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新天地 ——2017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綜述
“中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會議——2017·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在呼倫貝爾舉行
“中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會議——2017·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合影
2017年8月24日至2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辦的“中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會議——2017·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在呼倫貝爾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主任烏熱爾圖,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葉梅、阿扎提·蘇里坦,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副主席尚貴榮,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汪海濤,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哈斯畢力格,以及來自北京、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廣東、山東、河南、延邊等省市區的40余位作家、評論家、學者與會。
論壇探討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如何適應網絡文學異軍突起這種迅猛發展的形勢,面對這場文學浪潮的沖擊并進行突圍,如何在堅持傳統創作的前提下建設自己的網絡文學園地,在網絡時代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創新文學觀念及樣式,壯大中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隊伍,提高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審美水平,建立獨具特色的中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傳播、交流、評價體系等話題。
白庚勝在講話中高度肯定網絡文學在當今中國文學中的地位,并提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應該主動適應這種迅猛發展的文學形勢,在堅持傳統創作的同時建設網絡文學園地,創新文學創作、傳播、欣賞方式,使少數民族網絡文學迅速跟上中國網絡文學前進的步伐,并融入到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大潮之中。他提出,少數民族文學界應改變傳統文學至上獨尊的觀念,以平等觀與平常心接受、善待、共享、發展網絡文學;爭取國家支持,將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納入國家文化戰略、文學整體發展規劃中;建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有關機構、確立組織領導主體,并將之納入中國作協少數民族網絡文學建設體系;制訂戰略,找到符合實際的切入口,確定具體操作實施的時間表、路線圖;在遵從中國網絡文學發展規律的同時,針對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特殊性作精準扶持與指導、交流;建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安全體系、評價體系,確保其服務于國家戰略,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強化少數民族網絡文學與國際網絡文學的交流交往,既堅守自己、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又不游離于當代世界網絡文明之外。
與會者通過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等形式,從不同領域、維度對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價值意義、發展現狀、市場環境、前景規劃、組織引導等進行了交流,一致肯定中國作協近年在網絡文學領域所做的努力,認為此次論壇具有前瞻性、及時性、針對性、專業性、多元性,為少數民族網絡文學事業搭建了橋梁、匯聚了力量、引領了方向。
關于網絡文學興起對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意義,歐陽友權、邵燕君等專家認為,網絡文學是科技帶來的新的寫作形式,可以消弭少數民族文學因地域偏僻、經濟欠發達、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所造成的差距。傳統的文學建制建立在印刷文明的基礎上,具有中心化的特點,而互聯網復活了少數民族母語的血緣空間,使少數民族母語得以“活的”保存。少數民族文學應充分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從媒介的角度重新認識網絡寫作、大力扶持,使之成為散居在各地區的少數民族作者重要的寫作手段。
滿全、海日寒、狄力木拉提、曾攀、木帕古體、金豪等來自各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家、學者詳盡介紹了蒙古族、維吾爾族、壯族、彝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特性,認為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創作主體具有全民化、民間化的特點,創作者年齡偏近中年,職業多為公職人員,傳統作家積極參與其中;創作體裁以詩歌、散文為主,小說為輔;作品的思想情感大眾化、通俗化、狂歡化,是帶有浪漫色彩的現實主義文學。
論壇上,多位知名網絡作家與與會的評論家、少數民族作家進行積極熱烈的互動和討論,加深了與會學者、傳統作家對網絡文學的認識,消除了偏見和困惑,增進了彼此間的認同和聯系。侗族網絡作家南無袈裟理科佛、苗族網絡作家紅娘子等在網絡文學寫作中充分利用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向更多讀者展現本民族文化,并呼吁更多的網絡作家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到網絡文學創作中。阿菩、王祥等代表指出,網絡寫作從誕生起就沒有族別的界限,許多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偏好以各少數民族的神話和價值觀作為故事背景,使網絡文學的跨民族寫作天然內涵各民族間的互容和理解;封閉是誤解和偏見的來源,網絡文學為各民族的融合、開放提供了平臺。
討論中,與會代表紛紛為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發展建言獻策。阿扎提·蘇里坦等提出,網絡文學已經充分市場化,少數民族網絡文學、尤其是少數民族母語網絡文學市場化運營尚為艱難,希望創建全國性多民族網絡文學網站,市場運作與國家支持協同發力,共同將少數民族網絡文學事業從無到有培育發展好。紅娘子建議樹立典型和榜樣,用少數民族網絡文學大神在網絡文學領域取得成功的例子,引領一批少數民族作者從事網絡寫作,進而提高收入、開闊眼界、縮小差距;舉辦全國少數民族網絡文學作家班,加強培養和引導,用少數民族網絡文學作品傳播民族文化,增進了解、促進團結。尹漢胤提出,應對網絡文學給予公平待遇,在“駿馬獎”中設置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相關獎項。
論壇期間,與會代表達成共識:網絡文學是信息時代下的一種全新文學形式,是媒介特性的產物;網絡文學內部也存在分化,一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藝術性,一部分作品在商業化的逐利驅動下流于通俗、市儈,網絡文學并不是必然與速度快、質量低所掛鉤;少數民族文學界乃至文學界應接受網絡文學發展的大勢所趨,搭建新的評價標準以衡量網絡文學的文學性;對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進行有效引導,使其最終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