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張插畫都能傳遞微小力量 首次匯集25位獲安徒生插畫獎大師作品展
1992年得獎作品《灰姑娘》
2000年得獎作品《大猩猩與小星星》
2000年得獎作品《夢想家威利》
2004年得獎作品《幸運的一天》
2014年得獎作品《沼澤地的孩子們》
2010年得獎作品《大嗓門媽媽》
1986年得獎作品《丑小鴨》
《丑小鴨》《國王的新衣》《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在不少人腦海中,童年最美的場景莫過于每晚入睡前,聽父母念上一段生動有趣的安徒生童話故事。但是一般讀者不了解的是,從上世紀至今,世界各地很多頂級插畫家都在致力為童話故事繪制插畫,并且由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向他們頒發以“安徒生”命名的國際公認兒童文學插畫家的最高榮譽。獎項成立已有51年,截至2014年,共有25位插畫家獲獎。本周,這些傳世經典將齊聚京城。帶來這場饕餮盛宴的展覽負責人盧俊(見右圖)感慨,見到真跡才能感受到真正的震撼,從完成工作到感覺賦予了使命感,“這樣的作品需要帶到中國給孩子、給藝術工作者分享”。
關于大師 故事能從畫中透出光輝
這場藝術盛宴由中信出版集團引入中國,本周五將于國家圖書館中的國家典籍博物館拉開序幕,展覽負責者人盧俊百忙中接受了北京晨報記者的采訪。
盧俊介紹道,這些頂尖插畫家除了2014年的大獎得主、來自巴西的插畫家羅杰·米羅是最年輕的“60后”,其余均已步入古稀之年,更有不少是耄耋老人,其中有9位已遺憾離世。他們之中,有些擁有自己的美術館,有些早已多次舉辦個人大型展覽,卻從未共同舉辦展覽。“我們說錯過了這個展就等于錯過了半個世紀,其實并不夸張。半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藝術家的真跡或散落于世界頂級博物館、美術館,或歸于私人收藏、遺留子女手中。所幸,知名國際出版人Michael Neugebarer受邀擔任展覽顧問,他踏遍半個地球,歷時多年才促成此次大師作品的聚焦。”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展覽時,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些插畫大師在尺幅有限的情況下,繪制得精致至極,讓我感受到了畫家內心充沛的情感。”盧俊感慨道,目睹所有的獲獎者的真跡后,他定義了此次展覽的主題“用藝術贊美人生”,他說,每位畫家的故事都可以從他的畫中滲透出一些光輝點。令盧俊印象深刻的是,策展時,他曾邀請《丑小鴨》作品的插畫家羅伯特·英潘擔任首發嘉賓,年過八旬的插畫家告訴盧俊,他太太得了癌癥,倆人青梅竹馬,雖然他很想來中國,但他希望把時間留給太太。“你會發現,只有如此純凈的心靈才能有這樣的創作,他的人生就是和青梅竹馬的人生活一輩子。”盧俊百感交集地說,雖然羅伯特·英潘沒能來,但真的為之感動。
關于展覽 從工作到賦予使命感
國內插畫展的市場還不成熟,用戶觀展的習慣和體驗也沒有養成。盧俊坦言,起初他只是想把好的藝術介紹到中國,可沒想到在工作過程中,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責任重大。“頂級”這兩個字在描述展覽時,他強調了好幾次。盧俊說,目前,全球再沒可能做出比這個等級更高的插畫展,更重要的是,身為人父的他認為,把優秀的文化帶給國內的觀眾,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發自內心地想把好東西分享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希望國內的孩子、藝術工作者等所有觀眾能看到真正的原作,通過觀展也許能讓中國家庭的審美得到提升,這就足矣。”
