧茲的“愛情”故事

    ●上榜理由:小說的行文和標題一樣優美,是《莫稱之為夜晚》的特色。作者阿摩司·奧茲,2005年歌德文化獎獲得者,受19世紀俄羅斯作家影響頗深,他的身上體現著屠格涅夫式的優雅與高貴;他酷愛希伯來語版的《舊約》,并受到其深刻影響,因此簡約、凝練、富有張力是他的小說語言的另一特色。

    小說以一個女性的口吻敘述,一個毫不相干的事件,引發了一場發生在一對共患難過的老夫少妻之間的危機,這種危機是微妙和隱藏的,彰顯了他們不同的個性。很少有偉大作家會甘心把愛情放在自己小說的第一位,奧茲也不例外,他在這部優美的小說里無情地犧牲了愛情,向人們解釋著:愛情是如何在一個冷漠荒蕪的世界里逐漸枯萎的。

    奧茲沒有把筆調停留在兩人世界,出于先鋒小說家的習慣,他引入了多個不確定的謎語,每個神經敏感脆弱的作家都會瘋狂地在小說中設置謎語,這非常符合奧茲柔韌的個性。事實上,這完全不像一本以色列作家的小說,倒像是一個善于敘述的歐洲文藝作家的作品,同時又具備了以色列獨有的民族感和希伯來文化的獨特語感。

    《美麗與哀愁》

    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

    ●上榜理由:前段時間,紀錄片《二十二》火了一陣。從電影院走出來時很多人都會重新審視“戰爭”,戰爭是什么呢?歷史課本上的它們是權力與利益、是傷亡數字、是影響時代局勢的重要因素。歷史學家們對戰爭的原因、進程、結局和后果,做到了詳盡入微的研究,卻忽略了那些真真切切感受戰爭的小人物。

    瑞典作家皮特·恩格倫所著的《美麗與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不為戰爭中的偉人立傳,只為專注生命。它發源于一個問題:戰爭是怎樣的感覺?皮特·恩格倫無意復述將帥們的功績,他將全部目光投向那些被遮蔽的小人物——他選擇23個來自不同階級、國家、陣營的普通人作為主角,由他們的生命史抵達“真實”的“一戰”。他們是亢奮或消沉的士兵、對戰爭游戲抱有幻想的探險家、成為醫療組織司機的知識女性、后方的主婦與兒童、作家、冷眼觀察軍政人物的公務員;他們之中有的成為英雄,有的死傷,有的陷入瘋狂。后人的追述往往失真,親歷者的戰時日記、家書、照片是更“真實”的證據,它們擁有生活的質地,帶回不同階層、國家、陣營的聲音,從西線戰壕到東非戰地,戰爭被遮蔽的一面轟然出現——它們已經被錯過太久,這次不應再被錯過。

    《創造自然》

    馮·洪堡的科學發現之旅

    ●上榜理由:18世紀的人類以“進步”為關鍵詞,不斷投身改造自然的熱潮,可也逐漸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在這一時期眾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學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亞歷山大·馮·洪堡,曾被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贊為“大洪水后真正偉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內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長的安第斯山脈,攀登當時公認最高的火山——欽博拉索山;他曾與同伴驚險地逃脫鱷魚之口,目睹野馬與電鰻的殘酷搏斗,在重重樹影間與美洲豹狹路相逢。他將對自然的嶄新理解,融入對彼時政治局勢的悉心體察,既為托馬斯·杰斐遜帶去詳盡的考察資料,還影響了西蒙·玻利瓦爾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對世界的廣博認識不但招致了拿破侖的嫉妒,更深度影響了歌德、柯勒律治、達爾文、梭羅、海克爾等詩人與科學家。洪堡究竟如何從一位懷有遠游心氣的少年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其觀察自然的全新視角受到哪些影響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體自然觀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變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創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91久久国产精品|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91嫩草亚洲精品|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三入口|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99re热视频精品首页|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