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經典作品在深展出 “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
展覽現場
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瑪格南(Magnum)的創立者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近百幅經典作品第一次以回顧展的形式集中來到中國展出——14日下午,“聚焦與失焦——羅伯特·卡帕影像回顧展”作為第四屆國際城區影像節(IUIF)攝影單元的首場專題大展在深圳開幕。
展覽由大乾藝術機構和瑪格南聯合舉辦,美國獨立文化歷史學家理查德·維蘭(Richard Whelan)及中國攝影記者聯盟發起人單增輝聯合策展,在深圳大學美術館舉行的展覽將持續至9月10日。這也是自2016年大乾藝術通過展覽《瑪格南手稿——攝影經典的誕生》,將瑪格南首次以整體名義引入中國后,瑪格南第二次以官方名義在中國舉辦的展覽。
●以生命作賭注,揭露戰爭的殘酷
卡帕原名安德烈·弗里德曼(Endre Friedmann),1913年出生于匈牙利一個猶太家庭,1954年在越南戰場拍攝時踩到地雷不幸遇難。
在他短暫的40年生命里,深入報道了5場大戰:西班牙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阿以戰爭,以及越南抗法戰爭。時至今日,這些作品已超越特定的歷史時期,成為具備永恒和普遍特質的影像經典。
卡帕的成名作,是1936年在西班牙內戰中拍攝的“倒下的士兵”。畫面中,一名戰士被子彈擊中,身體后仰,再沒有力氣抓緊手中的步槍,似乎馬上就要倒向地面,戰爭的殘酷與恐怖就這樣被永遠定格。
卡帕職業生涯高峰的代表作,是傳奇的“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徹底逆轉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的諾曼底登陸作戰打響。卡帕再次以生命作賭注,跟隨第一批美軍登陸法國諾曼底海岸戰況最激烈的奧馬哈海灘,拍攝到了泡在海水里的美國步兵在令人窒息的炮火中艱難突圍的畫面。
●拍攝中國抗日,聚焦平民的苦難
卡帕說,“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靠得不夠近。”因此,他總是出現在戰地最前線,試圖用相機還原被戰爭抹殺的人性,揭露戰爭的殘酷與恐怖。因為對于戰爭苦難的感同身受,卡帕戰地攝影的另外一面是記錄無辜平民的苦難,特別是戰爭中的兒童。他也極少拍攝死亡或重傷的悲慘畫面,更多地把鏡頭聚焦于戰爭幸存者的生活。
1938年2月至9月,卡帕來到中國拍攝抗日戰爭,記錄下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臺兒莊戰役、花園口決堤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展覽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象征著中國抗戰的少年士兵、日軍轟炸下的漢口市民、在雪地里打雪仗忘記了戰火的孩子、站在馬克思畫像前的周恩來,體現出卡帕對中國人民深深的同情。這些作品通過美國《生活》雜志的發表,喚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反法西斯戰場的極大關注。
●珍貴文獻,揭開傳奇背后的故事
展覽策展人理查德·維蘭認為,卡帕影像中的巨大力量來自于他獨特的人格。
卡帕在生活中記錄下的朋友與愛人的肖像作品,本次展覽也以專門的篇章展出,讓觀眾得以看到卡帕在戰地之外的另一面。 同時,一批珍貴的紀錄片、采訪音頻和當年刊登卡帕作品的原版《生活》雜志等,也首度在國內展出。
首先是5期刊載了卡帕作品的原版《生活》雜志,從著名的“倒下的士兵”、“諾曼底登陸”到“中國少年士兵”,都以首次被發表時的方式還原。其中還包括他在中國第一次使用彩色膠卷拍攝的4幅作品。其次,展覽通過多部紀錄片還原卡帕的鮮活形象。
●公開講座展現卡帕之后的瑪格南
在展覽開幕儀式上,展覽中國策展人單增輝特別強調了卡帕在個人創作之外的前瞻目光。他告訴記者,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兩場以“我與瑪格南”為主題的公開講座。
8月30日,著名紀實攝影師楊延康將在深圳中心書城開講,分享他眼中的瑪格南經典、瑪格南對他的影響。
9月5日,瑪格南展覽總監、圖片編輯安德里婭·侯澤爾(Andrea Holzherr)也將來到深圳中心書城,首度向中國觀眾揭秘瑪格南眾多經典背后的編輯邏輯,以及如何通過不斷的改革在網絡時代轉型成為全球性的媒體品牌。
作為瑪格南70周年全球慶祝活動之一,此次展覽正式揭開了本屆影像節攝影單元“瑪格南在中國”眾多精彩活動的序幕。大乾藝術機構執行總監陳東表示,更多瑪格南大師講座、“不一樣的視界”攝影實踐工作坊二期,以及與倫敦、巴黎、紐約互動舉行的“Live Lab”駐地實驗室項目將陸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