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做父親重身教 做喜劇要敬畏 《父子雄兵》深圳點映 晶報專訪主演談“中國式”父子關系
范偉和大鵬在劇中飾演一對父子
即將于7月21日全國公映的電影《父子雄兵》日前迎來深圳點映。一場“中國式”父子關系的喜劇乍看夸張搞笑,落幕時卻發現已入人心。不少前來觀影的深圳觀眾紛紛給出了“笑中帶淚”的觀后感。而作為主演,片中飾演大鵬父親的范偉與導演袁衛東日前一起現身深圳,同觀眾分享創作心得。見面會后,這位去年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得主接受了晶報記者專訪,身為父親,范偉談起生活中的父子關系感觸頗深。而作為資深影人,對于后輩他也予以了“敬畏喜劇”的期望。
晶報:父親的角色您之前已演過不少,這次這個“范英雄”是哪里吸引到您?
范偉:應該說我特別喜歡這個人物。不管是他的前史,還是一直的狀態都特別好。這是一方面,另外是這個人物也會給我帶來變化。過去我演的父親有的比較隱忍,有的比較懦弱,而這個人雖然也是小人物,但他狀態很“大”,一種壯志未酬的感覺。我當時跟導演商量怎么演這個人物時就覺得,雖然年齡一大把,但這個人物一定不能泄了勁兒,因為他心里有這個結,算是他一生的恥辱。
晶報:這次還有一些動作戲,對您來說難度大嗎?
范偉:還真是,這次的文戲我心里是有底的,準備也較充分。但武戲還真是有點怵。武戲都是武指現場教的,我還算學得快,但老是有點做得不夠,武指希望動作更利落。后來跟導演一商量,范英雄是有底子,年輕時是特種兵,但畢竟年齡大了,有點力不從心,反而有點特殊的幽默感,這樣是對的。后來我們就按這個感覺來了。
晶報:片中的父子關系其實相當“中國式”?
范偉:對。父親心中最大的結就是當年放下槍的那一刻,所以有了兒子之后,就把勁兒往兒子身上使。現在的老人很多都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要求孩子,其實說是沒用的,身教永遠勝于言傳。當然,就像那場戲,父子倆賭氣,我在橋上背對著大鵬,他叫了一聲“爸”,我也沒回頭。直到他轉身離開,我說了句“德性”。實際上這句是我自己加的。當爸的其實也意識到是自己有錯在先,但他還是希望兒子能稍微……哪怕是一點小示弱。所以當兒子先叫了爸之后,我那句“德性”其實透著小得意。中國古話說“孝順”,孝是盡孝道,而順也很重要。當父母的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而另一方面就是兒女的這個“順”,其實道理父母都懂的。雙方都各自往對方那邊走一走,這也是我們這個片子想表達的。
晶報:您生活中是個什么樣的父親?
范偉:我就是慈父,因為跟孩子聚少離多的,我就別再裝嚴父了。而且媽媽管的也多,嚴格一點,我就跟孩子多交流一些。其實我也是當了父親之后、尤其孩子長大之后才理解這種父子關系的處理方式,我過去也走了彎路。父親什么時候最失落?就是孩子過去對你特崇拜,突然有一天發現他對你沒那么崇拜了,甚至不把你當回事,那一刻父親很崩潰,本能就會惱羞成怒氣急敗壞。我也犯過那樣的錯誤,后來漸漸發現孩子的不耐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老教育孩子,后來我一回來,孩子主動就把自己屋門關上了。我就明白了,說沒用,干脆就自己好好做這個爹吧,威信靠自己來樹立。
晶報:這兩年您連續出演了好幾部年輕導演的小成本制作,這可看作是對后輩的一種提攜嗎?您會指導年輕演員的演技嗎?
范偉:不敢說提攜后輩,是大家選擇了我。一幫演喜劇的年輕人,畢竟是看著我們的喜劇長大的。他們都特別實在,包括大鵬。還有我將要合作的很多年輕人,真是對我過去演的東西倒背如流。他們覺得跟我合作是挺有意思的事,我覺得也挺好。至于指導演技倒沒有,我覺得就是刺激吧。演員很敏感,即便他演技暫時不太成熟,但他在對戲的過程中就能感覺到,發現自己的欠缺,包括對手給的,他心里就明白了。這種刺激是有幫助的。
晶報:近些年,國產小成本片子都瞄準了喜劇這條路,但很多其實就是段子堆砌。您對這種現象怎么看?
范偉:我個人不喜歡。我一直在說電影是電影,段子是段子,咱不能把電影當段子演。喜劇現在是市場好,壓力也小,但真正做電影的人對這個東西要有點敬畏之心。喜劇是我們的一桿旗幟,但你要是糟踐它,你很快也就沒飯吃了。所以你要好好地以一己之力去保護它,它的生命力長,你的生命力也就長。
晶報:您平時看電影會選喜劇嗎?
范偉:一直在演喜劇,生活中要放松的時候反而愛看一些其他類型的。老電影,甚至看費里尼、小津安二郎的片子。更讓人放松,跳出這個時代。因為我們這種人有職業病,看片子時容易變成學習的狀態,人家這個橋段好,這個表演好,挺累的。所以休息時想看點跟自己沒太大關系的。比如我過去是相聲演員,現在反而愛聽相聲,跟自己沒太大關系,又能看出點門道,挺好的。就像戲迷聽戲一樣,不是看熱鬧,又是一種放松的狀態。我聽傳統老相聲比較多。郭德綱的也聽,郭德綱也有很多傳統老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