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民文出版要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促進民文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對于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新時代更加需要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文化自信日益成為國家文化建設的核心之一。作為“鑄造中國魂”的大工程,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民族文化的弘揚和繁榮,既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而民文出版創新的重要使命,就是傳承與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繁盛、夯實文化自信,鼓舞精神、凝聚人心,推動各族兒女在黨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砥礪圓夢。
自周恩來總理批準并親題社名以來,民族出版社堅守陣地、牢記使命,60多年累計出版各類書刊1.6萬多種,2.6億多冊(盤),建立了遍布全國的營銷服務網絡。目前,民族出版社已形成了集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漢6種文字,以圖書出版為主,期刊、音像、電子讀物為輔的綜合出版體系,年出版圖書(含音像制品)品種約1000種。今年6月,民族出版社與哈薩克斯坦法蘭特出版社合作翻譯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哈文版)首發式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得到了中外各界的高度贊譽。近兩年,我們完成的重大翻譯出版項目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從嚴治黨面對面:理論熱點面對面·2017》以及《當代伊斯蘭文化譯叢》《彝文古籍經典選譯》《駱越方國研究》《高校藏漢雙語系列教材》等,對于宣傳中央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打牢教育根基、增強文化自信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民族出版業未來指明方向
60多年的堅守,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民文出版已經走到了一個重要的臨界點:不改革則無新發展、不創新則難續輝煌。
近年來,民族出版社在多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努力探索和有益嘗試:跟兄弟單位合作出版了《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集錦》、兩季《五十六個民族一歌一舞》及30余種民族語言音像制品;完成了兩個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維吾爾族民歌精選》《中國瀕危語言有聲語檔之撒都民間故事數位典藏》,不斷拓展和深化出版“走出去”項目,與哈薩克斯坦、韓國有關機構的互譯出版協議得到落實,取得了初步成果。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重大創新為民文出版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引和理論依據,必將激發民族文化、民文出版業態的創新創造的活力。
創造性轉化,意味著要從優秀傳統文化的源泉里,發掘符合國情現實和時代條件的新出發點,并依托國家戰略加以推進;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求在新時期找準新定位,在整個出版業態更新的大背景下尋求新突破,緊貼時代脈搏,圍繞核心、高舉旗幟、引領導向。
我們將在網絡及數字出版方面繼續不懈探索,創建行業新標準;將重點抓好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試點工作,推動傳統出版和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以提高出版產業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帶動民文出版行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與國家圖書館的合作,促進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融合發展……通過關鍵領域的合作,催生全新的民文出版業態,引領行業新標準、打造行業新范式,努力發揮民族出版社的“領頭羊”作用。
鑄就民文出版新輝煌
新時代,新使命。民族出版社將在以下領域加大創新力度,努力鑄就民文出版新輝煌。
研究探索“一帶一路”重大機遇下的合作交流渠道,充分發揮跨境民族及民族語言文字的優勢,持續推進民族文化“走出去”。此前,民族出版社已利用獨有的少數民族文字及文化資源優勢,完成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傳世經典:四書》《哈漢辭典》等多種重大出版項目,分別入選涉及中外合作交流的“絲路書香工程”“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等,擴大了民文出版在國際上的影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出版社與哈薩克斯坦法蘭特出版社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下一步,這種較為成熟的合作模式將推廣至與蒙古國、韓國及朝鮮等跨境民族目標國合作,積極配合“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傳播文化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培育文化軟實力。
深入開發本國及合作交流國的文化資源,將民族出版社打造成為民族文化國際交流基地和平臺。我們將繼續積極促進雙邊乃至多邊的文化交流,努力構建內涵更豐富、形式更多樣的產業合作平臺;立足出版業,結合網絡等新媒體的力量,搭建文化交流論壇、展覽、演出等互學互鑒平臺,整合延伸產業鏈,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的內容傳播體系,將民族出版社打造成為新時代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中心。
大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全方位探索民文出版融合發展的前景和道路。我們將投入精力進行線上閱讀的推廣及銷售,注重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展示和營銷,并結合語音影像多媒體尋求出版業務的交互發展。通過出版形態多方面、多角度的融合發展,進一步促使技術革新和行業轉型齊頭并進。
積極推進公益性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改革,找準“中央社、領頭羊”的時代方位。我們正在推進新一輪公益性體制改革,深入探索研究公益性扶持政策,科學全面高效地落實相關條款;將通過調研探究如東風工程、農家書屋等國家圖書工程的落實及效益情況,爭取提高國家資金利用效率,全面發揮政策效益等。
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民文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鑄民族出版新輝煌保駕護航。我們將以多種舉措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實施改革招聘辦法等措施之外,還將大力打造單位內部的成長機制與事業發展的平臺,探索建立以“分社”“中心”為牽引的民文、漢文、民族音像、民族攝影藝術、民族美術等多元發展渠道模式和以“領軍人才”牽引的多元人才成長、合理流動模式,充分發揮人才的引領作用,為再創民族出版新輝煌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