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亭:期待為經典插上翅膀
在過去的一年,書法家張仲亭接連在北京舉辦了兩個展覽,北京中華世紀壇和北京國藝美術館的“大道之行——張仲亭書國學經典作品展”“激揚文字——張仲亭書毛澤東詩詞作品展”。中國書協副主席劉洪彪評價說,張仲亭的書法功底深厚,楷書的點畫中透著靈動。
受父親的影響,張仲亭從小就對中國漢字的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一輩革命家漂亮的毛筆字,又深深吸引了正在上初中的張仲亭,燃起了他心中對書法的激情,他于是刻苦練習書法。天生的熱愛、加上后天的勤奮,張仲亭很快嶄露頭角。
調任濟南市文聯后,他幾乎把全部業余時間花在臨摹古人小楷經典字帖上。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張仲亭的小楷寫得好。書法家歐陽中石在給他的小楷冊頁的序中這樣寫道:“得樂毅之古貌,端樸直索黃庭之雅韻。秀實色于大令之十三行,亦見絹好,能洗塵去俗已大不易也!”肯定了其書法的同時,為其指出了書法創作的方向和目標。1994年,張仲亭當選為濟南市第三屆書協主席。在把小楷書法作為主攻方向的同時,他也開始在行書上下功夫,認真臨習研讀“二王”書法,蘇黃米蔡等名家法帖也有所涉獵。
隨著實踐的深入、一系列書法活動的舉辦,張仲亭感到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大。他生于泉城濟南,覺得有責任以書法為藝術載體,宣傳濟南的泉水文化、山東的齊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創作詠頌濟南泉水文化,詠頌齊魯文化的書法作品,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幾十年來,張仲亭從沒有放松過臨帖讀帖。他有一個習慣,每年都會抽出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認真臨帖讀帖,從經典古帖中吸取營養,從中覺悟到書法的靜態美、動態美和音樂美的基本因素,汲取“二王”書法流麗妍美、豐神瀟灑、韻致卓絕的書風,植入小楷。他認為,讀帖臨帖是書法家一輩子的追求。只有不斷從古人的法帖中吸取營養,才會使自己的書法水平不斷提高,不斷寫出雅俗共賞、令人們喜愛和歡迎的書法作品。“書界有句行話,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植傳統,厚積薄發。這就談到書法的繼承和創新,只有繼承得高,繼承得好,創新才能有根基,才有出路。”張仲亭說。
在傳統文化上扎根,汲取營養,消化吸收,以傳統文化底蘊作根基,孜孜不懈地執著追求,張仲亭實踐著書法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有人評價他的作品,以正宗傳統的小楷運筆為基本節奏,間或以行書的點線作為跳動音符,以其深厚的基本功底為依托,給人以厚重莊嚴而又能幽雅清心的美感享受。更值得一提的是,張仲亭以俊美小楷書法為表現形式,傳播傳統文化,讓書家、書法和傳統文化互藉。
在張仲亭書法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繼承傳統是他的靈魂,展現書法魅力是他前行的動力,人們的喜愛是他創作的源泉。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陳晉說,他的一筆一畫,就像為經典插上翅膀,使人們欣賞國學經典博大精深意義的同時,也感受到書法藝術的魅力。這是張仲亭對傳統文化的藝術自覺、藝術自信、藝術擔當和藝術堅守。
張仲亭感到,這些年來,他執著地追求書法藝術創作的美,追求以書法藝術為載體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的美,不正是為經典插上翅膀嗎?回想這些年,他結集出版的一系列小楷作品集《濟南七十二名泉詩》《張仲亭書歷代名人詠濟南》《張仲亭書論語》《張仲亭書道德經》《張仲亭書弟子規》,到《激揚文字——張仲亭書毛澤東詩詞》作品集及創意組織和開展的一系列集體書法活動,“歷代名人詠天下第一泉作品展”及出版的作品集、“歷代名人詠濟南新七十二名泉書法展”及出版的作品集以及《一山一水一圣人》書法集等,不都是激揚文字,用美的中國毛筆字,雅俗共賞的書法藝術,去書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經典插上藝術的翅膀嗎?這就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