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航民:一個共富的村莊》(節(jié)選)
    來源:文藝報 |   2017年08月04日06:42

    航民大隊漂染廠開始籌建。

    俗話說,礱糠搓繩起頭難。

    辦一個稍微像樣點的漂染廠,至少需要幾十萬元。但航民大隊七湊八湊只湊出了6萬元。當時銀行有規(guī)定,你自己有多少錢,可以等額給你貸多少款。航民人聰明地利用了當?shù)劂y行的這個規(guī)定,向本鎮(zhèn)信用社貸出6萬元。這樣就變成了12萬元。這12萬元,就是航民人用來辦廠的全部原始資本。

    很顯然,如果全部購買新設備,資金遠遠不夠。窮人有窮人的辦法,農(nóng)民有農(nóng)民的思路。朱重慶與戴師傅商量,決定聘請印染師傅,同時土法上馬,全部采用廢舊設備,以最低投資把印染廠辦起來。

    哪里是聘請印染師傅、采購廢舊設備的最佳地方呢?航民人自然而然將目光投向了上海灘。

    這是因為,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經(jīng)濟都市,專業(yè)人才濟濟,各種工業(yè)機械設備應有盡有。更因為,有一批航民人早年到上海學徒做工,后來留在上海一些工廠當師傅,成為航民村與上海灘聯(lián)絡的天然橋梁,成為航民人到上海的落腳點。這中間,有朱重慶的父親、大伯,朱校相的哥哥,還有村民朱金生的親戚等。

    對于上海,朱重慶并不陌生。因為父親在上海工作的原因,他去過幾趟上海,見識過上海灘的燈紅酒綠、十里洋場。但出門就要花錢,而這12萬元錢是全村人的希望,每一分都要掰開用。為節(jié)省差旅費用,朱重慶請戴師傅先去上海探探路,找找印染行業(yè)的師傅,待有意向后,他們再去上海面談敲定。要不,像沒頭蒼蠅那樣亂飛,就會花許多冤枉錢。戴師傅也認為這是一個比較穩(wěn)妥的辦法,便受命出發(fā)去了上海。

    過了沒多久,打前站的戴師傅很快反饋回來消息,說他已聯(lián)絡上了幾位印染行業(yè)的老師傅,大家都愿意幫航民大隊辦個印染廠。戴師傅特別提到,他找到了一位即將退休的盧灣染廠供銷科長,此人精通尼龍印染業(yè)務,路子很廣。他也答應給航民村介紹尼龍印染業(yè)務。這樣,航民大隊漂染廠就會前途無量。

    戴師傅打回來的長途電話真是鼓舞人心。朱重慶在接聽電話時,真恨不得把這位答應幫忙的供銷科長從長途電話線中挖出來,立馬跟他簽訂印染合同。他盡力抑制住內(nèi)心的興奮,當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才法老徐,并商定立即趕赴上海,去見見那些能幫航民人帶來成沓成沓人民幣的印染師傅。

    當晚,懷揣著航民村辦廠希望的4個人:才法老徐、沈?qū)氳啊⒅熘貞c和另一名供銷員朱金生,在蕭山火車站坐上一輛那時常見的綠皮火車,在茫茫夜色中趕赴上海。直到今天,朱重慶還清清楚楚記得,那趟從蕭山開往上海的慢車,哐當哐當?shù)刈吡似甙藗€鐘頭,每張車票價格為3元8角。

    到達上海后,很快與戴師傅接上頭。戴師傅告訴才法老徐等人,他已經(jīng)與師傅們約好,明天與航民村人見見面,大家認識認識,最好是能安排吃頓飯,聯(lián)絡聯(lián)絡感情,方便以后合作。戴師傅的說法入情入理,安排也蠻妥當,才法老徐等表示贊同。他們根據(jù)戴師傅預定的見面地點,東找西找,終于在上海外白渡橋附近找到了一家長治招待所,安頓下來。長治招待所距離有名的上海提籃橋監(jiān)獄很近,在招待所內(nèi),都能看到提籃橋監(jiān)獄的高墻。招待所價格很便宜,每人住一晚5毛錢,這個價格是航民人能夠接受的。但當他們走進這家招待所時才發(fā)現(xiàn),價格便宜是有原因的:房間都是大通鋪,一個稍大點的房間要安排30來個人,一個小房間居然擺放著4張上下鋪,住8個人。年紀大的困上鋪,年紀小的困下鋪。那時上海天氣開始炎熱,人進了房間,就像蒸饅頭一樣,汗水吧嗒吧嗒往地上掉。早上醒來,穿在身上的汗衫背心竟然可以擰出水來。

