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科幻了解不同文化 科幻:人類的共情
11月19日,由新華網、時光幻象、壹天文化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活動在京舉行。活動吸引了眾多具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科幻活動家、科學家及科幻產業相關人士、科幻愛好者的參加。
如何理解科幻的共情?如何更好地翻譯科幻作品,從而獲得更廣泛的讀者理解?著名科幻作家、《三體》英譯者劉宇昆,著名科幻作家夏茄、第七十五屆世界科幻大會副主席克利斯托·赫夫,著名科幻作家黃海和三豐,就以上問題展開精彩對話。對話由著名科幻作家吳巖主持。
《科幻:人類偉大的共情藝術》主題對話現場
劉宇昆:翻譯是一種對語言的再塑造
“翻譯是一種對語言的再塑造。”作為科幻譯者,劉宇昆對作品翻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現代漢語的多元性,增加了中譯英的難度,因此翻譯時需要更多的語言技巧。此外,翻譯也是與作者產生共情的過程,“和作者成為朋友,傾聽與理解他們作品中的故事,可以更好地傳遞作者的心情。”
夏笳:科幻的創作是扣人心弦的
“科幻作者在創作時克服了語言的重重困難,最終表達出強烈的情感,這個過程是扣人心弦的。”夏茄表示,翻譯科幻作品,首先需要理解作品,對作者和作品產生強烈的情感,就是共情。作者描繪出的不同人物的不同聲音,傳遞出不同的心情,在翻譯時通過對話關系去理解人物的聲音,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克利斯托·赫夫:科幻小說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科幻小說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克利斯托·赫夫表示,通過科幻去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從而打動他人。“我們可以通過科幻了解多元的文化,甚至幻想外星人的奇幻世界,共同體會更廣闊的思想維度,這就是科幻的共情。”
黃海:科幻作品充滿對人類內心的探索
科幻作品不僅展現了豐富的科技元素,創造出宏大的故事場景,更充滿了對人類內心的探索。有些人性的揭示比較隱晦,需要讀者反復思考與體會,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三豐:給科幻譯者更多支持和反饋
相較于其他文學作品,科幻作品更擅長創造震撼輝煌的場景,因而更容易與讀者產生共情。對于科幻作品的翻譯,三豐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幻作品被翻譯為外文,不僅因為中國文化的強盛,更由于中國科幻作品水平的不斷提高,贏得了更多讀者關注。因此,應該給譯者更多支持和反饋,提高翻譯的水平,擴大翻譯的范圍,將更多優秀科幻作品翻譯為外文,不斷推廣傳播中國科幻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