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器物藏品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金匠挑子
11月10日,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藝術研究院“文化遺產與傳播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九佬十八匠:韓光友民俗器物藏品展”開幕式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致信祝賀。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廖祥忠等出席此次活動。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底蘊深厚,歷史綿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挖掘和創新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俗學委員會、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主辦的此次民俗器物藏品展正是配合黨和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項積極舉措,也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次有益嘗試。“九佬十八匠”是中國民間對傳統手藝人及能工巧匠的俗稱。在中國傳統社會,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這些走街串巷的手藝人密切相關。他們的手工藝活動中所隱含的行規禁忌、師門傳承、倫理規范、道德守則、技術手法與藝術理念,無不包含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值得后代不斷創造性繼承和發展。
據介紹,此次展覽的藏品全部由山東鄉憶民俗文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韓光友提供,內容涉及農耕紡織、編制刺繡、百業挑擔、婚喪嫁娶、祝壽慶生、醫藥店鋪、樂器禮器等多個領域。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藝術研究院“文化遺產與傳播研究中心”組織策劃此次展覽,就是希望借助中國民俗器物來探討民俗博物館參與建設和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可能性,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應有貢獻。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25日。11月11日,主辦方還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了“博物館與文化遺產:民俗學的觀點”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文化遺產與民眾生活、民俗博物館的歷史與實踐等話題展開廣泛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