    第二天上午,四個人結伴參觀考察了上海盧灣染廠和上海針織九廠。參觀其實是走馬觀花,了解個大概。因為他們此行的主要任務是聘請上海師傅,所以,重頭戲是晚上如何請客吃飯,按照戴師傅的說法就是“聯(lián)絡聯(lián)絡感情”。

    請客吃飯本來不是什么難事,俗話說“辦酒容易請客難”,而客人是戴師傅早就邀請了的,人家已滿口答應前來就餐,上海高檔豪華或普通大眾的飯店酒樓不少,但他們四人還是感覺到為難。難就難在選擇飯店檔次和估算費用上。朱重慶心想,這餐飯直接關系到這些上海師傅對航民村的看法,甚至影響到今后能不能合作。他清楚自己手中沒有多少錢,不可能擺闊氣。但他更知道上海師傅的脾性,比較愛面子,所以也不能太寒酸,便開口說:“請客的地方,還是盡量體面些,點菜時稍微注意些就是。”大家都贊成朱重慶這個想法,于是,四個人從下午開始便“軋馬路”,物色合適飯店。踱來踱去,他們終于相中了“燕云樓”。這家飯店地處人民廣場附近,算是上海中心地帶,還是一家涉外飯店,選擇它面子上足夠。

    這個飯店價格怎么樣?四個人又犯開嘀咕了。還是沈?qū)氳肮碇饕舛啵骸芭獜埐藛蝸砜纯磧r格不就清楚了嘛。要不,到時候結不了賬出不了門哪個弄?”眾人一聽有理,就讓朱金生上樓找飯店服務員要來一張菜單。一看菜單,眾人都傻眼啦。天哪,一只北京烤鴨居然標價12元人民幣,沒有看錯吧?!12元人民幣相當于航民村一個農(nóng)民半個月的收入呢。這只菜點不點呢?朱金生一下子沒了主意,便看了一眼朱重慶。朱重慶此時在心里快速權衡了一下,對朱金生說:“既然請客,就別讓他們看不起我們鄉(xiāng)下人。把這只烤鴨點上吧!”說完,他把目光投向才法老徐,似在催促才法老徐下最后決心。才法老徐猶豫了一會,最終點了點頭。

    當晚聚餐非常成功和圓滿。農(nóng)民生來就熱情好客,勸酒和夾菜,是農(nóng)民強項,更何況這次有求于人。酒桌上,大家頻頻舉杯,你來我往,既盡情喝酒,也敞開談事。被邀請參加晚餐的上海師傅們對航民人選擇的請客地點、安排的菜肴酒水十二分滿意,認為蠻有派頭、蠻上路的,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他們借著酒勁,紛紛表態(tài)愿為航民大隊辦廠兩肋插刀、傾其所能。尤其是那位熟悉尼龍業(yè)務的供銷科長,更是自告奮勇,為航民辦廠獻計獻策,并允諾航民村辦廠后,尼龍業(yè)務由他負責。朱重慶笑了,才法老徐也笑了,大家都笑了,覺得這餐飯請得及時、請得值得。航民辦廠這回真有希望啦!

    等到把客人送走,飯店服務員前來結賬,一看賬單上的數(shù)字,四個人還真是嚇了一跳。怎么?一餐飯竟然要44元!會不會算錯了?再算一遍吧,再算一遍就算一遍,服務員又算了一遍,朱重慶也算了一遍,但還是44元。才法老徐掏錢的手有點抖抖索索,他一邊掏錢,一邊壓低著聲音對身旁的沈?qū)氳罢f:“要是廠辦不成,這錢去哪里報銷?只能我們?nèi)齻€人分攤哉!”

