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文化相融,會相得益彰
文化項目注入科學基因,會使科學與文化相得益彰。
以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為例,其將考古發掘、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結合起來,是一種很好的探索。發現的物質文化遺物和遺跡,集文化價值、游覽觀光價值于一體,可以調動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在考古現場規劃場館進行遺址保護,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如果把遺址資源和文化旅游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得科學項目的研究成果跟公眾面對面,還能使得項目的經濟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可以有效解決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的難題。
不過,科學價值與文化旅游之間需要平衡,以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為例,其核心是泥河灣記錄了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發展演變的過程,必須做好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即遺址的發掘保護和研究。
也就是說,注入科學基因的文化項目,科學價值是基礎,也是它的靈魂,如果這方面放松了或者做得不扎實,類似的遺址公園就會失去生命力。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以,此類文化項目一定要做好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在不影響科學研究的前提下適度開發。
(作者:高星,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