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繁榮基層文藝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這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之源。文化工作,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被定義和部署,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文藝界代表,我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十九大勝利閉幕后,我隨市宣講小分隊到基層宣講。在大山深處的八步區步頭鎮黃石瑤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繡傳承基地,受到了瑤族同胞熱情洋溢的歡迎。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廣西民間工藝師李素芳帶領著一群繡娘,身著五彩絢麗的瑤族盛裝,唱著悠長婉轉的迎客歌,捧出醇厚甘甜的香茶,迎接宣講小分隊的到來。身上同宗同源的瑤服,如溫暖柔軟的胞衣,把我們緊緊擁在一起;繡花飾邊上的盤王印,使我們心心相映。我雙手接過茶盞,應和著同胞們的歌唱,歌聲翻過層層疊疊的大山,融進山巔的云朵……此時此刻,文化自信的熱流在我心中如潮水一般奔涌著。我把這一刻的感受告訴我的瑤族同胞:我們身上美輪美奐的民族盛裝,代代相傳的優美山歌和手里飛舞穿梭的銀針彩線,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所說的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內容;還有,她們承接了國際訂單,讓瑤繡作品走出大山,成為聯合國文化禮品,更是在國際上彰顯了文化自信。我的瑤族父老鄉親們認真地傾聽著,我看到,一張張或溝壑縱橫、或年輕羞澀的臉龐,都綻開了自豪的笑容,那是一朵朵鮮活生動的民間文藝之花。
身在基層,對文化自信的理解是帶著泥土芬芳的。十九大召開前,我在鄉村作文化調研,在富川城北鎮鳳溪瑤寨,看到一份出自農民文藝隊的項目規劃書:“恢復老街風貌,建設美麗鄉村;招收有專長的男女青年,壯大《印象鳳溪》表演隊伍;采取自愿捐贈形式,籌建村級民俗文化博物館;開展文明教育,用和諧友善、淳樸熱情的村風民風歡迎游客……”一個瑤族村寨,一群腳沾泥土的民間文藝人,把祖祖輩輩沿襲繼承的、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創新的,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瑰寶珍惜地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為它拂塵、打亮,讓它煥發出熠熠光彩,這光彩,映照著熱切的瞳仁和熱忱的內心,也照亮了文藝扶貧奔小康之路。這就是書寫在山鄉田野間的 “文化自信”,父老鄉親珍愛自己精神家園的情感,是那樣的深沉而直接。
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自信說,“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我不由得想起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的創作養分直接來自這方土地,我的創作原鄉也扎根在這方土地。沿著千年古郡的瀟賀古道走來,走進高鐵時代的“生態賀州 長壽勝地”,我的故鄉家園奔涌著民族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洪流:崇文重教、包容向善的客家傳統,堅韌不拔、負重前行的過山瑤精神,“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麒麟尊”文化;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駒等一大批文化名家遷居黃姚以筆代戈堅持抗戰的文化風骨,紅七軍取道桂嶺轉戰整編的紅色足跡,廣西解放第一聲沖鋒號在鐘山英家吹響的革命號角;市花蓮花和市樹香樟昭示的高潔正直、香遠益清的情懷,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在綠色發展崛起之路上播撒的動人故事……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支流,與中華文化浩瀚之海的澎湃脈動同頻共振著,我觸摸著這方水土文化支流的脈動,真切地觸摸到這方水土與華夏大地緊密相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百折不撓而一往無前的發展脈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文藝工作提出了繁榮文藝創作、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的新要求。文藝創作繁榮的百花園里,應該綻放著基層文藝創作的姹紫嫣紅。繁榮基層文藝創作,就必須深深植根于腳下這片文化沃土,自覺加強文化學習,向傳統學習,向生活學習,向身邊的父老鄉親學習;必須深刻認識地方文化的價值,深入挖掘其內涵,汲取豐厚的精神滋養。腳下有泥土,胸中有成竹,筆下才能有神韻和力量。
現實題材創作來源于新時代,來源于人民群眾,來源于生氣勃勃、健康向上的火熱生活。要推出謳歌時代、謳歌人民、謳歌生活的現實題材精品力作,就必須融入時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踏浪時代潮頭,體悟生活本質,體察人民憂歡。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土生土長的基層文藝,應該生長著最真誠質樸、最親切可感的基因。基層文藝工作者要用真摯的情感和新鮮活潑的語言,弘揚時代精神,講好身邊故事;用接地氣的文藝創作,為父老鄉親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讓人們看到真善美,看到光明和希望。
盡管不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都能成為“大師”,但“德藝雙馨”應該成為每一位基層文藝工作者畢生不變的追求,堅持以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為道德規范,與人民共呼吸、共命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積極投身文藝志愿服務行動和文藝惠民活動,服務人民,奉獻基層;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為藝術標準,用飽滿的激情和生動的筆觸,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基層文藝工作者很平凡,我知道自己窮其一生也難以成就偉大的作品,但我堅信,千萬個平凡如我的基層文藝工作者,我們努力創作、豐富活動、服務群眾的堅實工作,一定能夠繁榮基層文藝,成就偉大的事業;一定能夠夯實鞏固文化根基,讓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人們心中,讓民族情感、優秀傳統、革命精神、核心價值、科學理論和創新思想,匯聚成恢弘的主旋律、巨大的正能量,成為引領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進程中攻堅克難的精氣神,成為鼓舞國家和民族在努力實現中國夢偉大奮斗中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