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南:“科學之美”與“科幻之魅”
11月19日,由新華網、時光幻象、壹天文化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暨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從科學家的角度給現場觀眾帶來一場探討科學與科幻的精彩演講。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
科學之美與科幻之魅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談未來、談科幻、談尖端科技…不得不提的是人工智能。”張雙南從人工智能選美引入人們對于“美”的理解與認識,從人工智能選美實驗來看,它所選出的“美”并不是大眾所認可的“美”,張雙南說,“對于什么是美,我們很難回答,柏拉圖曾說美是難的,我認為這才是千真萬確的,但這卻沒有回答最初的問題,而科學才是需要刨根問底的。”
張雙南從人們對“美”的認識引出“科學之美”。他說,“我覺得引力波是可以作為2016年最美的科學事件,為什么呢?這就涉及到我們對科學之美的判斷,它滿足了兩個審美要素,沒有缺陷、不常見的。第一,驗證了引力波的探測原理。第二,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引力波預測。第三,開創了一個天文學領域。第四,對百年現代物理學做了斷。”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巴里·巴里什,而基普·索恩正是好萊塢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2014年的大片《星際穿越》中,就提到了引力波的發現,基普·索恩在電影中過了一把科學癮。電影中提到的引力波是通過蟲洞傳出來的,透過這個蟲洞,我們能夠把遙遠宇宙的魅影一覽無遺。當然今天我們并沒有發現蟲洞,宇宙的魅影我們只能通過科幻來實現。”張雙南說道。
“我認為《星際穿越》的成功,在于它用科學的情懷承載了人類的情懷。”張雙南解釋,這個電影中有黑洞、蟲洞、五維時空、引力波、人類命運、父女親情等,這所有的一切都完美無缺,有“美哭的科學、美哭的科幻”。
張雙南在演講中從“美”談到“科學”,從 “電影”談到“科幻”,用生動的案例和飽滿的熱情將現場觀眾的情緒帶動起來,其幽默的演講方式與內容也吸引了臺下觀眾的聆聽,獲得大家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