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響起時,我們該如何致敬 ——獨家對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于海
人物小傳 于海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音協管樂學會主席,國家一級指揮。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將正式施行。
“國歌是國家的‘第一聲音 ’,國歌里有中國故事,有民族精神。”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于海看來,國歌早已不僅僅是一首歌曲,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氣質,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民族精神的化身。
國歌立法為何晚于國旗、國徽
解放周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 將于10月1日起施行,您為了國歌立法奔走呼吁了十年,如今心情怎樣?
于海:從今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公布,確定國歌法于今年6月初審,一直到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經表決通過,我一直處于很激動、興奮的狀態中。
十年來,我沒有放棄過對國歌立法的呼吁。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小組討論時,我還說,一個法治健全的國家,不能不為自己的國歌立法,我堅信國歌立法的日子一定會到來。結果全國“兩會”剛剛結束,我就得到了要為國歌立法的消息,讓我非常振奮。
解放周末:《國旗法》1990年通過,《國徽法》1991年通過。20多年過去了,為何《國歌法》才進入立法程序?
于海:這主要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
1949年《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時,《義勇軍進行曲》是作為“代國歌”被寫進決議的。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但直到2004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它才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因此,上世紀90年代,《刑法》在299條明確規定了“侮辱國旗、國徽罪”,而沒有把國歌寫進去。只有國務院出臺的《關于規范國歌奏唱禮儀的實施意見》對于演奏場合和禮儀進行了粗略規定,既不能詳盡地應對一些現實問題,在法律位階上也屬于規范性文件,意義有限。
解放周末:從2008年開始,您每年都提出國歌立法的提案,反響如何?
于海: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理解,沒有意識到國歌與國旗、國徽一樣,是國家主權的象征,有著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地位。國歌沒有法律約束,這是一個缺陷,應該補上。
有一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過去全國“兩會”都是全體起立、奏國歌,2009年全國“兩會”舉行,第一次全體起立、唱國歌。就在唱完國歌分組討論的時候,我們組就有幾個委員說,剛剛唱國歌的時候感覺我們的國歌是不是過時了?和平年代了,歌詞有點過于血性了,是不是需要改?
我當場就發言:國歌是國家主權的象征,絕不能隨意改。為什么?歷史上、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歌是荷蘭國歌,有400多年的歷史,如今荷蘭人還在唱;法國人很浪漫、隨性,《馬賽曲》戰斗性很強,不也是到現在都沒變。我們的國歌為什么要改?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國歌展現出勇往直前、團結協作、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像“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不能狹義地理解,可以理解為塑造中國民族的脊梁。
發言結束,大家都給我鼓掌。接下來的這么多年,我的提案都是推動國歌立法,支持我的全國政協委員也越來越多。
84個字、37小節、奏唱46秒已滲透進生命
解放周末:作為解放軍軍樂團的演奏員和指揮,您幾乎親歷、見證、參與了共和國40多年來每一次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時刻,被稱為“指揮演奏國歌次數最多的人”。您對國歌的感情必定不同于常人。
于海:我15歲進入軍樂團當演奏員,24歲當指揮。國歌有84個字、37小節,奏唱46秒,可以說,在指揮演奏國歌的近40年中,它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都已滲透進我的生命。
也是因為太熟悉國歌的原因,我常常發現國歌演奏中的問題:建國以來,公開發行的國歌版本有十多種,沒有統一的標準版本。我們經常能看到,在升國旗儀式上,國歌放完了,國旗還沒升到頂。后來發現,這是因為使用了錯誤的版本,國歌時長偏短。就連某國元首歡迎習主席的儀式上,這個國家的軍樂團演奏的中國國歌錯誤都多達3處。
幾個月前,有媒體在報道中配了一張國歌的樂譜。我仔細一看,這個樂譜竟然有48處錯誤。不僅如此,我去了全國很多涉及國歌的博物館、紀念館,里面的國歌樂譜經常錯誤百出,讓人痛心。
解放周末:我們的國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版本?
