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變“軟資源”為“硬實力” ——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文化扶貧述評
    來源:光明日報 | 張玉玲  2017年10月09日08:06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文化扶貧這五年】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山巒滴翠,溪水流韻,野花遍布山野。這個夏天,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體驗,讓拉薩市郊達東村的鄉村旅游“火”了,共計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為當地村民解決數百個就業崗位,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全村原有的51個貧困戶全部脫貧奔小康。

    文化旅游讓達東村這個以傳統農牧業為生的千年古村脫貧致富,脫貧攻堅離不開文化扶貧,全面小康離不開文化小康。十八大以來,文化扶貧不僅把資金、資源更多向貧困地區傾斜,助推貧困地區與全國同步實現文化小康;還通過產業發展,推動文化資源與現代生產生活相融合,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相統一,變“軟資源”為“硬實力”,使人民群眾分享到更多的文化福利。

    扶貧先扶智的新理念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是個讓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地方。過去這里是典型的貧困地區,不少人家中除了電燈沒有別的電器,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地遠家窮婚嫁難,小伙子都熬成了大齡單身男青年。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苗族聚居的山寨,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扶貧新方略。

    3年多來,種植、養殖、苗繡、勞務、鄉村游五大產業齊頭并進,使十八洞村摘掉了貧窮帽子,實現了全部脫貧,當年的40個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而且新娘都是外村人。今年9月23日,中央民族歌舞團送戲下鄉又來到十八洞村,伴著飄香的米酒、原生態的苗族歌聲,藝術家們用彝族、藏族等民族的祝酒歌為村民們獻上吉祥的祝福。而精準扶貧的“十八洞模式”,村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又給予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和養分,激發藝術家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展現村民們脫貧奔小康的新氣象、新面貌。

    長期以來,貧困地區不僅經濟貧困,而且文化貧乏,其文明程度、思想觀念也落后于發達地區。“扶貧先扶智”,把扶貧工作上升到文化高度,變成一個深刻的文化命題,讓貧困地區也能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素質、享受文化福利。

    近年來,中宣部聯合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體育總局等部門,累計安排資金80多億元,實施百縣萬村綜合文化中心工程,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持建設1萬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近年來,中央還支持中西部2104個縣級城市建設了數字影院,全國縣級城市實現數字放映場所“全覆蓋”。這些文化設施和服務,把豐富的文化生活帶給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增添他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激勵他們去創造新的幸福生活。

    非遺成產業的新貢獻

    新疆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鄉加依村民族樂器制作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農戶們農忙時下地干活,侍弄莊稼;農閑時,鋸木雕花,制作器樂。村民們純手工制作的都塔爾、彈撥爾、沙塔爾等民族樂器深受各族群眾青睞。五年來,民族樂器制作產業發展成為非遺文化活態傳承和特色旅游相結合的綜合文化產業,全村年均銷售制作的樂器達20000余件,戶均增收5000余元。

    同樣,在西藏林芝地區的真巴村也靠文化脫貧致富。這個77戶人家的小村落,從2013年起,建立了珞巴族服飾藏族服飾紡織工藝傳習示范基地,全村47名婦女經訓練后掌握了多種縫制技法,具備了工藝品加工制作的能力,與設計師合作,開發出高品質的工藝毯、手工包等新產品,還帶動鄰村50余位村民紡織氆氌,為工坊提供面料。現在村民們每月能增收3000元至4000元。

    各族各地千百年的生活,積累了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地域性強、民族印記鮮明,加上現代廣闊的市場作支撐,對各地非遺資源的整理和挖掘,能覆蓋千家萬戶、帶動就業,既能解決非遺手藝人技藝傳承的問題,又能解決貧困地區經濟來源等實際問題,變“軟資源”為“硬實力”,共同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按照這樣的發展思路,文化部積極推動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駐哈密、湘西、雷山工作站的企業會同當地手工藝人開發出數百款運用當地民族元素的新產品。隨著訂單的增加,帶動手工藝人收入的增加,擴大了地方傳統工藝的傳承隊伍,吸引年輕人加入進來,有力地促進了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在增加收入、擴大就業中得到復興。

    產業重融合的新力量

    9月18日,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公演一年,累計演出700多場次,接待國內外觀眾35.7萬名,實現營業收入8300多萬元,改變了敦煌市旅游嚴重依賴于景區門票銷售狀況,豐富了文化旅游產品,增加了就業和收入。

    新的創意和項目助力文化脫貧。在云貴山區,面向高端市場的品牌服裝企業北京依文集團,將少數民族刺繡、蠟染等傳統手工藝中的文化元素與現代時尚結合,簽約培訓手工藝繡娘,助力西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目前,依文集團的年銷售額達數十億元,帶動貴州5000名繡娘脫貧。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性舉措,依托豐厚的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能提供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形態。為此,國家文化部、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發揮比較優勢,明確發展重點,把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提升產品品質,豐富產品形態,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具有鮮明區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促進多樣化、差異化發展。

    “藏羌彝特色文化產業走廊”應運而生,文化部聯合財政部在規劃引導、資金扶持、項目建設、展示推介、人才培養等方面不斷加大支持力度,2014年以來以項目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共安排金額1.22億元,在走廊區域相關7省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下,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據統計,走廊區域各省區在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四大重點領域增加值平均增速超過13.5%,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步提升;在弘揚優秀文化、推動特色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拉動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創業、助力扶貧攻堅、促進民族地區和諧穩定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讀這五年

    為進一步加大文化扶貧力度、夯實文化陣地,2016年中宣部會同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啟動實施了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計劃用兩年時間,實現貧困地區范圍內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涉及288個縣,約2萬個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 性欧洲精品videos| 国产1024精品视频专区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日日躁精品| 法国性xxxx精品hd|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兽交精品99高清毛片|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