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歌舞團:改革創新帶來新氣象
“壯麗航程——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特別節目”錄制現場。 阿娜攝
改革創新帶來新氣象
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央民族歌舞團受中央電視臺邀請,參加了由中宣部組織、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的“壯麗航程——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特別節目”。
接到任務后,中央民族歌舞團黨委高度重視,認真規劃,縝密安排,在演出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派出歌隊及合唱團40余名演員參加,并確定《前進吧,中國共產黨》《母親是中華》《壯麗航程》《祖國贊美詩》《向往》等5首歌曲參演。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民族歌舞團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以改革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近年來,該團先后參加十多場重要國事訪問演出,包括習近平主席在上海會見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接待阿根廷、韓國和蒙古國總統的演出等。該團還成功承辦了APEC會議系列文藝演出,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文藝演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音樂會、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等,獲得了觀眾的廣泛贊譽。
改革創新謀發展
2014年1月,黃耀萍任職中央民族歌舞團黨委書記。當她在全團干部職工大會上亮相時,望著臺下的七八十位演職人員,她的心里有些失落——全團在職干部職工300多人,全體大會竟然僅有1/4的人出席。
“面對新的崗位、新的領域,我感覺有些誠惶誠恐,一方面使命光榮,另一方面責任重大。”黃耀萍說。但是,不服輸的彝家人的性格,讓她堅定了要好好干的決心。
隨著國有文藝演出院團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民族歌舞團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弊病凸顯出來,如效益不好、財力不強、機制不活等問題。“經過深入調研、思考,本著穩中求進、穩中求變的原則,我們提出了堅持公益性事業的發展方向,努力做到‘幾個有’:在落實中央精神上有新突破,在服務民族工作大局上有新舉措,在完成重大任務上有新成效。”黃耀萍說。
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前,黃耀萍也聽說過歌舞團困難較多、欠債較多,但她沒有想到,團里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困難會有那么多,尤其是全團干部職工的工資待遇偏低,多年來一直按工資標準的80%發放。最讓她受到觸動的是,團里一名工作多年的少數民族業務骨干,每月拿到手的工資僅有900多元。望著這位七尺男兒流下的熱淚和一大堆工資條,她堅定了要深化改革的決心。
經過多次調研后,新領導班子按照國家民委黨組批準的《中央民族歌舞團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重點通過強化公益職能,推出了改革內部管理機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進后勤社會化服務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經過班子成員多次研究、討論,團里成立了綜合改革領導小組,以人事制度改革為切入點,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結合業務考核結果,團里建立了歌、舞、樂特聘制度,并對考核前3名的演員增加演出費,逐步建立健全了分配激勵機制。
經過改革,團里抓改革、促效益、求發展,逐漸解決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至2015年,在國家民委黨組的關心支持下,團里終于還清了1.4億元的負債,全團干部職工的年均收入由6.8萬元提高到8.4萬元。
經過一年的努力,歌舞團的干部職工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演出多了,牢騷少了;忙人多了,閑人少了;事情多了,是非少了;幫忙的多了,添亂的少了。
推陳出新創品牌
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立于1952年9月,是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成立的。周總理曾說過,帶著外賓看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演出,不用說一句話,大幕一拉開就是政治。各民族文藝展示在舞臺上,不用說話,就是最好的發聲。
優秀作品是文藝院團的生命線。近年來,中央民族歌舞團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以改革促發展,加強業務建設,要求“出戲、出人、出效益”。
全團充分發揮藝術委員會在藝術創作、藝術評價、人才培養、業務考核中的重要作用;聘請團內外專家成立“專家組”,聽取他們對劇目創作排演的意見等;與劇院、演出經營部、藝術培訓中心等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制;對外建立了廣泛的合作機制,分別與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干部學院和北京市教委達成了人才培養、藝術培訓等長期合作協議;與10個地方少數民族藝術院團建立了“院團聯盟”機制,有效整合資源,促進合作共贏。
近幾年,中央民族歌舞團的藝術家深入基層、扎根人民,創作和表演了一系列堅定人民信心、振奮民族精神的作品。全團聚力打造了“公眾開放日”“春季、秋季演出季”“暑期音樂課堂”“彼岸花開”和“冬季歡樂周”等品牌活動,創作、演出了近百場各民族歌舞藝術作品,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展示民族工作成就。
改革初見成效。僅2014年,該團就完成各類演出60多場。最讓大家高興的是,他們“上聯天線”,承擔了5場國事演出活動,包括習近平主席接待巴基斯坦總統的演出,特別是成功承辦了APEC會議系列文藝演出,為世界各國政要呈現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同時,他們也努力“下接地氣”,深入基層慰問演出23場,把“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深厚情義送到邊疆村寨,將民族團結的主旋律奏得既響亮又感人。
服務大局氣象新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文化院團是文化藝術領域的生力軍。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少數民族文藝院團,中央民族歌舞團在謳歌時代精神、展示民族文化精髓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來,中央民族歌舞團圓滿完成了一系列國家安排的重要演出任務,如新疆、西藏、內蒙古等自治區成立周年慶典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周年慶典演出、國務院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慶祝演出等。
為配合國家發展戰略和服務民族工作,中央民族歌舞團積極參與國家民委“多彩中華·絲綢之路沿線展演交流活動”,創作排演了《青甘寧》《夢幻新疆》等“一帶一路”系列劇目;創作演出了大型藏族舞劇《倉央嘉措》,該劇獲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與民族院校攜手赴武陵山片區慰問演出,探索了文化藝術下鄉的扶貧新模式;與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聯手打造了歌舞詩《永恒的刀郎》,開辟了文化援疆的新路子。
“這些大型演出任務的圓滿完成,一方面反映出黨和政府對我團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團具有相當的藝術實力和嚴謹的工作作風。”黃耀萍說。
今年恰逢中央民族歌舞團建團65周年。9月15日至17日,該團傾情創作、演出的主題綜藝晚會《錦繡家園》在民族劇院上演,在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同時,為歌舞團慶生。
“晚會精選了歌舞團60多年來創作的歌舞樂部分經典作品,全面呈現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多彩之美、和諧之美。老藝術家攜青年藝術家傾情奉獻,展現了我團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薪火相傳、人才輩出的大好局面。”黃耀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