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我心中的中國故事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趙菱  2017年11月08日13:47

    近年來,整個社會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在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報告中再次強調了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當代生活、當下創作依然有非常親密的關系,這一點我在創作過程中有很深刻的感觸。我認為感覺,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不需要費心地到處尋找,它而是一直就融入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血液里,從恒久的時間之中流傳下來。

    我是在學習古代漢語時驚奇地發現這一秘密的。在一次古代漢語考試中,題目是讓解釋《十五從軍征》中的一句詩“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旅”在本詩中的字義。我之前并沒有復習過這個內容,但我立刻本能地就寫下了“野生”兩個字。因為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奶奶總是把野生的莧菜、西瓜等植物說成是“旅”的,“旅”在我的家鄉話中,指的就是野生的植物。交了試卷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古代漢語的課本,來查看這個古字的字義,驚喜地發現我做對了。那時我心里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我的奶奶并不識字,但她是怎么知道古漢字隱藏的深意,并且嫻熟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呢?我對此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就開始有意識地關注家鄉的老人們經常所說的口語,發現有很多我自小就習以為常的詞語,都完整地保留著古代漢語的字義,比如,莊子《齊物論》中有“故為是舉莛與楹……”“莛”是草莖的意思,指的是光滑的植物稈。在我的家鄉話里,現在也把麥苗的莖叫“麥莛子”。“春種一粒粟”的“粟”指的是小米,而在我小時候,就知道大人們把小米稱做“粟粟”,中國最早的酒是用小米釀造的,我家那邊至今還把小米釀造的酒叫做“粟子酒”。在《紅樓夢》中,也有很多人物的口語與我的家鄉話相似,比如,“這么冷天,我的兒,難為你想著來,快上炕來坐著吧。”這個“難為”至今還在我們的口語中。“寶玉笑著說:‘這個須得就酒才好’。”這個“就酒”,我們現在依然會說“餃子就酒,越喝越有”。“那薛大爺一年不給不給,這二年也幫了咱們有七八十兩銀子。”這里“不給不給”,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說的,這些口語化的語言一直流傳到今天,充分展現出傳統文化恒久的生命力。

    我想起童年時,奶奶一邊織布,一邊告訴我布料上什么是經線,什么是緯線,我就更覺得驚訝。那些老人們沒有讀過書,但他們隨口說出的話語,就和書本上的很多古字詞一樣,有些還保留著上古漢語的發音。他們懂得看云識天氣,懂得二十四節氣與莊稼的關系,懂得天空中星辰的名字,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優秀的飽含智慧的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地流淌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生命之中的,即使在不識字的老人之中,它也頑強地憑借生活傳統和生活經驗,一代代口口相傳,從而成就了我們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我想起我在創作幻想作品《廚房帝國》時,就是聽了我奶奶講述的一個古老的傳說。她講的是,在鄉下的廚房里生活著一種小小的蟋蟀,她說這些蟋蟀是給灶神拉車的馬,到了夜晚,這些蟋蟀在空中會變成高大的駿馬,拉著一輛車載著灶神飛到天空中去。這樣神奇的故事和這樣磅礴的想象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我就創作出了《廚房帝國》。這讓我感覺到,傳統文化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現實之中的,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鮮活的生活中提煉豐富的藝術,就是實踐有根的寫作。這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中國故事,這樣的中國故事讓我們充滿文化自信。

    這個發現讓我興奮不已。我覺得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里,有無數值得關注和挖掘的璀璨寶藏。大到那些浩如煙海的優秀古典文學作品,小到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童謠、傳說、戲曲等,都蘊含著傳統文化特有的豐富韻味。我童年聽過的兒歌中,就飽含幽默、幻想、童真和荒誕等兒童文學特征,比如:風來了,雨來了,老鴰背著鼓來了。老鴰就是烏鴉。我聽到這首兒歌的時候,感覺這就像一幅生動的圖畫,也像一個讓人產生遐想的童話,在風雨來臨之前,一只黑色的烏鴉背著鼓從天空中悠悠地飛來,它背著鼓想去干嗎呢?是一只烏鴉背著鼓,還是一群烏鴉呢?光是想想烏鴉背鼓的模樣,就讓我覺得這可以寫成一篇童話了。歡樂幽默的傳統童謠還有:拉大鋸,扯大鋸,姥娘門前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甥,你也去。孩子孩子你別去,你姥姥家沒有好吃哩,粗糠攪細糠,蒸下窩窩長翅膀,踏籬笆飛到柳樹上。窩窩窩窩快下來,再蒸窩窩不攪糠。這首童謠風趣生動,飽含著童真童趣。在童謠中,連窩窩也長起翅膀,飛到樹上了。還有蘊含著節氣智慧的童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這樣的童謠還有很多,每一首都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從古流傳至今,讓兒童們快樂地吟唱不止。我想,這也許就是最初的兒童文學,一首簡單的童謠既是敘事詩,又是童話,飽含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趣味。

