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美術作品匯聚北京雙年展 “2017·第七屆 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亮相中國美術館
《絲綢之路新篇章》
一場國際視覺盛宴前天起登陸中國美術館。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以“絲路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2017·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開幕。這也是全球迄今為止首個達到一百個參展國家的美術展覽,表明了北京雙年展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日益提升。
本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絲路與世界文明”,旨在弘揚絲路精神,提倡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以當代藝術形式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最終共有來自五大洲102個國家的567位藝術家入選,參展作品共計601件。其中,外國(含特展)作品411件,中國作品190件,涵蓋當代繪畫、雕塑、裝置、影像以及其他多媒體作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雙年展的主題創作填補了當前大型“一帶一路”主題美術作品的空白。組委會專門組織國內美術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了兩件大體量的主題作品:一件是鄭百重先生創作的6米長的國畫《海上絲路新篇章》,一件是馮路敏等合作的8米長的油畫《絲綢之路新篇章》。
北京雙年展創建15年來,很多參展藝術家尤其是國際藝術家把自己的參展作品無償捐贈給主辦方。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自2003年舉辦首屆北京雙年展開始,累積接受世界60多個國家500多位入選藝術家繪畫和雕塑類捐贈作品達500余件,約占歷屆北京雙年展展品總數的八分之一,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質量最高、品類最豐富的獨一無二的國外當代美術品收藏。
北青報記者在展覽現場發現,為方便民眾觀展,本屆雙年展特別設置了一些很暖心的環節,比如加大展簽尺寸,增加作品說明等中英文導覽信息等。為增加展覽空間藝術性及互動性,彌補觀眾觀看展覽時不能觸碰展品的遺憾,特意選取部分有關絲路風光、交通工具、駱駝等內容的作品圖像制成休息區凳子的座套,使觀眾在觀看以外還能通過如此“可觀可坐”的方式和作品產生奇妙的接觸與互動,實際上是將純粹的不可觸碰的學術展品在“現場”進行了裝飾性的實用設計轉化,拉近觀眾和作品的距離。
供圖/北京雙年展辦公室
新聞鏈接
北京雙年展logo的闡釋
北京雙年展的標志由兩條筆觸似的圖形相互嚙合構成。右邊的筆觸顯得飄逸、瀟灑,象征著美術的浪漫、灑脫,同時也象征東方藝術的獨特韻味;左邊的筆觸則顯得規整,代表了西方藝術的嚴謹、寫實。一邊灑脫,一邊嚴謹,不僅使整個標志既穩重又富有動感,同時寓意著北京與國際,東方與西方的交流融合,也符合了現代藝術界所提倡的“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大趨勢。右邊的筆觸又似一個“對號”,意為此次展覽的正確性。兩條筆觸又代表了展覽兩年進行一次。標志的主體顏色為紅、黃、藍,三原色代表著藝術的多姿多彩。同時標志由于采用了漸變的手法,象征著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