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宜:這五年,民族電視劇滿園金秋正當時
五年成績單:
1、榮獲5項大獎:中國電視劇十佳編劇獎(2017年)、全國先進工作者(2015年)、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中央國家機關巾幗建功先進個人(2013年)、全國民委系統先進工作者(2012年)。
2、電視劇《茶頌》《絲綢之路傳奇》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第3次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3、全國第一部城市民族題材電視劇《都是一家人》完成劇本創作,年內開機拍攝。散文集《景宜下鄉》年內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我的五年
獲得國家最高規格表彰
2015年4月28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2064人“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授予9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這是繼1979年后時隔36年,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以最高規格進行的雙表彰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并為獲獎者頒獎。
景宜作為本次表彰活動的作家代表,胸前掛滿勛章,和來自各條戰線的英雄模范人物一道步入了人民大會堂。“作為一名少數民族作家、一位民族工作者,以講述中國多民族故事、傳播各民族文化的方式,以文學寫作和民族影視作品等特殊勞動成果,走到時代的先進群體中,參與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景宜說,“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之下,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才能取得的,不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個人成就。作家能當選全國先進工作者,勞動者被尊重,這是國家的光榮、勞動者的光榮。”
景宜是改革開放以來登上文壇的少數民族作家,在她的中短篇小說、長篇報告文學及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中華各民族共同的生活和在這種共同生活中實現的共同夢想。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稱,景宜的影視作品成為“21世紀我國電視劇熒屏獨特的風景線,完善了多民族國家當代影視畫卷的結構,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從1982年作為青年作家代表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30多年來,景宜一次次踏上人民大會堂的紅地毯,一步步走向人民藝術家的光榮與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藝術家們大有作為。這一直激勵著我寫作的信心。”景宜說。
為各民族書寫,為祖國放歌
2015年10月14日,反映新疆民族團結發展進步的30集電視劇《絲綢之路傳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這是景宜花費16年的時間精心打磨出的一部優秀劇目。對于這份堅持,景宜說:“全世界的作家有一個永恒的主題,那就是祖國、人民、母親。”
首播當晚,景宜的手機幾乎被打爆了,許多朋友打來電話或發來微信祝賀。最令她感動的是,劇中涉及到的和田地區吉亞鄉的鄉親們、絲綢廠的老工人都打來電話祝賀。景宜為自己幾十年一直沒有離開邊疆、離開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堅持為各民族書寫和為祖國放歌而感到欣慰。
從《茶馬古道》到《金鳳花開》,從《茶頌》到《絲綢之路傳奇》,這些電視劇不只是講述了扣人心弦的民族故事,也以人類學、民族學、文化學的典型文本留存于世。這些電視劇在央視播出后,收視率一路攀高,穩居全國電視劇收視排名前列。景宜也因此連續3次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絲綢之路傳奇》播出后,更是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疆文化熱”。
作家王蒙談到《絲綢之路傳奇》時,認為這部劇獲得成功不是偶然的,“該劇不僅表達著對于邊疆各族人民的愛,也包含著作家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
《人民日報》評論說,30多年來,景宜行走在青藏高原、瀾滄江畔,傾聽老百姓的故事,在天山南北、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拍攝民族生活的畫卷。她影視文學作品的成功,是對社會主義文藝規律的生動實踐。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需要互相認識、互相了解。我的創作主要講述了民族之間相互尊重、相互認同、守望相助的故事。這是一個作家的責任,也是我的文學理想。”景宜說。
就在《絲綢之路傳奇》首播當天,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媒體公開發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巧合。這部電視劇正是用精心的創作踐行了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景宜說。
2014年10月,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之時,景宜正帶著創作組在新疆和田吉亞鄉深入生活。習總書記講話發布那天晚上,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的宿舍里,她來不及倒出鞋里的沙子,就迫不及待地跑去開電視,聆聽總書記的講話。她永遠記得總書記要求的——要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用作品激發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今年2月,景宜榮獲電視制片業具有權威性的專業級評獎——中國電視劇十佳編劇獎,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少數民族作家。
“這個獎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也是對民族題材電視劇的認可,體現了民族影視創作進入大眾影視市場的業績和成就。”景宜說,這些年,她一直努力團結一批優秀的藝術骨干進行民族題材創作,就是希望用優秀的作品激發各民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013年10月,電視劇《茶頌》首播當晚,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景邁山布朗族翁基寨里,村民們點起篝火,載歌載舞,徹夜狂歡,歡慶反映布朗族生活的電視劇登上中央電視臺。布朗族最后一位頭人的兒子蘇國文激動地說:“感謝你們,感謝國家,讓我們布朗族有了自己的電視劇。”
這個場景讓景宜深受感動:“我們的創作讓少數民族增強了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這是多么崇高的價值!”