    記得在小時候,我聽說過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傳說,講的是王子升仙的故事。王子是一個賣柴的年輕后生,這天他把柴擔到集市上時,忽然聽到橋下洞里有聲音,走近一看,原來是兩位老人在下棋。他專注地在一旁觀棋,不知不覺看得入了迷,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天光慢慢由黑變白,又由白變黑,樹葉慢慢由青變黃,又由黃變青。最后聽到一位老人說:“七天過去了,該走了,年輕人你也回去吧!”王子這才想起回家。他走出橋洞,發現所有的一切都變了模樣。剛走進洞的時候,賣柴的市場還是一個露水小集,現在則變成了一個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大集鎮。他摸摸自己的木柴、扁擔,已朽成了塵土,砍柴的斧頭也銹成了一個鐵疙瘩。原來“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童年的我被這個傳說深深震撼,激動得心怦怦地跳個不停,不知不覺眼里流出了淚水。作為孩子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這個傳說所蘊含的深意,但我被傳說中充滿天才光芒的想象力征服了,它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深印記。直到我長大后才知道,這是一個在中國流傳了很多年的著名傳說。在中國,這樣的傳說如同廣闊原野上怒放的花朵,有著生機勃勃又永不衰老的生命力,它的魅力穿越時空,煥發著永久迷人的光彩。

    《老殘游記》中有一段對演唱山東梨花大鼓的精彩描寫,是古典小說中把音樂描述得非常動人的一個片段。看完之后,我感到覺非常熟悉,和我很小的時候聽到過的大鼓書很相似,于是我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在我家鄉的戲曲中就有《老殘游記》中所描述的“黑驢調”,唱詞非常生動,描寫非常精彩,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還把這段唱詞用到了我最新的作品中。

    我感覺到,不管藝術形式怎么改變,人們對文學作品中傳達的真善美的追求是不會變的,歷經時間的淘洗而傳承下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去研究,去傳承和弘揚。

    我心中的中國故事,還具有中國特有的文化、風俗和地域色彩。傳統的手工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鮮明地展現了中國藝術之美,在《父親變成星星的日子》中,我也嘗試對中國的文化、風俗、傳說等就有所體現。我從小就對一件物品是怎樣做成的,充滿濃厚的興趣。我曾癡癡地站在一位老人旁邊,看他怎樣把一根根筆直的高粱稈織成一張席子。看人們砍下新鮮的荊條,編織成結實耐用的藤筐。我反復詢問奶奶的小時候,聽她講述童年時發大水那驚心動魄的故事,聽她講怎樣用木材、爬頭釘做船,船做好后怎樣用生石灰抹膩子,怎樣刷上桐油才不會漏水。在我的家鄉,還有立春給小孩兒縫春雞、立夏吃立夏饃、冬至吃餃子等風俗,每一個節日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優美傳說與有趣風俗。那些被稱作“絕活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令人叫絕,比如傳統剪紙、麥稈畫、高粱畫、皮影、燈籠、泥泥狗、布老虎等,每一個絕活兒背后都有無數個讓人拍案稱奇的精彩故事。

    我對這些藝術充滿好奇,懷有深厚的感情,這是深深扎根在中國大地上,富有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心中珍貴的中國故事。

    我覺得,對我們年輕一代的兒童文學作家來說,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像十九大報告中所說的那樣,創作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兒童文學作品,講好兒童文學的中國故事。我會不忘初心,堅持努力。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蜜臀|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新区|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麻豆|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91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3d精品重口littleballerina|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香港黄页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香蕉伊思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不卡免费|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