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藥蛋派到世界科幻最高獎 三晉文學,傳承中續寫輝煌
2015年8月23日下午1點多,山西陽泉郊外,一場瓢潑大雨泥濘了道路。
山西科幻作家劉慈欣在顛簸的車里接到了出版社工作人員的電話:《三體》獲得科幻文壇大獎雨果獎,這是亞洲作家首次獲此殊榮!2017年7月10日,《三體》西班牙語版獲西語世界第二大幻想文學獎項——凱文獎2016年度最佳國際科幻小說獎,中國硬科幻再次改變世界科幻格局。
在世界科幻界,由世界科幻協會頒發的雨果獎和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設立的星云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英文版《三體》在美國出版后,先后獲得星云獎、雨果獎、軌跡獎、坎貝爾獎、普羅米修斯獎5個國際文學獎項提名。
劉慈欣作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登上文學的高峰,并不是偶然,其背后是三晉新銳作家群的強勢崛起。
近年來,山西作家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指引,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踴躍投身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靜下心來搞創作,深入生活搞創作,努力創作生產出無愧于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
近年來,山西作家頻頻獲獎。王祥夫的短篇小說《上邊》、趙瑜的中篇小說《革命百里洲》、蔣韻的中篇小說《心愛的樹》、葛水平的中篇小說《喊山》、李駿虎的中篇小說《前面就是麥季》、呂新的中篇小說《白楊木的春天》先后榮獲魯迅文學獎,張銳鋒的報告文學《鼎立南極》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趙瑜的報告文學《尋找巴金的黛莉》獲徐遲報告文學獎,常書欣的網絡文學《余罪》曾獲新浪最有影響力的暢銷書排名第一……
2016年8月,中國作家協會與山西省委宣傳部共同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了“再造中華審美——新世紀三晉新銳作家群”創作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提出,山西作家始終堅持求變創新的文學精神,他們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影響,又在不同時期進行具有時代特色的探索。他們的努力體現了當下中國作家的擔當和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中國作家在藝術表達上的自覺及創新精神,為中華審美的再造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從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輝煌成就的“山藥蛋派”開始,山西作家從未缺席當代文學殿堂。近年來,延續了優良傳統的“文學晉軍”頻頻發力,佳作頻出,亮點紛呈,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創作集群——三晉新銳作家群。老作家們仍然保持旺盛的創作活力,“60后”作家陸續成為主力,“70后”“80后”“90后”作家已漸入佳境。三晉文學,在傳承中續寫輝煌,在開放中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