    37年后的2016年4月5日上午,當年參與組織這餐“革命飯”的沈?qū)氳埃谒诵莺蟮霓k公室接受筆者采訪,說起當年在上海燕云樓點北京烤鴨時的“寒酸相”,仍記憶猶新,禁不住哈哈大笑:“那時,就那樣子的。”他還向筆者描述了中間一個插曲:他們點完菜,出了飯店,自以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飯店卻突然派人通知他們,說上級有接待任務,包廂不夠,要他們退訂。飯店臨時變卦,令他們措手不及,連客人都已通知好了,可怎么辦?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得再在附近找相應檔次的飯店。好不容易找了一家人民飯店,但就是訂不上座。四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聽到航民村有位入贅女婿的舅舅在這家飯店工作,于是找到這位舅舅,這位舅舅倒也熱心,答應幫忙訂座。后來,那家燕云樓又帶口信來,說可以安排了,這才使四個人松了一口氣。“當時,請人吃餐飯就那么難。現(xiàn)在,飯店比廁所還多哩。”這位當年的大隊長沈?qū)氳埃Y束回憶時還不忘幽上一默。

    據(jù)說,請客后第二天發(fā)生了一樁有趣的故事,成為航民人創(chuàng)業(yè)初期一個經(jīng)典橋段。航民人一遍一遍地向外來參觀者、采訪者復述這個故事,它已被作家陳繼光寫入《有一個村子叫航民》的作品中。當筆者這次在航民村采訪時,還有幾個人先后講到這個故事,可見這個故事給航民村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一次次重復傾聽這個故事,也引發(fā)了筆者一些思考。

    故事是這樣的:第二天早上,才法老徐和朱重慶他們準備打道回府,當他們走出長治招待所大門時,一輛簇新的上海牌出租車嘎的一聲停在他們跟前。四個人一時有點愣怔,反應不過來。這時,只見出租車司機搖下玻璃窗,探出頭來問:“要坐車哇?”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與他們同住長治招待所的一位旅客,為保險起見,居然叫了兩輛出租車送站。兩輛車一先一后來到長治招待所,那位要車的旅客乘坐先到的出租車跑路了,這輛后到的出租車就被放了鴿子。出租車司機似心有不甘,正巧在招待所門口碰到朱重慶四人,他想來個順手牽羊,便兜開了生意。

    “到火車北站要多少鈔票?”才法老徐開口問道。

    “便宜些,送你們到北站,收2元錢。”司機見有戲,便一臉誠懇地回應道。

    2元?錢倒是不貴呀!朱重慶心想自己活到那么大年紀,還沒嘗過坐小轎車的味道呢。年輕人一時有點心動,便將目光轉(zhuǎn)向才法老徐:“老徐,要不,開開洋葷吧?”

    才法老徐見朱重慶這么說,也有點猶豫。但他拎了拎手中的行李包,問道:“四個人坐電車多少錢?”

    “2角8分。”沈?qū)氳懊摽诙觥?/p>

    “哦,坐電車可節(jié)省1元7角2分呢。還是下次再嘗吧!”才法老徐一拍大腿,算是作了決定。

    既然才法老徐這樣說,大家也就鐵定了心坐電車去北站。仔細想想這1元7角2分錢也不容易,能省就省吧!只是當那輛上海牌出租車駛離朱重慶視線前,他還是表情復雜地回望了一眼。

    寫到這里,不禁使筆者聯(lián)想到前輩作家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中描寫《梁生寶買稻種》一節(jié)的文字:“他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抱著被窩卷兒,高興得滿臉笑容,走進一家小飯鋪里。他要了五分錢的一碗湯面,喝了兩碗面湯,吃了他媽給他烙的饃。他打著飽嗝,取開棉襖口袋上的鎖針用嘴唇夾住,掏出一個紅布小包來。他在飯桌上很仔細地打開紅布小包,又打開他妹子秀蘭寫過大字的一層紙,才取出那些七湊八湊起來的,用指頭捅雞屁股、錐鞋底子掙來的人民幣來,揀出最破的一張五分票,付了湯面錢。這五分票再裝下去,就要爛在他手里了……”

    可以斷定,才法老徐和朱重慶他們壓根兒就沒有看過什么《創(chuàng)業(yè)史》,也就不會知道梁生寶是何許人也。因為,筆者在采訪時曾隨意地問過朱重慶,他說沒看過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只看過浩然寫的《艷陽天》,覺得蠻好看的。但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中國農(nóng)民與生俱來的節(jié)儉品格,彼此卻是多么相似和相近啊!還有一處巧合是:《創(chuàng)業(yè)史》中買稻種的梁生寶當年虛歲27歲,而當年到上海“淘”舊機器的朱重慶,恰好也是虛歲27歲。虛構的文學場景和主人公,與現(xiàn)實中的生活事件和創(chuàng)業(yè)者交織在一起,令筆者一時竟分不清究竟哪是真實,哪是虛構。只能說無巧不成書,或者說文學本來就源于生活。

    (《航民:一個共富的村莊》,陳崎嶸著,作家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99re66热这里都是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91久久精品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久久精品9988|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