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水墨文字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 馮驥才  2017年09月12日10:54

    兀自飛行的鳥兒常常會令我感動。

    在綿綿細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見過一只黑色的孤鳥。它用力扇動著又濕又沉的翅膀,撥開濃重的雨霧和疊積的煙靄,艱難卻直線地飛行著。我想,它這樣飛,一定有著非同尋常的目的。它是一只遲歸的鳥兒?迷途的鳥兒?它為了保護巢中的雛鳥還是尋覓丟失的伙伴?它扇動的翅膀,緩慢、有力、富于節奏,好像慢鏡頭里的飛鳥。它身體疲憊而內心頑強。它像一個昂揚而閃亮的音符在低調的旋律中穿行。

    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覺,一種類似的感覺;那種身體勞頓不堪而內心的火猶然熊熊不息的感覺。

    后來我把這只鳥,畫在我的一幅畫中。

    所以我說,繪畫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來表達最人為的內涵。這也正是文人畫首要的本性。

    畫又是畫家作畫時的心電圖。畫中的線全是一種心跡。因為,唯有線條才是直抒胸臆的。

    心有柔情,線則纏綿;心有怒氣,線也發狂。心境如水時,一條線從筆尖輕輕吐出,如繭吐絲,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發,似風驟至,不用你去想怎樣運腕操筆,一時間,線條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發生了變化。

    為此,我最愛畫樹畫枝。

    在畫家眼里樹枝全是線條;在文人眼里,樹枝無不帶著情感。

    樹枝千姿萬態,皆能依情而變。樹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爭,可倚;唯此,它或軒昂,或憂郁,或激奮,或適然,或堅韌,或依戀……我畫一大片木葉凋零而傾倒于泥濘中的樹木時,竟然落下淚來。而每一筆斜拖而下的長長的線,都是這種傷感的一次宣泄與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緣何動筆?

    至于畫中的樹,我常常把它們當做一個個人物。它們或是一大片肅然站在那里,莊重而陰沉,氣勢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態,各不相同,帶著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從畫面的森林中發現一棵婆娑而輕盈的小白樺樹。它嬌小、寧靜、含蓄;那葉子稀少的樹冠是薄薄的衣衫。作畫時我并沒有著意地刻畫它。但此時,它仿佛從森林中走出來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個少女寫出來。

    馮驥才畫作《靜寂》

    繪畫如同文學一樣,作品完成后往往與最初的想象全然不同。作品只是創作過程的結果。而這個過程卻充滿快感,其樂無窮。這快感包括抒發、宣泄、發現、深化與升華。

    繪畫比起文學有更多的變數。因為,吸水性極強的宣紙與含著或濃或淡水墨的毛筆接觸時,充滿了意外與偶然。它在控制之中顯露光彩,在控制之外卻會現出神奇。在筆鋒掃過之地方,本應該浮現出一片沉睡在晨霧中的遠灘,可是感覺上卻像陽光下搖曳的亮閃閃的荻花,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閑云?有時筆中的水墨過多過濃,天下的云向下流散,壓向大地山川,慢慢地將山頂峰尖黑壓壓地吞沒。它叫我感受到,這是天空對大地驚人的愛!但在動筆之前,并無如此的想象。到底是什么,把我們曾經有過的感受喚起與激發?

    是繪畫的偶然性。

    然而,繪畫的偶然必須與我們的心靈碰撞才會轉化為一種獨特的畫面。

    繪畫過程中總是充滿了不斷的偶然,忽而出現,忽而消失。就像我們寫作中那些想象的明滅,都是一種偶然。感受這種偶然是我們的心靈。將這種偶然變為必然的,是我們敏感又敏銳的心靈。

    因為我們是寫作人。我們有著過于敏感的內心。我們的心還積攢著龐雜無窮的人生感受。我們無意中的記憶遠遠多于有意的記憶;我們深藏心中人生的積累永遠大于寫在稿紙上的有限的素材。但這些記憶無形地擁滿心中,日積月累,重重疊疊,誰知道哪一片意外形態的水墨,會勾出一串曾經牽腸掛肚的昨天?