2015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景宜影視文學作品座談會”上,諸多專家學者、著名作家、評論家對景宜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著名作家瑪拉沁夫稱贊景宜:“對文學抱著敬畏之心,對祖國和人民充滿深深的感情,在深入生活方面她是一以貫之的優秀踐行者,是中國作家的榜樣”。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稱贊景宜的創作“體現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其作品植根于人民的生活,體現了她關注人民、關注生活、關注民族歷史進程,以見證者的姿態表達了一個作家的良知”。
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認為,“她的作品把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繁榮緊緊連在一起,小中見大。她的作品覆蓋性強,理想也很大,真正能從各個角度很好地體現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傳播中國價值”。
國家的五年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講話精神,對民族電視劇創作生產帶來了哪些影響?
景宜:習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創造性地回答了關于文藝繁榮發展的一系列帶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民族電視劇的創作與時俱進,呈現出一種新的姿態,涌現出了一批貼近民族生活、反映革命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優秀電視劇,豐富了中國文藝的歷史畫卷,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民族題材的電視劇擺脫了過去寫歷史人物、講土司頭人及宮斗戲的套路,回歸現實主義創作,創作方向更加明確、題材更加廣泛。如反映少數民族工業題材的《絲綢之路傳奇》《北方大地》,反映革命歷史題材和民族團結的《彝海結盟》《阿娜爾罕》《長白山下我的家》等。這些作品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弘揚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主旋律。
同時,民族電視劇創作隊伍不斷壯大。有大批內地的漢族同行也以高漲的創作熱情,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用電視劇的方式傳播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精神。
記者:這5年,我國民族影視領域總體環境如何?有哪些值得欣喜的變化?
景宜:電視劇是目前在文藝作品中傳播率最廣、覆蓋面最大、社會影響力最大的文藝形式。運用大眾百姓喜聞樂見的電視劇促進中華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功能,也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各大主流電視臺和重點網絡,每年要在黃金時段安排播出重大革命歷史、農村、少數民族、軍事等題材的電視劇,這為民族題材電視劇的繁榮提供了根本保障。
隨著電視劇創作環境和市場的調整,以及主流價值觀的回歸,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回歸現實主義創作的傾向,正把民族題材電視劇創作推向一個嶄新的時期。一批民族題材電視劇將以新的制作理念和審美情趣與廣大觀眾見面。如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正在創作拍攝的《都是一家人》,就是一部描寫少數民族涌入城市、創業發展的故事,在制作上我們也將采取網臺聯動的方式,讓該劇的整體品質有一次大的突破。
記者:目前,民族電視劇創作還存在哪些困難?您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怎么樣?
景宜:雖然大環境對民族電視劇創作越來越有利,但在現實中,最大的難題還是民族文化的差異帶來收視群體的分散。另一個困擾就是作家在寫作觀念上還存在著“只要有感而發,就能寫出好東西”的誤區。
熱愛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有行動。我們要拓寬文化視野,向不同的民族學習不同的文化,去真正懂得和理解少數民族群眾的喜怒哀樂,絕不能用個人的情感去替代另一種文化下的情感。如果不能跨越民族文化差異,追求共同的價值觀,就不能寫出直抵人心的優秀作品,就不能受到各民族觀眾共同的歡迎。歸根結底,文藝就是要敬畏生活、敬畏人民!
雖然目前電視頻道的平臺價值受到互聯網的深刻影響,但我對民族題材電視劇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網絡平臺競爭力的提升使民族文化傳播有了更多、更廣的平臺。我們要抓住機遇,抓住創作的重點,在傳統電視劇、多屏劇、網絡劇中間闖出新路子。
記者:未來您將如何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景宜:我是從蒼山洱海走出的少數民族女作家,是黨和祖國培養了我。獲得全國十佳編劇之后,國家民委主任巴特爾在今年3月接見我時,鼓勵我要進一步發揮“金牌編劇”的品牌價值,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精品,為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貢獻更多的力量。這是對我的鼓勵,也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快問快答
1、這5年,文化藝術領域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對您有何影響?
答: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作協代表大會上的講話,給中國文藝界帶來了新氣象、新活力,使文藝創作迎來了一個黃金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審視少數民族的生活變化,感受民族發展進步的力量,也要對民族影視劇創作進行全球視野下的思考,以人民創作為導向,深入生活扎根生活,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
2、這5年,在您的人生中具有何種特殊意義?
答:這5年,我自己的創作道路更加開闊。“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觀點、時代精神將我平凡的生命點石成金,讓我更加熱愛這個時代、熱愛人民。
3、這5年,您離夢想近了嗎?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嗎?
答:夢想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我個人的夢想因以“中國夢”的偉大內涵做支撐而變得更加美好。我要感恩黨和國家,沒有黨和國家的培養、重視,我不可能取得這么大的成績。所以,我對心存的感恩打100分,對自己的努力打95分,對自己的成績打80分。
4、未來5年,您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夢想?
答:我是一個作家,一切要用作品說話。我會通過我的作品,讓大家看到少數民族的真實生活。時代的大潮把邊疆民族地區變成改革開放的前沿,火熱的內地生活讓民族地區的年輕人涌入大城市來發展,這些都給少數民族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和成長,是時代的眼睛最應該看見的亮點。我將在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去放置我們的心靈和創作。
5、如果穿越回5年前,您有什么遺憾需要彌補嗎?
答:我沒有什么遺憾,腳踏實地地拿出一部部優秀的作品,接受人民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