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兒童文學更均衡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時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黨中央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作出的一個新的重大判斷。
對于兒童文學來說,也存在著讀者對優秀作品的期待與兒童文學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兒童文學主要有兩個不平衡。第一是地域不平衡,這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系,往往經濟發達地區兒童文學創作出版也比較活躍,這是兒童文學不同于其他文學門類的一個特點。但我認為兒童文學不應該有這種特點,某種意義上來說,提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孩子的閱讀質量更加重要。
第二個不平衡是文體門類的不平衡。小說、童話發展良好,相比之下,詩歌、報告文學、散文的創作和關注度都不夠。特別是幼兒文學,一方面發展迅猛,創作出版雙豐收,但問題也最多,優秀作品非常少,且常常被淹沒在海量的作品中。應該給予幼兒文學更多的關注,按照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重視其獨特的評判標準,讓優秀的作品能夠突顯出來,發揮其價值。還有短篇作品的問題。這不僅是兒童文學面臨的問題,其他文學門類里也都有。大家都知道,短篇作品在藝術創新、提升藝術品質以及反映現實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如何鼓勵和推動短篇創作,值得認真研究。
還有一個問題是就是創新。十九大報告中專門強調,“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對文學創作來說,創新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尺度。對當下兒童文學發展來說,特別需要理論創新。兒童文學的狀態發生很大變化,各個門類有很多交叉、跨界,怎么看待,理論方面怎么評價,怎么能夠更好地去歸納、研究?創新應該有藝術的難度,而不僅僅是淺層的標新立異,我自己經常遇到接受不了的創新,特別是一些新鮮的概念、說法,看待問題的角度,這些其實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成就的時候,思想文化建設方面第一句話就是“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兒童文學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方方面面的,其中會有很多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要特別注意作品中傳遞出的人生觀、財富觀、文化觀等價值觀,是否與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相契合,這事關孩子的價值養成和精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