    然而,一旦我們捕捉到一個千載難逢的偶然,繪畫就抓住它不放,將它定格,然后去確定它、加強它、深化它。一句話:

    藝術就是將瞬間化為永恒。

    純畫家的作畫對象是他人;文人(也就是寫作人)作畫對象主要是自己。面對自己和滿足自己。寫作人作畫首先是一種自言自語;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動。

    因此,寫作人的繪畫追求精神與情感的感染力;純畫家的繪畫崇尚視覺與審美的沖擊力。

    純畫家追求技術效果和形式感,寫作人則把繪畫作為一種心靈工具。

    一陣急雨沙沙有聲落在紙上,那是我灑落在紙上的水墨。江中的小舟很快就被這陣蒙蒙雨霧所遮翳。只有桅桿似隱似現。不能叫這雨過密過緊,吞沒一切。于是,一支蘸足清水的羊毫大筆揮去,如一陣風,掀起雨幕的一角,將另一只扁舟清晰地顯露出來,連那個頭頂竹笠、佇立船頭的艄公也看得分外真切。一種混沌中片刻的清明,昏沉里瞬息的清醒。可是,跟著我又將一陣急雨似淋漓的水墨灑落紙上,將這扁舟的船尾遮蔽起來,只留下這瞬息顯現的船頭與艄公。

    我作畫的過程就像我上邊文字所敘述的過程。我追求這個過程的一切最終全都保留在畫面上,并在畫面上能夠體驗到,這就是可敘述性。

    寫作的敘述是線性的、過程性的,一字一句,不斷加入細節,逐步深化。

    這里,我的《樹后邊是太陽》正是這樣:大雪后的山野一片潔白,絕無人跡。如果沒有陽光,一定寒冽又寂寥。然而,太陽并沒有隱遁,它就在樹林的后邊。雖然看不見它燦爛奪目的本身,但它無比明亮的光芒卻穿過樹干與枝椏,照射過來,巨大的樹影無際無涯地展開,一下子鋪滿了遼闊的雪原。

    于是,一種文學性質需要說明白,就是我這里所說的敘述性。它不屬于詩,而屬于散文。那么繪畫的可敘述也就是繪畫的散文化。

    馮驥才畫作《樹后邊是太陽》

    最能寄情寓意的是大自然的事物。

    比如前邊所說樹枝的線條可以直接抒發情緒。

    再比如,這種種情緒還可以注入流水。無論它激揚、傾瀉、奔流,還是流淌、潺緩、波瀾不驚,全是一時的心緒。一瀉萬里如同浩蕩的胸襟;驟然的狂波好似突變的心境;細碎的漣漪中夾雜著多少放不下的愁思?

    至于光,它能使一切事物變得充滿生命感。哪怕是逆光中的炊煙。一切逆光的樹葉都勝于艷麗的花。這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一切生命都受惠于太陽。生命的一切物質含著陽光的因子。比如我們迎著太陽閉上眼,便會發現被太陽照透的眼皮里那種血色,通紅透明,其美無比。

    還有秋天的事物。一年四季里,唯有秋天是寫不盡也畫不盡的。春之萌動與銳氣,夏之蓬勃與繁華,冬之蕭瑟與寂寥,其實也都包括在秋天里。秋天的前一半銜接著夏天,后一半融入冬天。它本身又是大自然最豐饒的成熟期。故此,秋的本質是矛盾又斑斕,無望與超逸,繁華而短促,傷感而自足。

    寫作人的心境總是百感交集的。比起單純的情境,他們一定更喜歡唯秋天才有的蕭疏的靜寂,溫柔的激蕩,甜蜜的憂傷,以及放達又優美的苦澀。

    能夠把一切人生的苦楚都化為一種美的只有藝術。

    在秋天里,我喜歡蘆花。這種在荒灘野水中開放的花,是大自然開得最遲的野花。它銀白色的花有如人老了的白發。它象征著大自然一輪生命的衰老嗎?如果沒有染發劑,人間一定處處皆蘆花。它生在細細的葦稈的上端,在日漸寒冽的風里不停地搖曳。然而,從來沒有一根蘆葦荻花是被寒風吹倒吹落的!還有,在漫長的夏天里,它從不開花,任憑人們漠視它,把它只當作大自然的蕓蕓眾生,當作水邊普普通通的野草。它卻不在乎人們怎么看它,一直要等到百木凋零的深秋,才噴放出那穗樣的毛茸茸的花來。沒有任何花朵與它爭艷。不,本來它的天性就是與世無爭的。它無限地輕柔,也無限地灑脫。雖然它不停地在風中搖動,但每一個姿態都自在,隨意,絕不矯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陽光的照耀下, 它那么奪目和圣潔!我敢說,沒有一種花能比它更飄灑、自由、多情,以及這般極致的美!也沒有一種花比它更堅韌與頑強。它從不取悅于人,也從不凋謝摧折。直到河水封凍,它依然挺立在荒野上。它最終是被寒風一點點撕碎的。

