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無限 輝光日新 紀念關山月誕辰105周年作品展在國博舉行
根深葉茂沐洪濤
江山如此多嬌
關山月(1912-2000)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的杰出畫家,也是為當代中國美術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美術教育家。他一生與時代同行,用自己的畫筆表現時代和生活,所創作的美術作品彪炳史冊,影響深遠。為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0月31日至11月23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嶺南畫派紀念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廣東省關山月藝術基金會承辦的“關山無限——紀念關山月誕辰105周年作品展”在國博舉行。此次展覽分為“筆墨當戈”“漫道尋真”“江山多嬌”“輝光日新”4個主題板塊,展示了關山月各時期的代表作品、文獻資料百余件。
作為嶺南畫派主要創始人高劍父的入室弟子,關山月早在1939年就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是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于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抗戰畫展,并作了遠至云貴川以及甘肅、青海等7省區的旅行寫生,還臨摹了敦煌壁畫,奠定了堅實的繪畫造型基礎和表現能力。
1949年,關山月作為香港“人間畫會”的成員,參與繪制了表現毛澤東形象的巨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此之前,他的《春耕》參加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舉辦的“藝術作品展覽會”。1950年,時任廣州華南文藝學院教授、全國美協常委的關山月在開學典禮上作了題為《中國畫如何為人民服務》的發言,這與他同年創作的《進攻海南島》相呼應,成為新中國改造舊藝術的最初成果。關山月在1955年“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上展出的《新開發的公路》,以特別的構思與表現為傳統山水畫在新中國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1957年,他在參觀了鄂北水利工地后用半年時間創作了長卷《山村躍進圖》。1959年,他與傅抱石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嬌》,以新的視野和角度使中國山水畫的境界呈現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審美高度,直接影響了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山水畫樣式,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后每一個時段,關山月都有許多引人注目的創作,如《綠色長城》《俏不爭春》等。直到1998年,晚年的關山月面對全國關注的特大洪災還創作了《根深葉茂沐洪濤》和《抗洪頌詩一首》,表現出他一以貫之的熱愛祖國、熱愛生活、關心社會的積極態度。
關山月是將西方寫生概念付諸中國畫實踐的先行者之一。20世紀40年代,由于抗戰的全面爆發,大批知識分子、藝術家逃亡到西南西北,原本已到澳門的關山月想為抗戰盡一份力,所以冒險穿過敵人封鎖線回到內地,開啟了自己萬里寫生的征途。與那些留學西洋的畫家不同,“寫生”對傳統中國畫畫家而言,是放下固化的套路,重返真實世界去解讀大自然、感受鮮活人生的勇氣與能力。關山月輾轉于四川、貴州、云南、甘肅、青海等地寫生、開抗戰畫展,艱苦歲月的磨練不僅使他的繪畫藝術有了豐厚的積淀,更讓他對高劍父所倡導的“新國畫”核心理念有了深切的領悟。他對藝術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家肩負的社會責任逐漸由認同變成了自覺,這也成為他藝術生命的源動力。
據悉,此次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20世紀名家系列展之一。關山月的家屬特將藝術家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根深葉茂沐洪濤》和《抗洪頌詩一首》捐贈給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