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接地氣 打深井 出精品 ——十八大以來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綜述
    來源:光明日報 | 饒翔  2017年07月19日09:11

    中國作協組織作家采訪團在江西永新果蔬扶貧基地采訪。 周茉攝/光明圖片

    【砥礪奮進的五年·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藝創作,對廣大文藝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前進方向。

    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記使命、牢記職責,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走入生活、貼近人民,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態度;以高于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文藝工作者既要有這樣的態度,也要有這樣的能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勉勵和囑托,聲聲入耳,蕩漾心田。

    和人民一道前進,這是現代以來幾代中國作家的精神和道路,也正在成為新時期廣大作家的根本信念。在脫貧攻堅戰現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線,在深化改革的最前沿,在普通勞動者的生產生活中,到處都活躍著作家的身影。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向人民和生活學習,傾心書寫人民,傾情塑造英雄,傾力反映人民心聲,正在成為廣大作家的自覺追求。

    “只有到生活的礦井中去,才能挖出煤來”

    每個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學根據地”,他們扎根于此,執著付出,默默耕耘,辛勤地揮灑汗水,也甜蜜地收獲果實。

    著名作家柳青的“根據地”是陜西關中農村。為了深入農民生活,柳青定居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樹立了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標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陜西作家賈平凹,與當年的柳青一樣,把筆墨傾注在陜西的土地上,他幾乎跑遍了陜南重要的鄉鎮和村莊。“生活為源泉,這是最明白不過的道理。我必須老老實實地生活,不斷從生活中獲取素材。只有接受生活的浸染,待提筆時才能寫出要寫的東西。”談到近年的長篇小說《帶燈》,賈平凹說,想通過小說創作,進一步了解中國農村,了解在那里生活的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我這一生可能大部分作品都是要給農村寫的,想想,或許這是我的命,土命,或許是農村選擇了我,似乎聽到了一種聲音:那么大的地和地里長滿了荒草,讓賈家的兒子去耕犁吧。”

    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舉措,中國作協和各團體會員單位持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完善深入生活長效機制,引領作家們走向廣闊的天地,感受時代脈搏。通過定點深入生活、掛職鍛煉、駐村駐戶等活動,作家們在群眾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學“根據地”,對時代和社會的整體把握能力顯著提高。

    北京作家李迪的“根據地”是警營。沒有當過警察卻寫下很多深受讀者喜愛的公安題材作品的他,近幾年來,與警察打交道上了癮。為了寫好中國警察故事,他南下北上,深扎警營,采訪了數百位警察。揚州、徐州、無錫、湖州、紹興、廣陵、丹東,僅無錫就去了6次。最后,李迪把警察的故事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警官王快樂”。目前警官王快樂已成為警界快樂形象的代表,讀者稱贊其接地氣,李迪說要感謝生活:“生活與創作是一對雙胞胎,真實的生活使一切杜撰蒼白。”

    廣東作家陳啟文的“根據地”是江河之濱。為采寫長篇報告文學《命脈——中國水利調查》《大河上下——黃河的命運》,他幾乎一直在江湖中奔波,沿著黃河、長江、淮河、海河、遼河、大運河、松花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上下考察采訪,用眼觀察,用心思考,行在江河之濱,襟懷國計民生。深入生活,在陳啟文看來就是一種追尋真相的方式,“沒有深入就沒有體驗,深入是客觀真實的保證,以最切身、最深入的方式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既是一種我們深入了解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種人生體驗、生命體驗,乃至是屬于生命的最深刻體驗。”

    北京作家劉慶邦的“根據地”是煤礦。2013年,他借助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申請去了河南大平礦,這段經歷被他寫入了長篇小說《黑白男女》。2016年,他再次入選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到河南省沈丘縣劉莊店鎮劉樓村深入生活。“在河南大平煤礦定點深入生活期間,連中秋節都是在礦上過的。生活是煤,我們只有到生活的礦井中去,才能挖出煤來。生活同時也是火,只有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才能采到火種,才能把煤點燃,使之熊熊燃燒,發光發熱。”劉慶邦感嘆道。

    “書齋里寫不出這樣閃亮的細節”

    2013年臘月二十三,正是傳統的小年。這一天,河北作家李春雷冒著零下10攝氏度左右的嚴寒,驅車數百公里,前往正定縣城,采訪習近平總書記與作家賈大山的交往故事。

    在正定期間,他馬不停蹄,沿著習總書記當年的工作和生活地點,深深體味,反復求證。在賈大山家里,他坐在總書記曾經坐過的沙發上,遙想他們一壺清茶、徹夜長談的情景;在縣委大門前,他反復尋覓,揣摩著他們疊羅漢送別的往事;在凜冽的寒風中,他沿著總書記當年訪問賈大山的行走路線,默默地步行丈量……直到除夕的前一天,才回家過年。

    隨后,他寫出《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經新華社播發,被《光明日報》等上千家報刊轉發,引起熱烈反響。

