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文學陣地 推出精品佳作
文學報刊社網作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載體,是推出優秀作品、優秀人才的陣地,是團結作家、引導創作、服務讀者的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文藝陣地建設和管理,堅持守土有責,絕不給有害的文藝作品提供傳播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文學報刊社網引導廣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以文學形式忠實記錄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充分展現時代的精彩畫卷,高聲唱響民族復興的奮進凱歌,不斷迸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作協及各團體會員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高度重視文學陣地建設。各文學報刊社網堅定信念,銳意進取,大力宣傳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積極引領文學風尚,力求成為展示精品力作、培養作家隊伍、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家園。
5年來,中國作協及各團體會員單位所屬報刊社網始終堅持正確導向,強化輿論引導,全方位、多層次、持續全面地宣傳黨中央關于文藝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深入宣傳中國文聯十大和中國作協九大、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中國作協召開全國文學報刊工作會議,成立全國文學報刊聯盟,圍繞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進一步強化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擔當,凝聚共識,讓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落到實處。
5年來,圍繞黨的十八大、“中國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慶祝建黨9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建軍90周年等重大節點,各報刊社網以多種舉措開展文學活動。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舉辦“沙家浜精神”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征文;《文藝報》主辦“中國夢與文學理想座談會”,開辟“中國夢”新作品專欄,舉辦“講好中國故事”、“砥礪五年”等系列研討會;《人民文學》推出“中國夢·文學質地”欄目;《詩刊》著力提升辦刊質量,擴大外部影響;《中國作家》關注當下現實生活,開辦“放歌中國夢”、“新實力”、“中國故事”等欄目;《民族文學》舉辦“中國夢”征文活動等。此外,“海上絲路采訪”、“甘肅精準扶貧雙聯行動采訪”、“作家翻譯家走訪少數民族地區”、“‘一帶一路’詩歌采風創作計劃”等活動也結出了豐碩成果。在每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作家館”都舉辦了一系列圍繞當代作家和當代文學的主題活動,展示著中國文學的獨特魅力。在2015年全國期刊交易博覽會上,中國作協所屬報刊社集體首次以整齊陣容亮相,以高品質內容成為刊博會上最受讀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5年來,各報刊社不斷推出富有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中國作協組織的重大文化原創工程——《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目前已出版6批共60部,產生良好社會影響。作家出版社推出的一大批新書在讀者中產生重要影響力。《人民文學》推出莫言、賈平凹、張煒、何建明、周大新、曹文軒、馬原、劉慈欣、孫惠芬等作家的重磅新作,“科幻小說專輯”、“兒童文學專號”、“軍事文學專刊”等引發強烈反響。《詩刊》新設“發現”、“大學生詩頁”等欄目,每年重點推出“80后”、“90后”詩人的佳作。《中國作家》鼓勵作家用文學記錄和描繪偉大時代,《雪祭》等作品獲得“五個一工程”獎。《芳草》將觸角伸向中西部地區,推出了阿來的《空山》、次仁羅布的《放生羊》等佳作。《鐘山》加強“非虛構”寫作,恢復詩歌欄目,開展江南文化、新媒體與文學等討論。《作家》《清明》《大家》《紅巖》《長城》等注重在時代變遷中的品牌積累,風格面貌各具特色。
5年來,各報刊社適應新形勢新特點,著力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人民文學》《詩刊》《收獲》《文藝報》《十月》《萌芽》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產生積極影響,越來越多的好作品及時出現在新媒體平臺上,實現了更為有效而廣泛的傳播。中國作家網依托人民網新版上線,更加有重點、有層次、有深度地呈現國內外文學動態,展示各項文學工作,更好地服務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和文學愛好者。中國詩歌網上線運營順利,點擊量和關注度穩中有升。上海作協的華語文學網上線以來,堅持主推經典、主流文學作品,先后與海內外數百位華文作家簽約。
5年來,各報刊社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探索文學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中華辭賦》正式創刊,成為國內惟一公開出版發行的辭賦月刊。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與華東政法大學共同成立中國廉政與法治文學研究中心、與上海大學簽訂共建“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中國校園文學》在探索辦刊新思路的同時,積極舉辦全國中小學生征文、教師文學作品征文等活動,新作佳作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