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英雄王文彪
王文彪和孩子們一起讓畫布上的沙漠變成綠洲。魏寶紅攝
他是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上的精英,也是沙漠里的綠色使者。他不僅讓沙漠變成了綠洲,還讓當地10萬農牧民脫貧致富。近30年的治沙歷程,他讓中國的治沙經驗載入了聯合國文件。他,就是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
“人生有三樣東西是一去不復返的——時間、生命和青春。億利人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沙漠事業,飽受了無數的艱辛和挫折,但我們無怨無悔?!蓖跷谋虢洺_@樣說。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王文彪可是當地人崇拜的偶像。他曾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還曾榮獲聯合國首屆“全球治沙領導者獎”。對于他來說,這不僅僅是榮譽,更是他堅持治沙的動力。
庫布其沙漠位于黃河幾字灣的下面,距首都北京的直線距離不過800公里,距北方工業重鎮包頭市僅幾十公里。然而,30年前,這里被稱為“中國第七大沙漠”,它的荒涼和貧窮遠近聞名。
王文彪生在庫布其沙漠,長在庫布其沙漠,吃盡了沙漠的苦頭,也在沙漠的肆虐中得到了歷練,體味到了治沙成功的愉悅。30年,對于一個人來說很漫長;但對于沙漠改造事業來說,卻是短暫的,世界防治沙漠化組織的治理目標都是以百年為單位計算的。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建設營造,如果選擇了沙漠治理這一事業,那就等于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搭進去了。王文彪就是這樣一名無悔選擇、矢志不渝的沙漠之子。
王文彪曾多次表白:“或許我們這一代人可以選擇逃離,但我們的子孫后代怎么辦?父老鄉親賴以生存的家鄉怎么辦?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義無反顧,只能大義擔當?!?/p>
在捧回“全球治沙領導者獎”獎牌的時候,他又是這樣一種境界:“我想,應該把這塊獎牌獻給我的祖國。這個古老的國度有個年輕的中國夢,那就是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寧可不要金山銀山,也要建設一個青山綠水的美好家園,這就是我們治沙人的中國夢。”
王文彪的母親在庫布其沙漠邊緣生活了幾十年。在王文彪兄弟幾個小的時候,母親常常叮囑他們:“不能走進沙漠!那里太可怕了,走進去就可能出不來了?!彼f萬沒有想到,后來兒子偏偏走上了治沙之路。王文彪治沙有多少年,母親就為他擔心了多少年。
王文彪常給母親講沙漠變綠洲的故事,母親卻覺得這是兒子為了讓她寬心才那么說的。為此,王文彪特意回家,陪母親進了一趟沙漠,讓母親親眼看看沙漠綠洲。
當母親走進沙漠深處,看到一簇簇沙柳抱團萌發,一棵棵胡楊、樟子松、旱柳舒展枝條,一株株甘草、梭梭迎風搖曳,她才相信庫布其真的有草有樹了,沙漠真的變成綠洲了;孩子們上學,再也不用擔心飛沙襲擊了;靠治沙種樹,農牧民也富起來了,不少人開著汽車進沙漠種樹。沙漠里還建起了生態公園、大酒店,沙漠旅游挺招人喜歡……這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讓老母親滿臉堆笑:“眼見為實啊,兒子這幾年說的故事都是真的,這下可放心了。”
看著老媽媽轉憂為喜,王文彪想到了他的團隊,想到了7000多位億利母親牽掛的心。他心中立馬生出了一個念頭:邀請每一位億利人帶著母親到庫布其大漠綠洲走一走、看一看,共同分享親人創造的沙漠生態成果。
成大事者,光靠勇氣和耐力是不行的。成功必須有智慧、科學的決策和方法作保障,王文彪的成功就是二者的完美結合。
尋求合力,善于運籌,憑著一顆火熱的心,王文彪爭取到了上至中央各級政府、下到蘇木鄉鎮的鼎力支持。他把總部設在了北京,以更高的眼光、更廣闊的胸懷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沙漠治理。他深深地意識到,全球的沙漠面積相當于一個非洲的面積,中國的沙漠面積占了國土面積的1/4強,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保證取得治沙的勝利……在“庫布其經驗”引起世界關注的時候,他又與聯合國的相關組織簽署了若干合作協議,讓庫布其成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交流合作平臺。立足家鄉,放眼全球,王文彪的思想境界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可持續,正是“庫布其經驗”最珍貴之處。億利資源全體創始股東捐贈30%股份的永續分紅收益,設立了億利公益基金,用于治沙綠化、改善環境等公益事業。聯合國專家這樣總結“庫布其經驗”:以市場化為導向,通過產業化的方式來應對并且防治荒漠化,找到了“治沙、生態、經濟、民生”的平衡點,是一種“市場化、產業化、公益化”相結合的“可持續公益商業化治沙模式”。無疑,這是王文彪忠實于經濟規律、市場規律的結果。
“庫布其模式”的核心,是利用荒漠化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大規模的荒漠化防治,培育和帶動荒漠化地區的沙產業發展;再通過沙產業的發展,反哺和促進荒漠化地區規?;乐?,最終實現荒漠化地區人與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持續發展,要薪火相傳,還得有自己的生財之道——那就是要發展產業,向沙漠要效益、要資金。
于是,他們利用沙漠干旱植物的技術優勢,打造了“中國西北干旱地區”的高端品牌——集園林綠化、生態修復、鹽堿化治理、石漠化與荒漠化治理于一體的生態修復模式。該模式已輸出到北京、河北、新疆、甘肅、西藏、青海等省市以及內蒙古呼和浩特、赤峰、通遼、阿拉善等地。
王文彪等利用豐富的沙旱生植物資源,如甘草、鎖陽、蓯蓉等,建立育苗基地、藥材基地、加工基地,形成集種植、加工、市場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年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
王文彪等還依托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建設了“種植+發電”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發展高堿生物能源;利用沙柳3年平茬的生長規律,創新研發了沙柳氣化生產碳基復合肥和沙柳飼料等技術,最終促進治沙、富民、產業互動發展。
王文彪的“產業經”是這樣念的:“無論產業重點怎么調整,沙漠生態經濟是我們萬變不離其宗的發展戰略,厚道、共贏、領導力,為客戶創造更多綠色服務,始終是我們奉行的核心價值觀。實踐證明,這一戰略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后勁,也越來越凸顯它的張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