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五年 陸天明36萬字講述《幸存者》
盡管近年少于露面,但說起“陸天明”三個字,大家腦海中總會蹦出一長串作品《省委書記》、《大雪無痕》、《蒼天在上》……在闊別大家許久后,74歲的陸天明帶來了新作。昨日,重慶晨報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陸天明的最新長篇小說《幸存者》正式面市。
新作和自己經歷相契合
作為陸天明醞釀了五年、寫作耗時兩年零九個月的作品,《幸存者》把描繪的重點放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70年代末至今幾代人在翻天覆地歲月里的經歷和變化。陸天明說,這是自己寫作生涯中第十部重要長篇,同時也是自己“中國三部曲·驕陽”三部長篇的第一部。據人民文學出版社介紹,因為主題鮮明、題材恢弘,該“三部曲”已被列為十九大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也是其中唯一的一部文藝類圖書。
陸天明在安徽農村當過農民、小學教師,后來又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過農工、武裝連代理指導員等。這些經歷也催生了他此前的長篇小說《桑那高地的太陽》、中篇小說《啊,野麻花》等多部作品。而本次的《幸存者》也和他的這些過往經歷相契合。
在《幸存者》中,陸天明用36萬字講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內陸,來自大城市的支邊知青謝平、向少文、李爽等人接受時代感召,投身于新中國的邊疆建設,不料卻由于一次爆炸事件,令他們的命運由此發生了轉變。
所以,《幸存者》可以說是一部寫與共和國同齡人的奮斗史,描繪了他們曾經的風雨激蕩,探尋這一代人精神的深度和廣度。
對當下也有啟示
在接受采訪時,74歲的陸天明說,自己創作《幸存者》有兩層意義:一是自己經歷這么多之后對過往的重新審視,二是一個過來人和年青一代的青春對話。
同時,在陸天明看來,“尋找鑰匙”也是《幸存者》的主題之一。小說主要表現了謝平、向少文、李爽等人在尋找靈魂信仰之門的鑰匙中所付出的艱辛。他借這些青年人進行了大量的思考和辯證。陸天明說,書中提到的是他們父輩在那個時候的思考與追求,但對當下的年輕人也有啟示意義。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幸存者》中,陸天明改變了自己以往的創作手法,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包括標點符號的使用)來呈現精彩的故事。
陸天明說在創作《幸存者》時,自己執意不按固有的標準,只遵從自己從過往經歷中得到的認知、感悟,“寫下我們的一生,并給自己一個活著的理由”。同時,在他看來,“寫作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必須對得起歷史,對得起人民。”
在書中,既有新中國奮斗的重大歷史節點的呈現,也有探索人性、人心、人情變遷的細節。陸天明說,自己在書中定義的“幸存者”是大浪淘沙,更是時代弄潮兒。《幸存者》是陸天明“中國三部曲·驕陽”的第一部,接下來他還會創作以新中國歷史為脈絡的另兩部長篇。
作者簡介
陸天明,著名作家、國家一級編劇。曾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主席團成員。
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出版有長篇小說《蒼天在上》、《大雪無痕》、《省委書記》、《高緯度戰栗》,電影劇本《走出地平線》,電視劇劇本《華羅庚》、《上將許世友》、《閻寶航》、《凍土帶》等。和小說同名的電視連續劇《蒼天在上》、《大雪無痕》、《省委書記》等播出后,引起強烈反響。長篇小說《大雪無痕》獲國家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