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繪中國故事的斑斕畫卷
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走入生活、貼近人民,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態度;以高于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文藝工作者既要有這樣的態度,也要有這樣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作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廣大作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要求,飽含對人民的真切情感行走在廣袤的大地之上,經受精神的洗禮和磨礪,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中國文學表現現實生活的能力不斷提高,在時代的波瀾壯闊、人民的喜怒哀樂中描繪出中國故事的斑斕畫卷。
5年來,中國作協不斷開拓思路,創新方式方法,面向基層,講求實效,通過定點深入生活、作家掛職等舉措,為深入生活搭建渠道、提供保障。其中,定點深入生活扶持項目自2010年實施以來,共扶持454人次,截至目前,參與其中的作家已出版著作200余部,刊發作品500余篇(首),多部獲“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等獎項。在近幾年的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中國作協設置了“中國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迎接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等主題專項,并設置了“科技創新報國70年”、“中國報告”等報告文學專項,鼓勵作家講述中國故事,發出時代強音。中國作協所屬報刊社網也將宣傳深入生活作家典型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及時、鮮活的報道反映他們深入生活的情況,刊發優秀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學界蔚然成風。
這5年,也是行走的5年、收獲的5年。中國作協組織進行了一系列主題采訪,作家們走向廣闊天地,感受時代脈動。今年7月,中國作協啟動了“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主題采訪,三批近百名作家先后赴江西、廣東、天津、遼寧、安徽、江蘇、新疆等地采訪。8月,組織作家赴塞罕壩機械林場采訪創作,用文學形式記錄塞罕壩機械林場植樹造林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此之前,56個民族作家紅色贛州行、絲路文學之旅、“重走長征路”、海上和草原絲綢之路采訪、文學三沙行等活動促使一大批作家深入革命老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在扎根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長見識、出作品。
文學的根在基層,人民的需要是文學存在的根本價值。越來越多的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與基層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交流互動,把文學的種子撒向祖國各地。在基層,作家們“身入”、“心入”、“情入”,豐富自己,惠及他人。幾十年前,作家柳青“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如今,這樣的精神和情懷在一代代中國作家之間傳承。賈平凹、張煒、阿來、徐劍、王宏甲、范穩、李春雷、邵麗、李駿虎、王小鷹、陳啟文、丁燕等一大批作家,把目光投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前線,關注改革進程中個體的成長和發展,積累了大量鮮活生動的文學素材,創作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導下,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從西北大漠到沿海小島,從邊防哨所到森林草原,從城市建設到興農一線,作家們的腳步遍及大江南北,他們一次次遠行,一次次歸來,又一次次再出發,把在生活中的收獲和感悟傾注于筆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創造出一部部振奮人心、昂揚向上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