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會:創意引領民族文創產品新潮流
新疆展廳的參展主題極為醒目:“中華文脈、創意新疆”。
青海玉樹的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
墨脫茶葉外包裝設計時尚、精致,十分吸引眼球。
時尚的新疆“密作”手工刺繡耳機。
蒙古包播放器惹人愛。
廣西民族博物館設計的文創產品非常有民族特色。
在9月11日至13日舉辦的第12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北京文博會”)上,民族文創產品注重創意蔚然成風,從設計、研發到包裝、銷售,處處彰顯獨具匠心的設計創意,實現了產品的審美與實用兼容、時尚與傳統和諧共存。
北京文博會是由文化部、新聞出版與廣電總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委宣傳部等26個委辦局協辦,北京市貿促會承辦的大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盛會。本屆文博會共設8個展館,分為“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展區”“首屆北京國際語言文化博覽會”“臺灣文化創意展區”“第二屆炫彩世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動”等十多個展區。其中,民族文創產品主要集中在“省市文化創意產業展區”和“民族特色文創展區”。
西部民族地區的參展熱情高漲。“省市文化創意產業展區”共有13個省市區的展團參展,其中,來自西部民族地區的展團達11家。西藏、新疆、內蒙古、廣西、貴州、海南、青海玉樹等展廳,都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
走進新疆展廳,“中華文脈、創意新疆”的參展主題極為醒目;電子顯示屏上方,用紅字標識了參展目標:“提升特色文化產業競爭力”。此次參展,新疆推出了由21家文創單位和企業組成的大型“文創軍團”,共分為四大板塊——指尖上的非遺、記憶中的文創、特色文化+、映像樂舞,彰顯了新疆在文創產業上的實力。
參展的文創產品中,不少少數民族古老的“非遺”經過設計師的嫁接,煥發出新的時尚魅力。在深圳文博會大放異彩的手工刺繡耳機,被放置在顯著位置。這款由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推出的“密作”文創產品,將哈密民族傳統刺繡工藝引入耳機裝飾,引領了時尚新潮流。
據介紹,由雅昌文化集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哈密地區三方合作成立的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是全國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目前,該工作站已經研發了798種運用哈密刺繡元素的新產品;參加培訓的繡娘達5100人次,已有1200位繡娘參與到哈密維吾爾族刺繡“振興計劃”之中。工作站給繡娘的訂單總數為3.2萬個。
彝繡文化傳承人羅珺,將傳統彝繡的色彩、圖案和風格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生產出來的箱包、掛毯、靠墊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帶動了一大批彝族繡娘致富。公司現有繡女800多人,2016年產值達1618萬元,成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繡行業的龍頭企業。
民族地區文創產業方興未艾,不僅出現了數量眾多的文創企業,而且產品的時尚性與實用性結合越來越緊密。
內蒙古印象蒙古文化傳播公司推出的馬頭琴U盤、蒙古包播放器、蒙古包加濕器,用民族特色元素裝點現代生活用品,吸引了很多關注的目光。據介紹,該公司所有的民族文創設計、文創產品、蒙古語應用系統,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取得了相關的專利以及著作權。
一些傳統行業也加大了文創設計力度。古老的普洱茶不僅有了精致的外包裝,還制作成了便于分割的小圓餅。“一個小圓餅是10克,可以一次泡,也可以分成兩次泡,非常方便。”云南省瀾滄縣云株溢茶廠銷售負責人介紹說。
林芝墨脫茶葉公司推出的“墨脫”茶葉,為適應現代人生活需求推出了便于攜帶、分享的小包裝。茶葉外包裝設計時尚、精致,十分吸引眼球。據銷售王艷寧介紹,該公司擁有一個10人的大學生設計團隊,專門負責產品的外包裝設計和市場推廣,目的就是要改變民族特色產品一貫的“土氣”形象,打造高端藏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