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與敞開—皖軍新銳余同友、朱斌峰研討會”在京舉行
“行走與敞開—皖軍新銳余同友、朱斌峰研討會”在京舉行
“行走與敞開—皖軍新銳余同友、朱斌峰研討會”現場
“行走與敞開—皖軍新銳余同友、朱斌峰研討會”現場
11月25日,由魯迅文學院、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文聯主辦,安徽省作協承辦的“行走與敞開—皖軍新銳余同友、朱斌峰研討會”在京舉行。
安徽省文聯主席吳雪,安徽省作協主席許輝,以及王干、徐坤、劉瓊、傅強、王達敏、潘小平、李云、王晴飛、員淑紅、張俊平和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三屆高研班學員等60余位作家、評論家參加研討。會議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和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郭艷共同主持。
《去往古代的父親》作者:余同友
《去往古代的父親》封面
《水光抑或鏡像》作者:朱斌峰
《水光抑或鏡像》封面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余同友短篇小說集《去往古代的父親》、朱斌峰短篇小說集《水光抑或鏡影》等作品展開研討。大家認為,《去往古代的父親》融合了作者多部風格迥異的小說,其語言有彈性,很柔軟,富有想象力,十分新潮;其內容融入地域文化,非常嚴肅,既繼承了先鋒小說特點,又拓展了新的領域。而《水光抑或鏡影》試圖尋找生活鏡像,小說文本具有西方荒誕派的氣質,又兼有寓言性質,結構精致,技巧成熟,賦予日常生活浪漫的詩性,對生活具有清晰的敏銳度,形成了獨到的風格。(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