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六百年 看吳韻綿綿
孫君良作品《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資料圖片
唐寅《雙鑒行窩圖》 資料圖片
唐寅來了,文徵明來了!你去不去看?
近日中國美術館迎來一大展覽盛事,“回眸600年——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繪畫特展”在此舉辦。這次展覽最大的亮點就是并稱“明四家”的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以及中國美術史上赫赫有名的董其昌、“四王”等人一齊上陣,結合近現代吳門后學、蘇州美術家作品,讓觀眾縱覽古今,大飽眼福。
一部蘇州美術史,就是半部中國美術史
走進中國美術館一層展廳,一面鑲嵌著玻璃的“月亮門”展現眼前,背景中“回眸600年”的招貼若隱若現。移步換景,走過“月亮門”,燈光朦朧,氣氛清逸,一幅幅古雅的卷軸、立軸畫鋪陳開來。
“曉雨晴來山領黛,暮潮平處水浮空。一江秋色無人畫,都屬詩人短笛中?!杯h繞展廳半壁的電子屏幕灰色背景上,文徵明的一首詩歌時隱時現。
“清新、溫雅、靈逸、秀美。”專程前來參觀的美術愛好者李女士說,“這種氛圍,一下子把我帶進中國傳統文人畫的詩心文意里面去了?!?/p>
近距離觀看展柜中的作品,有唐寅《雙鑒行窩圖》、文徵明《猗蘭室圖卷》、董其昌《仿大癡山水卷》、王時敏《山水軸》等,都是難得一見的名家名作。畫面風格穩健平衡,線條文雅,筆觸疏閑,淡墨渲染,透露著淡泊蕭散的傳統文人氣質。
主辦方介紹,此次“回眸600年——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繪畫特展”中的古代作品,共29組件,71幅,是從故宮博物院借展而來的,包括“明四家”和吳門后學,以及董其昌和“四王”等文人畫史主流代表人物的經典作品。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超德說:“一部蘇州美術史可說是半部中國美術史?!彼榻B,蘇州為古吳都城,素有吳門之謂。明朝宣德年間,蘇州誕生了吳門畫派開宗大師沈周,繼起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他們在藝術上比較全面地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并形成各自的獨特風格,開創一代新風,形成“吳門畫派”。影響所及,在明末清初,畫壇還出現了以董其昌為首的“松江派”、號稱“四王”的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以及由他們所創立的“婁東派”“虞山派”諸家,影響直至清末民初。
源頭活水,開辟近現代藝術之路
從“古代”展廳的文心雅意中走出來,到達旁邊的“近現代”部分,觀眾發現,這種清麗、溫厚的人文氣息灌注在近現代每個蘇州畫家的筆端。
1893年出生于蘇州、被譽為“滄浪三杰”之一的顏文樑,他筆下的油畫《北海》,色彩新鮮活潑、優雅明亮,雖只是一幅18厘米×25厘米的小畫,但北海公園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的景象撲面而來。
蘇州常熟人龐薰琹油畫、水彩、工藝美術兼擅,他組織領導了代表中國現代藝術運動的“決瀾社”,1953年負責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后任該校第一副院長。此次展出龐薰琹的畫作《穿藍印花布衣的女孩》,線條結實有力而有韻致,既反映了他對傳統線描的理解,又明顯融合了西方寫實主義繪畫的造型觀念,畫面恬靜雅致,充滿東方神韻。
江蘇省美術館研究員馬鴻增介紹,從1895年到1949年,蘇州畫家先后成立了20多個畫社、畫會,為海派藝術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1922年,顏文樑等緊隨時代新風,創建蘇州美術??茖W校,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與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等共同開辟了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和創作之路。
吳韻流長,接通時代脈動
看完近現代這些“叱咤風云”的人物,到達“當代”部分,仍然異彩紛呈,令人感嘆“雛鳳清于老鳳聲”。
徐惠泉的中國畫《花之夢》中,圍著花布頭巾的女性與背景中繁茂的花朵仿佛融為一體,閑適恬靜、古樸典雅。
孫君良的中國畫《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描繪的是黔中山野梯田。風格上看仍是清新遠逸的園林山水,但畫家細細描繪一層一層的梯田,無論筆法還是題跋中,都飽含對人民生活的深情、對山水新貌的關注。
據介紹,此次展覽精選了共75幅當代作品,包括歷屆全國美展獲獎和入選作品的原作35幅,無不體現了蘇州美術家將典雅的傳統文脈與鮮活的現代審美取向相融的藝術追求,讓人欣賞到當今吳門繪畫的筆墨新境。
蘇州國畫院院長劉佳介紹,新中國成立以后,蘇州繪畫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傳承不輟。1960年,蘇州成立了張辛稼為館長的蘇州國畫館(后改為蘇州國畫院),在傳統筆墨反映現實生活的新國畫建設中,蘇州畫家脫穎而出。
如今的蘇州畫壇,中國畫、油畫、版畫、粉畫等各畫種創作日趨繁榮而多元。令人矚目的是,水印版畫也躍為蘇州美術創作的強項。展覽中一幅顧志軍的版畫《迷戀與傳說》,將江南水鄉的韻味與文蘊通過精致的刀法與印痕表現得淋漓盡致。
蘇州市文聯黨組書記陸菁說,新世紀以來,蘇州繪畫在全國及省級美展中屢獲殊榮,顯露出獨特的地域風采。全國性畫展、全國性美術理論圓桌會議落地蘇州,更將蘇州美術發展融入全國美術發展的大格局之中。新時期的蘇州美術作品往往具有開闊的審美視野和現代的思維觀念,立足于蘇州的自然資源和文脈資源,既體現了文化自信,又挖掘時代新意,打開思路,跨界融合。
“如今,吳地畫家們立足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優秀文化傳統,正在當代中國現代化進程和新文化建設中重構畫學道統。他們緊貼時代、感悟生活、關注民生、熱愛自然,以個體的思想血液接通時代脈動,以個體的藝術生命融入文化傳統,從而使個體的藝術創作在道統性的彰顯中超越自身意義,獲得升華?!敝袊佬g館館長吳為山如此評價。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