于海:《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發行的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風云兒女》影片上映后,伴隨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熱潮,《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傳唱中,一些革命者可能因某種情況,對歌詞作了個別改動并為一些地方或一定范圍所接受,也就產生了歌詞的不同版本。
歌詞反復有變化,樂譜就也跟著變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以前的樂譜都沒標明表情記號、力度記號和速度記號。通俗點說,哪怕是再歡快的曲子,速度放慢不也就顯得悲傷了嗎?小聲唱跟大聲唱能一樣嗎?三大要素國歌的總譜上都沒有體現。這不就亂了嗎?
好在這次《國歌法》正式頒布了國歌的標準曲譜,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唱不好國歌就違法是誤解
解放周末:除了規定標準曲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中還有哪些內容?
于海:《國歌法》就國歌的地位、奏唱國歌的場合、國歌奏唱的形式和禮儀、國歌的宣傳教育等作了具體規定。這些規定我覺得都非常有必要。
以前使用國歌時的一些現象,確實讓人覺得很痛心。有人在婚禮、葬禮、開業典禮上放國歌;國歌響起的莊嚴時刻,有人卻嬉笑打鬧、隨意走動、接打電話、左顧右盼,甚至衣著不整、置身事外。更有甚者,竟然有人將國歌改編成了所謂“股歌”進行惡搞,而且沒有人制止。
國歌代表國家形象,具有不同一般的象征意義。所以,這次《國歌法》規定:濫用國歌;隨意篡改國歌歌詞;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國歌等不當行為都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解放周末:縱觀全球其他國家,對于這樣的行為,是否也有法律上的約束?
于海:我查了一些資料,頒布了《國歌法》的國家,在公開場合下羞辱國歌都是要受到懲罰的。
美國法律規定,觀眾聽到國歌時,如有升旗儀式,應起立面向國旗,普通公民右手放在胸口,佩戴頭飾或帽子的,應用右手取下,放在左肩位置。軍人應全程敬禮致意。如果沒有升國旗儀式,應朝音樂演奏的方向,適用同樣禮儀。法律沒有規定觀眾是否要唱國歌,但自小學起,都鼓勵學生唱國歌,一些學校則是強制規定。像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在北京奧運會上拿了8枚金牌,卻因領獎時不唱國歌被抨擊,最后被罰做義工。
2001年,法國隊對阿爾及利亞隊的足球賽場上,《馬賽曲》一度遭對手噓聲。出現這樣的現象,按照法國的規定,要終止比賽,政府官員也要退場。到了2003年,法國又針對褻瀆國歌國旗的行為對全體國民進行具有約束力的立法,規定在由公共機關組織或管理的重大活動中,如果公開對法國的國歌、國旗表示不敬,將被判處7500歐元罰款,情節嚴重者還將被判處半年有期徒刑。
同樣的,馬來西亞也規定任何人在任何公共場所蓄意表現對國歌不尊敬,將被判罰款或監禁;羅馬尼亞的一個歌手在公開場合篡改國歌,結果也被判刑、罰款。
解放周末:《國歌法》出臺后,也有些人擔心,是不是以后唱不好國歌就違法了?
于海:這是一種誤解。國歌立法的重點是說,在正式場合下,對國歌要敬畏,這是對國家民族的尊重;在公開場合下,演奏國歌應該有一個參照,使用正確的版本演奏;在重大場合下,國歌在演奏演唱時應該被尊重,并不是說單個人唱不好國歌就是違法。
最后一句為什么多了一個“進”
解放周末:《國歌法》 還規定了要將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唱國歌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怎樣的聯系?
