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科幻作品
如今,兒童文學與兒童科幻,出現了一熱一冷的尷尬局面:兒童文學非常火爆,但兒童科幻卻只能望其項背。兒童需要怎樣的科幻?11月11日,在國際科幻系列專題會議上,各路專家各抒己見。
“這種局面,對于小學生中的高年級受眾來說,尤顯尷尬。對這一部分群體來說,書本上科技含量太低了他們不愿意讀,但太高了他們讀不了。”科幻作家凌晨說道。
在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下,對于兒童科幻“供給”的一方,怎樣對癥下藥?少兒科幻作家馬傳思認為,一部優秀的少兒科幻作品,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故事一定要好,在故事背后還應具備科幻本身的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第二,要有思想上的引領,在作品中應該要引起少兒讀者關注思想,適應孩子的閱讀需求;第三,科幻文學有文學的屬性,所以還應重視科幻文學在美學方面給孩子的熏陶。
除了架構外,科幻文學的價值取向也很關鍵,這也是科幻作家麥子近年來思考的問題。麥子說:“在我看來,科技往前發展的時候是雙刃劍,應該保持警醒,我以前的作品有些部分總是比較陰暗一點。不過,我最近兩年的創作有一定的變化,我希望帶給孩子的,還是對科技保持樂觀。”
這一點,得到《科幻世界(少年版)》編輯部主編黃蕊的認同,在收到數百篇少兒科幻的稿件后,黃蕊對什么是好的科幻故事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一篇小說故事非常棒,但它不適合小朋友,因為里邊涉及血腥、暴力的東西。”黃蕊指出,少兒科幻還應有感情和溫度,“小朋友看完故事之后,他們會有一些感悟嗎?我們關注的是人與科技的關系,人與未來的關系,還是人與外星人的關系?它需要有內核在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