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照亮生活 生活因而美麗 ——“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講堂走進隴東學院
據隴東報報道:6月23日一大早,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原本喧鬧的隴東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禮堂,因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的到來而變得安靜下來。
當天上午,中國作家協會“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講堂在隴東學院開講,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做了主題為“文學照亮生活”的講座,我市部分作家、文學愛好者、青年學生匯集一堂,聆聽了一堂精彩的文學課。
“文學是如何照亮生活的呢?文學照亮生活的深意在哪?”李敬澤渾厚而富有磁性的聲音在禮堂回蕩。
關于文學、生活、讀書、人生李敬澤講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那就是“文學可以照亮生活”。而對于這些話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在當天的講座中,李敬澤說:“文學的第一個功能就是認識自我、推敲自我,文學帶領我們認識他人,愛他人,文學教給我們的就是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對于這一點,隴東學院文學院大一學生任瑞濤特別認同。任瑞濤深愛著文學和讀書,她平常喜歡讀一些文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愛泡圖書館,也會去書店買一些書帶回家看。對于李敬澤的講座,她說自己聽得并不是很懂。但談起文學對于生活的意義,她倒是有自己的見解。“它可以教會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義。”任瑞濤告訴記者,文學的確讓她從書本中學會判斷,學會明辨是非。
“如今,很多人不喜愛文學,倒不是因為文學不好,而是舞文弄墨只是部分人的愛好。有人說現在人不愛讀書,這句話是不恰當的,其實大家只是閱讀的習慣改變了。”文學愛好者周芳琪至今仍保持著對文學的喜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只是,她也有些失落,因為她覺得如今的讀書風氣變了。
“這次講座的主題是文學照亮生活,文學確實可以照亮生活。”周芳琪說,小時候自己性子急,有些偏激,這些年來她堅持讀書,讓她能夠坦然地面對很多事情,也能夠靜下心來做很多事情。按照李敬澤講座中的說法,這或許便是照亮了自己生活的體現。
說到讀書,每個人的偏好各有不同,有些人喜歡看《簡愛》,有些人則熱衷于《紅樓夢》,也有些人愛看《福爾摩斯探案集》,更有年輕人則偏好《三重門》。有些人愛讀詩歌,有些人則愛看散文,也有些人喜歡小說。
不同的文學作品對于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在講座中,李敬澤說:“我們在文學作品中,看著看著會覺得這就是我,就如同照鏡子。我們需要通過文學看到自己,通過小說人物找自己,看自己。”隴東學院文學專業的學生劉雪梅正是這樣一位愛好文學的學生,她說當讀完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后,她覺得自己就是另一個簡愛。“簡愛在面對苦難生活以及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所表現出的堅毅,讓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劉雪梅說道。
同樣是在文學作品中“找到”了自己,學生顧青則從《杜拉拉升職記》中找到了自己奮斗的力量。從農村來到城市讀書的顧青相貌平平,今年剛從隴東學院畢業進入職場,處處碰壁。“每當我感覺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便想到了杜拉拉,她那樣堅強,我想我也可以。”顧青覺得不管是文學,還是讀書,都能讓她找到一種力量,讓她在面臨挫折的時候,找到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