“真是迫不及待地想帶你去看這個展覽。”盧俊翻動著手中的畫集興奮地介紹道,為迎合小朋友的觀展角度,他們在布展時,采用雙層掛畫的形式,畫作的高度使小孩子抬頭可見,大人又不用彎腰觀看。為滿足參觀者的拍照欲望,展區里做了多個巨幅場景的拍攝區,“有史以來第一次爭取到國家典籍博物館的大臺階,我們印上《丑小鴨》這幅畫,也寓意著每個小朋友就算今天是丑小鴨,以后一定會變成美麗的天鵝。”同時,展館還融入炫酷的科技與豐富趣味互動,可涂色的畫作、自由創作的空間、獲獎大師的親臨現場、與藝術家共同臨摹……讓不論大人小孩,都可以在此找尋到自己的藝術潛能。而令盧俊欣慰的是,罕見舉辦收費展覽的國家圖書館也首次打破傳統的展覽形式進行合作。
關于插畫 戴鐐銬跳舞的高超藝術
從事多年出版工作的盧俊對圖書插畫有著自己的看法:不少人認為插畫領域,特別是童書插畫領域,相對于油畫、版畫、水彩等正規藝術門類,是非常偏的小眾畫系,而實際上,插畫家在全球藝術范圍領域和藝術價值里面,是嚴重被低估的。他認真地說,“對每個家庭里的孩子來說,他們看到的第一個圖書繪本,或是第一個童話里的插畫都是打開他們認識世界最早的窗口,心靈上最早的啟蒙,所以可想兒童插畫的重要意義。”他說,就想象力的水平而言,童書插畫家的藝術水平、洞察力是相當之高的,因為他們是戴著鐐銬跳舞的高超藝術。“一就是為小朋友創作,尺度沒有那么大,某些形態就不能出現,像人體藝術;二就是童書插畫的尺幅一般比較小,要在有限的框框里充分表現畫作的含義,這些藝術家的創作能力讓我嘆為觀止。”
而對于國內插畫,在盧俊看來,在這個與時間賽跑的時代,大部分出版商在文字完成后等不及插畫創作,索性找一下相符的藝術作品來做插畫,而有些甚至與圖書主題無關。“不是我們的插畫藝術水平低了,是出版的節奏快了,難度也低了。”盧俊稱,據他了解,其實全國“80后”、“90后”的插畫師們正在不斷涌現,而且水平很高。“像這次同樣參加北京站首發的熊亮就被安徒生插畫獎提名了兩次,還有一些國內插畫家得到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的官方認證,中國插畫師在國際的影響越來越大。”他認為,藝術隨著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快,國內插畫家的水準在逐步提高,這些年來,中國本土原創插畫也在日漸繁榮,如今,國內已有不少知名的插畫獎項,激勵并肯定著插畫師的貢獻。
■背景
在童書領域,美國的“凱迪克大獎”、德國的“繪本大獎”、意大利的“博洛尼亞插畫獎”都稱得上是含金量極高的獎項,但說到全球范圍的至高榮譽,則非國際安徒生獎莫屬,享有“小諾貝爾獎”之稱。起初該獎項只設有文學獎,在1966年,隨著繪本在全球范圍的蓬勃發展,增設插畫家獎。每兩年,由來自世界各地兒童文學專家所組成的國際評審團,以其終生成就對童書投入的貢獻做整體評量,選出得獎者,可以說是兒童文學界唯一真正全球性的獎項。截至2014年,25位來自世界各國的頂級插畫家獲此殊榮。
這場首次匯集25位獲獎大師的作品展于今年4月率先登陸上海,北京晨報記者得知,自開幕以來,每天參觀者絡繹不絕,火爆時門口還經常排起長龍。在眾多的網絡留言中,記者看到有的家長說,孩子很喜歡插畫家馬克斯·維爾修思創造的“小青蛙弗洛格”和安東尼·布朗創造的“大猩猩威利”,展覽就像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城堡。還有家長稱,帶孩子前來觀展,是為他們的人生著上一層審美的底色。插畫非常富有想象力,能滋養孩子的心靈,得到對藝術的啟發。同時,記者了解到,該展在“格瓦拉”上評價為8.7分之高,總參觀量超過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