于海:通過國歌立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什么?國歌里滲透著民族精神,對于培養下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是很有作用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應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唱響國歌開始。
不僅中國如此,國外也是這樣。我曾去美國拜訪一個好朋友,他的女兒當時剛上小學,我和她一起玩,就唱起了美國國歌。我一唱,她就站起來,一動不動,完整唱完以后,才坐下來跟我說話,我非常感動;日本國歌的節奏比較緩慢,這樣的節奏合唱容易唱不齊,但我到日本去開會,看到六七千人全體起立唱國歌,充滿感情、有力度地唱,排山倒海,那時候真的是感動。
但我們的國歌是怎么唱的?許多人張不開嘴,甚至有人不會唱。我看到一個調查,讓一所大學的大學生默寫國歌的歌詞,結果全答對的只有25%。而問小學生們,國歌是誰作詞、誰作曲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作曲貝多芬,讓人啼笑皆非。
解放周末:如果連國歌都唱不好,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的失敗。
于海:是的。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怎么做?國歌這個最現成、最好的題材沒有好好利用,不應該啊。我們的青少年可以背那么多唐詩、宋詞,會那么多外語,84個字的國歌卻唱不全、唱不好,不可悲嗎?他們可以唱幾百首上千首的流行歌曲,怎么連國歌都不會唱?
國歌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國的《馬賽曲》、美國的《星條旗》、俄羅斯的《俄羅斯,我們神圣的祖國》一樣,《義勇軍進行曲》也是民族精神最好的提煉。
想想當年人們走在抗日前線,走上街頭,唱著這么有氣勢的歌,“起來!”誰要起來?“不愿意做奴隸的人們”,之后空半拍,“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非常有力。“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然后,“起來!起來!起來!”三個“起來”一個比一個高。最終,“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解放周末:很多人問,國歌的最后一句為什么多了一個“進”?于海:這才是國歌的點睛之筆——“前進進”的節奏感,凸顯了國歌精神的進行時態,就好像在指引我們。有些人唱到“前進,前進,前進進”,會放慢、延長,因為覺得這樣唱得穩。我堅決反對延長。前進哪里有終止?一定要讓最后一句和前面保持一樣的節奏,讓人感覺我們的步子在往前走。雖然戰火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中華民族的奮進還在繼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還在繼續。放開嗓子,自豪地大聲唱出我們的國歌,才能讓中華民族的堅強斗志和不屈精神代代相傳。
記者手記
希望所有孩子都走在有音樂相伴的路上
于海與國歌的交集,始于1970年。
那年的國慶閱兵,他只有15歲,是聯合軍樂團最年輕的隊員之一,作為單簧管演奏員,在天安門城樓面向毛主席和樂隊一起奏響國歌。14年后,作為聯合軍樂團最年輕的分指揮,于海又一次站在了天安門廣場,指揮國歌的演奏。
國慶50周年、60周年大閱兵上,于海連續兩次擔任聯合軍樂團的總指揮。隨著他的雙手用力向外一劃、一抬、一落,在身前穩穩地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激昂澎湃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天地。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上,解放軍合唱團團長兼總指揮的重擔,毫無懸念地再次落到了他的肩上。
談起如何走上音樂的道路,于海說:“不是我選擇音樂,而是音樂選擇了我。”
于海成長在山東高密,年輕時,當兵是他最大的夢想。1969年,于海報名參加工程兵,最終因父母舍不得他而放棄。第二次報名,錄取結束后,工作人員將體檢時間告訴了于海的弟弟,結果弟弟忘記了,再一次錯過。1969年10月份,解放軍軍樂團到山東招生,整個高密只有8個名額。于海因為咳嗽導致肺部有鈣化點而沒能入選。幾天后,于海接到了讓他再次體檢的通知。原來是鄰縣空缺一個名額,時任解放軍軍樂團的小號演奏家朱堯洲想到了于海,提議讓他再來試試。這一次,于海才通過體檢,進入解放軍軍樂團。