    在這永無定態的花穗與飄逸自由的莖葉中,我能獲得多少人生的啟示與人生的共鳴?

    馮驥才畫作《往事》

    繪畫的語言是可視的。

    繪畫的語言有兩種:一是形式的,一種技術的。中國人叫做筆墨,現代人叫做水墨。

    我更看重筆墨這種語言。

    筆作用于紙,無論輕重緩急;墨作用于紙,無論濃淡濕枯——都是心情使然。

    筆的老辣是心靈的枯澀,墨的溶化是情感的舒展;筆的輕淡是一種懷想,墨的濃重是一種撞擊。故此,再好的肌理美如果不能碰響心里事物,我也會將它拒之于畫外。

    文學表達含混的事物,需要準確與清晰的語言;繪畫表達含混的事物,卻需要同樣含混的筆墨。含混是一種視覺美,也是我們常在的一種心境。它曖昧、未明、無盡、囁嚅、富于想象。如果寫作人作畫,便一定會醉心般地身陷其中。

    我習慣寫散文時,放一些與文章同種氣質的音樂做背景。

    那天,我在寫一只擱淺于湖邊的棄船在苦苦期待著潮汐。忽然,耳邊聽到潮汐之聲驟起。當然這是音樂之聲,是拉赫馬尼諾夫的音樂吧!我看到一排排長長的深色的潮水迎面而來。它們卷著雪白的浪花,來自天邊,其速何疾!一排涌過, 又一排上來,向著擱淺的小船愈來愈近。雨點般的水點濺在干枯的船板上,揚起的浪頭像伸過來的透明而急切的手。音樂的旋律一層層如潮地拍打在我的心上。我緊張地捏著筆桿,心里激動不已,卻不知該怎么寫。

    突然,我一推書桌,去到畫室。我知道現在繪畫已經是我最好的方式了。

    我把白宣紙像月光一樣鋪在畫案上,滿滿地刷上清水。然后,用一枝水墨大筆來回幾筆,墨色神奇地洇開,頓時烏云滿紙。跟著大筆落入水盂,筆中的余墨在盂中的清水里像煙一樣地散開。我將一筆極淡的花青又窄又長地抹上去,讓陰云之間留下一隙天空。隨即另操起一支兼毫的長鋒,重墨枯筆,捻動筆管,在烏云壓迫下畫出一排排翻滾而來的潮汐……筆中的水墨不時飛濺到桌上手背上,筆桿碰在盆子碟子上叮當有聲。我已經進入繪畫之中了。

    待我畫完這幅《久待》,面對畫面,尚覺滿意,但總覺還有什么東西深藏畫中。沉默的圖畫是無法把這東西“說”出來的。我著意地去想,不覺拿起鋼筆,順手把一句話寫在稿紙上:

    “人生的大部分時間就像釣者那樣守著一種美麗的空望。”

    跟著,我就寫了下去:

    “期望沒有句號。”

    “美好的人生是始終堅守著最初的理想。”

    “真正的愛情是始終恪守著最初的誓言。”

    “愛比被愛幸福。”

    于是,我又返回到文學中來。我經常往返在文學與繪畫之間,然而這是一種甜蜜的往返。

    ▌推薦閱讀

    《俗世奇人》(足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咸土堿,風習強悍。近百余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故而隨想隨記,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自出版以來,發行量已逾150萬冊。此次《俗世奇人》(足本)又在舊版基礎上,增加馮驥才18篇新作而集成的最全的版本,同時還有馮先生親自手繪39幅插圖。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2020国产精品视频|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机视频大陆|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777午夜精品久久av蜜臀|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www.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在线观看精品一区| 精品乱码一卡2卡三卡4卡网| 91麻豆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97视频精品视频人人一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