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赤誠“初心”的生動展示
前不久,一套書稿的書名使我眼前一亮,這便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這是一個“人人心中有”卻“人人筆下無”的書名。作為一名黨史研究者,我立刻從書名感受到了這套叢書的分量、價值與魅力,并欣然接受了讓我擔任叢書總主編的邀請。
《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是中國方正出版社根據中央紀委領導同志“講好中國的故事,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的指示精神,在中央紀委宣傳部的直接指導下,精心組織編寫的。這是一套大型黨史人物類叢書,全書共分三輯,分別反映民主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首批和讀者見面的是第一輯,共講述了民主革命時期411位優秀共產黨員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感人故事,分為理想信念、政治堅定、赤膽忠心、報國為民、勇挑重擔、嚴守紀律、永不叛黨、不怕犧牲、遺書遺志等9卷。叢書的第二、第三輯隨后將陸續出版。
叢書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這是貫徹黨中央有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個實際行動。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進一步指出:“在雨花臺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跡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正是在這一理念推動下產生的重要成果,是“用好用活豐富的黨史資源”來展示中國共產黨人赤誠“初心”的一次成功嘗試。
這是適應黨內教育強烈需求作出的一種努力。加強黨內教育,是我們黨的一貫做法和優良傳統。越是到了重大歷史轉折關頭或歷史關節點,黨就越是重視通過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來整頓和提高自己的隊伍。在這種整頓和提高中,運用黨的歷史來提高思想認識,加深領悟領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黨的十八大以來所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用史實說話。一個新的偉大時代正向我們走來,為新時代進一步提供來自歷史深處的啟迪、滋養和動力,是我們新的責任。
這是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的特別的營養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今天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明天就有可能形成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是因為這樣,中央要求黨史宣傳教育要把領導干部和青少年作為重點。但一段時間以來,青少年的教育卻被忽視了,有的內容被從中小學課本上抽了下來,新的黨史類文章又沒有補充上去。可喜的是,這種現象正在得到改觀,《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青少年版)的出版,就為這種改觀提供了具體的條件。
這是向世界進一步介紹中國共產黨的一套具有說服力的材料。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相連的緊密聯系?中國共產黨為什么總能戰勝風險力挽狂瀾、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解答國際社會提出的這一切問題的密碼在哪里?就在千千萬萬個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言一行中。《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這些問題。
這套叢書既可供廣大黨員干部作為參加組織生活和政治學習的重要參考讀物,也可供廣大青少年學生課外閱讀,同時也可以作為對外宣傳介紹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參考圖書。
閱讀這部叢書,我們會發現,這是一部很有特點的、引人入勝的書籍。一是它選材的新穎性。共產黨人千千萬萬,他們的動人事跡浩如煙海,選取什么樣的故事入書?這需要編選者有獨到的眼光,真摯的情懷。《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的編選者,在選材上注重突出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對黨員的特殊要求。他們從當時的入黨誓詞等黨的重要文獻中,找到了若干關鍵詞,作為各卷的卷名。那一時期共產黨人的形象因此躍然紙上。為了體現新穎性,叢書的素材還盡量選取發生在普通黨員和一般黨員領導干部身上的真實感人的故事,且絕大部分是首次集中發表。二是它的可讀性。叢書收錄的所有故事都真實可信,細節典型生動,感情真摯濃烈,語言平實流暢,令讀者不忍釋卷。三是它有很強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不是來自編寫者的刻意“煽情”,而是來自故事本身。故事主人公那蜿蜒曲折的心路歷程、高尚純真的精神境界、勝利在望時的萬丈豪情、臨近死亡時的從容鎮定,是那樣的動人心魄,那樣的催人淚下。特別是他們的遺書遺言,往往會令閱讀者數度哽咽,受到心靈的洗禮。
《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將一直編寫下去,這是一代又一代黨史工作者和出版人永遠的職責。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過去創造的故事數不勝數,未可窮盡;中國共產黨人今天創造的故事感天動地,正在繼續;中國共產黨人明天創造的故事噴薄欲出,未可限量。
(作者為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