“這就像是命運的選擇”,于海感慨。他覺得,一生與音樂相隨,是他最大的幸運:“人的智商固然重要,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一定是拼情商的,藝術就是打開情商最好的一把鑰匙。”
于海曾經在清華、北大兼職,也曾在北京的一個少年藝術團教學生,他的學生長大后,有學醫的、學法律的、搞經濟的、搞建筑的,生活豐富多彩。很多學生告訴他,因為他們學了音樂,才懂得了美,懂得了享受人生。
雨果曾說,開啟人類智慧大門的三把鑰匙是字母、數字、音符。但不得不承認,親近音樂的孩子還是少數,國人的音樂素養普遍偏低,音樂教育存在著很多短板。于海對此也有著深深的擔憂:“由于音樂課程不在高考范疇,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非音樂類高校又很少有專門的音樂研修課,這就讓許多學生終生與音樂無緣。目前的音樂教育更多是以考級為目的,應付式的音樂學習對孩子來說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
如何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音樂教育?于海建議,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校,應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樂隊與合唱隊,因為合唱和管樂的參與性特別強,容易普及。“音樂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希望中國所有的孩子,都能走在有音樂相伴的道路上。”
國歌奏唱背后的故事
1999年國慶50周年大典,曾創造了受閱部隊通過天安門時間誤差只有0.3秒的紀錄。
為了保證這不到0.3秒的誤差,解放軍軍樂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按照閱兵行進的速度,解放軍軍樂團的演奏節奏設定在每分鐘116拍。用節拍器來卡住每一個隊員的速度和節奏,差半拍都不行。于海每天都對著節拍器和秒表無數遍地練習,還與兩位副總指揮和18位分指揮共同探討研究、加練同步打拍子。
參加閱兵的受閱部隊是按照軍樂團的節奏來踩步伐的。不過當時很多方隊卻寫信給總指揮部,稱軍樂團的演奏忽快忽慢,讓人摸不準節奏。原來,聲音的傳播速度大約為一分鐘340米。軍樂團是在天安門廣場上演奏的,當受閱部隊走近天安門廣場時,他們會覺得節奏越來越快。反之當他們離開天安門廣場時,會覺得節奏越來越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軍樂隊和受閱部隊一起,根據距離調整步伐,最終成功地踩準每一個節奏。
此外,升國旗的一個小細節也反映了國慶閱兵對時間的精準要求。國歌要準確地控制在46秒,分毫不差才能保證國歌演奏結束的同時國旗正好升到旗桿頂部。但排練時于海發現,國歌演奏結束,國旗往往距離頂端還有一小段距離。這是怎么回事?于海到國旗班與升旗手討論,終于發現升旗手在接到指揮信號到按下升旗按鈕之間有半秒鐘的誤差。正是這半秒鐘才讓預演時升國旗無法做到完美。于是,軍樂團的演奏也考慮到這半秒的誤差,保證了完全同步。
2015年“9·3”大閱兵時,天安門廣場上的合唱團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支1200人的合唱團,正是由于海一手組建的。
但合唱團的成員并非來自部隊的文藝兵,而是來自各個軍事院校的學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聲樂訓練。這是我國閱兵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閱兵史上第一支全部由軍校學員組成的合唱隊伍。
為了能讓這批合唱團成員快速成長起來,于海專門請了40名文藝兵當教導員。一個個教,一句句教,甚至連表情也要從頭教起。
那段時間,合唱團團員都有個口頭禪:“你今天啃蘋果了嗎?”原來,因為咬蘋果的口型跟演唱的口型是一樣的,就有教員發明了咬蘋果練口型法。“打哈欠法”也是訓練中常用的方法。有一次上級檢查訓練,聽到一串打哈欠的聲音,感覺很奇怪:是不是隊員們訓練太累了?后來才知道,有老師發現打哈欠的發聲類似美聲,就教合唱隊員怎么打哈欠,發出柔和又有質感的聲音。
合唱團團員們不僅要唱,還要配合演唱做動作。在唱指定歌曲時,隊員們要全體敬禮,但要做到整齊劃一很不容易。合唱團里有句話:“1200減1等于0。”只要有一個人做錯,都會影響整體,大家的努力就白費。在訓練中,角度好不好,手高了一點點還是歪了一點點,抬的高度,傾斜的角度都要校正,才最終確保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的軍歌嘹亮與完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