    談起這篇“代表作”的成功經驗,李春雷說完全來自深入生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

    2015年云南作家范穩移師重慶,住進渝北區的一個小區里,像一個重慶人一樣生活——買菜做飯,吃小面,燙火鍋;在擁擠的車流人流中,從江北到南岸、從渝中區到沙坪壩四處奔波。他在為創作反映抗戰歷史的長篇小說《重慶之眼》做準備——“重新接上地氣”。

    “關在象牙塔里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令范穩深感共鳴。“有一種誤解,認為寫抗戰歷史小說只要坐在書房里翻翻資料就可以了。其實只要我們走出書齋,就可以發現還有許多的戰爭親歷者、幸存者健在,他們記憶深處的故事,是對這段宏闊歷史最為鮮活的注釋和補充。”范穩奔走在這些親歷者、幸存者之間,他以清苦的田野調查努力重建歷史的現場。

    2017年,30余萬字的《重慶之眼》付梓出版,備受好評。“他的歷史小說常常是‘笨’的,這是一種飽含歷史重量的笨,是大地之笨。”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評論道。

    為鼓勵作家們走出象牙塔,近年來,中國作協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如組織56個民族作家紅色贛州行、絲路文學之旅、“重走長征路”、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文學三沙行等活動。推動作家深入革命老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深入軍營學校、廠礦車間、村鎮社區,在扎根人民群眾偉大實踐中長見識出作品。

    “作家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腳踩堅實大地行走,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向著人類的精神高地進發。”2015年12月,在“重走長征路”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發出號召。

    參加了京津冀作家赴環渤海經濟圈基層采訪采風活動的青年作家張楚,被基層社區志愿者們深深打動:一位退休醫生10年間義務出診2000多次,急診搶救過十幾個突發病人;一位大媽替出遠門的居民保管鑰匙,還編織了600多雙襪子送給腿腳不便的孤寡老人;文化館工作人員為行動不便的小兒麻痹癥患者表演文藝節目,并義務開展“為盲人講電影”活動……這些平凡人做了許多不平凡的小事,溫暖他人,快樂自己,幾乎每個小故事都能寫成一篇動人的小說。

    “書齋里寫不出這樣閃亮的細節”,張楚感嘆道:“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讓心靈得到徹底洗滌和凈化,才有可能寫出更寬闊、更深邃的作品。”

    “深入生活不僅是積累素材、獲得靈感,更是世界觀和方法論”

    2016年下半年,青年作家、評論家金赫楠入選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到石家莊附近的村子去“深入生活”。她信心滿滿地想要寫一部關于當下鄉村中“80后”“90后”女性婚戀現狀的非虛構作品,為此提前讀了很多女性文學、女性問題以及鄉土研究的書籍和文章,列了采訪進度和寫作計劃。而當她想要把采訪來的故事變成非虛構寫作的一部分,她發現困難來了——“我缺少一個靈魂性的東西——我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她這才發現自己深入生活的起點是有問題的:“在‘深入’那段‘生活’之前,我對即將進入的生活與人群已經有了預判和預設,憑著自己的閱讀和想象,憑著各種間接經驗,而到村里去,似乎主要是為了獲取素材,更是為了印證我的那些預設與預判。”

    經過反省后,金赫楠試著改變自己“深入生活”的方式,她暫時放下了對這個題目的采訪和寫作進度,更是從心里放下了一個外來的采訪者的姿態和架勢,試著讓自己變成真實生活在這個村里的一員。這個時候,她對之前那些“無法相信”“無法理解”的鄉村青年女性的婚戀現狀,才有了一些真正的體恤和理解。

    “這段經歷讓我收獲巨大”,金赫楠說:“一個作家深入生活回來,回到書桌前,仍然可以繼續自己熟悉的、偏愛的題材和表達方式,但那個寫作主體,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自己。在一線,在基層,在最火熱的、本真狀態的生活里,一個寫作者的文學慣性、思考視角會被刷新,他對世界與自我的觀察、理解、表達會被刷新。”

    “如何認識生活問題、認識文學與生活的關系問題,涉及文學與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關系,涉及作家的使命和承擔,也涉及作家如何在創作中獲得和確立一種廣闊的、整體性的社會歷史視野。這是一個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需要不斷作出新的回應的根本問題。”在6月23日中國作協“文學與生活”主題論壇上,李敬澤說:“所以,深入生活不僅是積累素材、獲得靈感,更是世界觀和方法論。”

    為創作長篇非虛構作品《瞻對》,四川作家阿來從史料到現場、從現場到史料多次往返,每一次往返,都使他對生活、對歷史、對社會有更深入的體察。

    “深入生活是一種重塑自我的深刻體驗過程,是向社會、向人民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擺脫小我的局促而取得與大多數人相同的感受與立場的過程。所以,說到底,深入生活就是一個熔鑄大我的過程。”阿來說:“這個過程沒有終止的一刻,每一次從書本到生活,也就是從理念到現實的往返,都是一個通向更加深廣的藝術世界的可能。”

    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從“走出去”,到“走進去”“沉下來”“融進去”;從“身入”,到“心入”“情入”,中國作家們正以堅定行動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

    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 www.精品视频|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500av导航大全精品|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99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9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